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9篇
林业   3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CAF5’木豆是运用单株选择和集团选择手段,从云南禄丰县地方栽培品种中选育出的新品种。生育期259 ~ 266 d,平均单株荚数(1 176.5 ± 469.2)个,每荚粒数(5.1 ± 0.5)粒,种子百粒质量(7.94 ± 0.58)g,单株粒质量(242.67 ± 95.14)g。  相似文献   
42.
马宏  万友名  刘秀贤  赵振刚  李正红 《园艺学报》2018,45(10):2067-2068
‘红福’是从滇丁香(Luculiapinceana Hook.)野生种群的天然变异植株中选育而来。多年生常绿灌木,株高可达2~3 m,株形开张;叶片革质,椭圆形,叶形指数2.6;聚伞花序;开花时萼片半开张,红褐色,背面无毛;花冠管长(3.23±0.35)cm,花冠直径(3.86±0.28)cm,深紫粉色,花冠裂片间有片状附属物;短花柱;观赏性强。  相似文献   
43.
 ‘佛喜金莲’是从地涌金莲野生种群的天然变异植株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多年生大型草本, 具叶鞘联合形成的假茎;株形伸展,株高(67.3 ± 4.6)cm;叶片卵圆形,叶形指数1.49 ~ 1.62,叶片羽 状侧脉凸出明显,背面中脉基部红色,至顶端约1/2 处减淡为绿色;苞片卵状三角形,腹面自顶端至基部 约7/10 为橙红色,基部约3/10 为黄橙色,背面橙红色;观赏性好。  相似文献   
44.
 地涌金莲新品种‘佛悦金莲’是从野生种群的天然变异植株中选育而来。具叶鞘联合形成的假茎;株形紧凑,株高(127.7 ± 18.1)cm;叶片卵圆形,叶形指数1.86 ~ 1.97,叶片羽状,侧脉凸出明显,中脉背腹面均为红色至红紫色;苞片卵状三角形,腹面橙色,背面橙红色;栽培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45.
木豆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超强吸水剂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豆淀粉为原料,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利用接枝丙烯酸制备超强吸水剂;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正交设计,并优化工艺参数,最终得到吸水倍数为200~250倍的超强吸水剂.  相似文献   
46.
木豆叶蛋白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正交设计对配合使用酸、碱以有加热法提取木豆叶蛋白工艺及其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木豆叶蛋白提取工艺条件为:打浆时间1min,絮凝温度80℃,pH值10,料液比1:3,该工艺提取叶蛋白的得率为5.11%,其蛋白质含量为33.37%,原料总提取率为64.06%。  相似文献   
47.
马鹿花化学成分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鹿花根及种子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进行了研究初探,结果 得到5个化合物,初步鉴定为大豆素(A)、大豆苷(B)、葛根素(C)等异黄酮类化合物,豆甾醇(D)和β-谷甾醇(E)等甾体类化合物,为马鹿花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地锦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地锦幼胚为外植体,接种在附加6 BA2mg·L-1及2,4 D0~4mg·L-1的改良B5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愈伤诱发率0~100% 对诱导出的愈伤组织采用6 BA和2,4 D不同浓度组合的培养基进行继代,对能稳定继代的愈伤组织,以改良B5为基本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采用L16(44)正交设计,研究6 BA、NAA、AC及LH四因素不同浓度组合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地锦幼胚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培养基为:愈伤组织诱导:改良B5 6 BA2 0mg·L-1 2,4 D2 0mg·L-1;愈伤组织继代:改良B5 6 BA2 0mg·L-1 2,4 D1 0mg·L-1;胚状体分化及萌发:改良B5基本培养基。胚状体诱发率33%,成苗率53%,移栽成活率85%。胚状体为外起源发生方式,经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子叶形胚等阶段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49.
对从印度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的12个杂交木豆品种进行农艺及品质性状评鉴,结果表明:(1)ICPH2671和ICPH3359两个品种籽实产量达3 537.6 kg·hm-2和3 217.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Maruti的2 318.2 kg·hm-2,增产幅度分别达53%和39%,说明此二品种在类似于元谋环境条件地区具有较高推广价值;(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测定的其它7个性状均极显著相关,其中与单株荚数、株高、基径和百粒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0.956、0.895和0.827,因此可以把这4个性状初步确定为杂交木豆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而单株荚数与株高性状最为直观,相关性也最高,是作为新品种培育中前期选择的最佳性状;(3)在品质性状方面,杂交品种碳含量普遍低于对照品种,胱氨酸、维生素C普遍高于对照品种,早熟杂交品种锰含量普遍低于对照品种;品种ICPH2438的氨基酸总量及各种氨基酸成份大多明显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50.
不同处理条件对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友名  王雁  李正红  马宏  刘秀贤  张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11-1813,1831
[目的]研究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赤霉素预处理、温度、基质及光照条件,对其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经浓度为100mg/L赤霉素预处理液浸种6h后,与对照相比鸡冠滇丁香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提高,发芽起始天数亦显著缩短。在15℃条件下其发芽率最高,但在实践操作中宜控制在25℃。以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对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佳,但应注意苗期追肥。光照并非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决定因素,在实践操作中宜采用双层50%的遮光网遮阴,以免强光照导致种子脱水。[结论]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最适的赤霉素浓度为100mg/L,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基质为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最适光照条件为露地搭双层50%的遮光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