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辣椒采后病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广州、增城采收辣椒,在常温(25 ℃)贮藏条件下观察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测定采收时无病害症状的辣椒组织中病菌的潜伏侵染率。结果表明:辣椒采后在25 ℃下贮藏,发生的病害有果腐病(Fusarium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且5 d后开始表现病害症状。其中果腐病、炭疽病、软腐病是辣椒采后的主要病害。辣椒采后病害主要从果柄部位开始发生,向果蒂和果身部位扩展,最后引起整个辣椒果实腐烂。辣椒果柄、果蒂是带有潜伏侵染菌较多的部位,从果柄、果蒂组织中分离出的病菌有炭疽病、链格孢菌、镰刀菌、灰葡萄孢菌和欧氏杆菌,从果身组织中只分离出炭疽菌、链格孢菌和欧氏杆菌。伤口是辣椒采后病害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通道,伤口接种的处理发病率高,无伤口接种的处理不发病。剪除果柄可明显减轻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提高辣椒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52.
1991年,我们引种3个番茄杂交品种,进行抗瘸性测定,期望选出适合我市栽培的抗病丰产品种。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杂优3号、金安号、丰顺号均由华南  相似文献   
53.
苦瓜褐斑病是一种为害苦瓜叶片较严重的病害,导致叶片干枯死亡,植株早衰。在湖南一般地发病率为5~28%,重病地发病率可达100%。因此,我们对该病害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4.
芹菜早疫病,是湖南芹菜上的常见和较严重的病害,重病地区往往造成绝收。一、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最初呈现黄绿色水渍状斑点,后发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褐色病斑,4~10毫米左右,边缘褐色,不明显。病斑不受叶脉限制,严重时病斑扩大汇合,叶片干枯死亡。茎和叶柄上病斑椭圆形,灰褐色,稍凹陷,发生严  相似文献   
55.
大白菜病毒病是大白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湖南以高温干旱、蚜虫大发生的年份尤为严重。1992年该病害在衡阳市暴发成灾,3000多亩大白菜受害,病株率达47.9%,损失产量300万公斤。一、病害症状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受害,首先心叶出现明脉及沿叶脉失绿,继呈花叶及皱缩。成株受害,因轻重不同而呈不同的症状。受害轻的,病株只出现轻微的花叶和皱缩症状,能正常结球,但结球后内部的叶片上常有许多灰色小斑点,品质较差。受害重的,病株叶片皱缩成团,叶片上产生许多近圆形、直径约2毫米的褐色斑点,叶背叶脉上产生褐色坏死条斑,并出现裂痕,植株严重矮化,不结球。有时病株出现半边皱缩矮化、另半边仍正常生长的症状,使植株扭曲不正,菜农称之为半边疯。正常生长的  相似文献   
56.
57.
刘爱媛 《植物保护》1998,24(5):17-19
1995~1997年从广东博罗、惠州、东莞等地采集白菜绵腐病株,经分离、纯化、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证实其病原菌为Pythiumaphanidermatum(Eds.)Fitzp.。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4~40℃,最适温度30~34℃。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3~10,最适pH6~7,对接种的7科18种植物均具有致病力。抑菌试验表明,9种供试杀菌剂中以瑞毒霉、炭疽福美、霜霉威、霜脲锰锌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瑞毒霉、炭疽福美田间防治效果达80.5%~93.6%。  相似文献   
58.
观赏凤梨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引起观赏凤梨叶斑病的病原和选择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根据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物,并观察病原物形态特征;同时,分别测试了5种供试杀菌剂在2种不同浓度下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结果表明,半知菌亚门的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和弯孢霉(Curvularia sp.)均能够引起观赏凤梨叶斑病。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可有效地抑制炭疽菌菌丝的生长;而80%大生可湿性粉剂和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则可有效抑制弯孢霉菌丝的生长。[结论]要同时防治炭疽菌和弯孢霉导致的凤梨叶斑病,应该选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椒草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筛选有效的杀菌剂。[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根据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物,并分别测定不同的温度、湿度、pH值以及碳氮源和光照对该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影响,同时,测试5种杀菌剂在3种不同浓度下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结果表明,白绢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最适合的碳源、氮源为蔗糖和硝酸钾;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而光照条件有利于菌核的产生。当pH值为4~6时,培养2 d后菌核的萌发率达100%;菌核的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供试药剂中以3%水剂井冈霉素和50%使百功防效最为明显,分别在400和200μg/m l时的防效高达98%以上。[结论]温暖潮湿、偏酸性的环境适合白绢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井冈霉素可作为防治白绢病的有效药剂用于田间该病害的控制。  相似文献   
60.
【目的】寻找植物源抗菌物质用于果蔬采后病害的控制。【方法】对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根茎甲醇提取物进行了液-液分部萃取,利用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测定了提取物(萃)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的离体与活体抗菌活性,并用提(萃)取物处理荔枝进行了贮藏试验。【结果】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抑制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1598.10、662.86和1147.31 ?g·ml-1,用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溶液处理,荔枝果实接种感病率明显降低, 并且上述提(萃)取物具有防治荔枝贮藏病害发生和延缓主要品质性状劣变的作用。【结论】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具有明显的离体和活体抗菌活性,对荔枝果实具有较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