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22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陈军  刘芬 《长江蔬菜》2012,(18):78-79
试验选取会-2、威芋3号、费乌瑞它、米拉4个感病马铃薯品种脱毒薯苗于不同时期喷药处理,调查盛花期和终花期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比较不同品种马铃薯的产量,观察马铃薯植株的药害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现蕾始期、始花期、盛花期各施药一次处理(F处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F处理4个品种马铃薯的产量都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药未对马铃薯植株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22.
濒危植物扇脉杓兰的花部特征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观测,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萌发试验,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对扇脉杓兰开花特性、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进行研究,并对其柱头表面和花粉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扇脉杓兰4-6月份开花,群体花期23天,单花花期12 ~ 16天.开花当天柱头即具有可授性,柱头可授性持续期为14天左右.花粉活力在花朵刚开放时最高(95%),至花朵凋谢之前仍保持较高的活力(70%).雌雄生殖单位在持续时间上有较长的相遇期.开花时柱头略高出花药,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扇脉杓兰杂交指数OCI =4.自然条件下,扇脉杓兰的结实率仅为5%.人工自花授粉、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90%和95%,表明扇脉杓兰是高度自交亲和的.而套袋后不采取措施和去雄的花均小结实,表明扇脉杓兰不存在自动的自花授粉、无融合生殖,因而扇脉杓兰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传粉才能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23.
陕南秦巴山区油菜施肥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南秦巴山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6—2009年)11个县2 576户调查数据基础上,对该地区油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油菜平均产量为 2 355kg/hm2,产量中等的农户占60.68%。总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179、80、54kg/hm2,其中化肥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145、62、34kg/hm2。整体化肥氮磷钾施用量与产量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各养分投入均表现出报酬递减趋势。根据养分分级等级,农户化肥氮磷钾肥投入合理比例分别为38.55%、27.60%和25.89%,过量的比例分别为15.22%、26.24%和10.33%,不足比例分别为46.23%、46.16%和63.78%。将化肥养分投入不足的农户施肥量增加到合理水平,陕南秦巴山区油菜可增产5.61万吨。另外,施用有机肥和硼肥的农户比例分别只有45.26%和41.73%;施用硼肥平均增产101kg/hm2,说明通过合理施肥,该区油菜产量仍有较大增产潜力。该区域油菜施肥存在的问题是:氮肥和磷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钾肥、硼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比较普遍。今后该区域油菜施肥的重点是平衡氮肥和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硼肥和有机肥用量;增加追肥的施用,尤其是钾肥。    相似文献   
24.
【目的】促进杏园土壤蓄肥保肥能力,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方法】以清耕杏园为对照,研究分析了长期自然生草土壤管理模式对杏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整个生育期,长期自然生草模式下杏园0~60 cm土层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27.84%~139.25%,51.56%~235.14%,22.96%~122.06%和57.14%~300.00%,且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但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在整个生育期,长期自然生草增加了0~20 cm土层速效氮,除果实二次膨大期外,全氮、全磷也得到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中,果实发育期全磷、速效钾含量增加,而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仅有效磷增加;40~60 cm土层中,果实发育期速效钾含量增加,成熟期的全钾和速效氮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5种酶活性与土壤速效氮含量分别于不同土层均存在显著相关,而除蛋白酶外土壤全钾与其他4种酶也于不同土层存在显著相关。【结论】杏园长期自然生草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与0~20 cm土层土壤养分,是改善杏园土壤质量的重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5.
通过多年的工作,研究建立了脱毒→病毒检测→脱毒原种苗筛选→脱毒原种苗组培快繁→脱毒籽球培育→生产用脱毒种球培育的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Duchartre)脱毒种球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26.
以中早39和陆两优99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早39和陆两优996以播前用烯效唑浸种的处理叶龄、茎基宽、百株鲜质量相对较大,分别为3.52叶和3.81叶、0.25 cm和0.27 cm、21.15 g和23.48 g,而漏插率、翻倒率、伤秧率和勾秧率分别降低了38.0%~69.0%、44.0%~58.0%、14.0%~26.0%和22.0%~40.0%,全生育期缩短1~2 d,产量最高分别达7.97 t/hm~2和8.39 t/hm~2;播前用多效唑喷施的处理产量次之,但全生育期延长了2 d。用烯效唑浸种对中早39的增产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7.
随着我国林业不断发展,当今我国各个地区森林资源也在不断增加,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基础。陕西省近些年大力发展林业,不断扩大森林资源覆盖范围,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定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现存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8.
株洲地区土壤pH值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芬 《农业环境保护》1998,17(2):84-85,88
本实验对土壤用水浸提和KCl浸提两种方法测定其活性酸和潜在酸,并用不同的液土比测定其pH值,其结果是:用不同的浸提液测定的土壤pH值差异极其显著。而不同的液土比之间测定的pH值虽有随着液土比的增大pH值增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9.
杨晓梅  刘芬  胡霞  王玉安 《中国果树》2021,(2):55-59,I0002
以‘兰州大接杏’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琼脂离体培养法研究蔗糖、硼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温度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大接杏’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最适处理组合为10%蔗糖+0.10%硼酸,最适培养温度为2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赤霉素、吲哚乙酸、萘乙酸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最适浓度分别为40、5、0.5 mg/L。  相似文献   
30.
从技术性能、服务效果、环境条件等维度构建农民持续使用农业科教应用程序意愿模型,依据422名湘农科教云应用程序农民用户调查数据开展研究。结果显示,除设施条件影响不显著外,满意度、系统质量、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服务质量、期望确认度、社群影响等正向显著影响农民持续使用意愿,感知风险则负向显著影响。对此,应优化科技服务质量、加强平台安全防控、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科教应用程序高质量发展,增强农民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