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52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40篇
  34篇
综合类   40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76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在R语言环境中以半方差函数和克里格插值为基础,对山东半湿润区现代农业节水试验基地土壤含水率进行了空间变异性研究,并绘制了空间分布图,对于区域土壤墒情预测预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重点围绕聚合抗旱强筋优质高产广适的育种目标,以广适性优质‘晋麦79号’为母本,以抗旱抗冻优质F14005为父本进行杂交,以期实现性状互补,优质基因累积。采用系谱杂交育种法,通过水旱地交替选择,异地生态抗逆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手段选育而成小麦新品种‘晋麦101号’。分子遗传试验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含有8个抗旱节水相关基因和10个与水分高效利用紧密连锁的标记。2015年、2016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域试验中,2年区试平均产量5 260.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8.7%;2017年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4 822.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8.0%,株高82~92 cm左右,穗长7.3 cm左右,千粒重36.8 g,生育期234~236 d,容重778 g/L、粗蛋白15.52%、湿面筋31.85%、稳定时间10.0 min,是近年来中国黄淮旱地难得的强筋型优质抗旱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70003号),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稳产性好、抗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山西省南部和宁夏旱塬等北部旱地麦区引种种植。  相似文献   
33.
吴洋  刘莉铭  彭斌  古勤生 《园艺学报》2017,44(4):777-783
从新疆鄯善县、甘肃瓜州县和河南通许县采集表现瓜类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症状的甜瓜叶片样品63份,利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从阳性样品中选取25个分离物扩增出1.4 kb的片段,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3份样品中,36份为CABYV阳性;获得的序列包括部分3′端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dRp)基因、非编码区(NCR)和全长外壳蛋白(CP)基因。随机选取25个分离物的CP基因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其序列相似性为93.2%~100%。通许分离物间序列相似性为98.8%~99.8%,瓜州分离物间序列相似性为98.2%~100%,鄯善分离物间序列相似性为99.2%~100%,组内表现出极高的同源性。基于其部分RdRp基因、NCR及CP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25个CABYV分离物与中国及周边地区(泰国、韩国等)的分离物聚为一簇,而与欧洲地区分离物距离较远,说明了该病毒分子变异与分离物的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34.
电渗析与酸淋洗模拟紫色土酸化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电渗析与酸淋洗试验模拟紫色土酸化的效果,在重庆地区采集了不同pH(5.00和7.06)的2个紫色土,分别进行不同天数(1,2,5,7,10天)的电渗析和酸淋洗试验处理,并分析了试验处理前后土壤的酸度特征和交换性盐基成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10天的淋溶处理过程中,2种紫色土的pH均无显著变化,说明紫色土具有一定的酸缓冲能力,短期的酸雨淋溶不能实现紫色土的严重酸化。而采用电渗析处理10天后,中性紫色土和酸性紫色土的pH分别降低3.4和1.1个单位。在整个电渗析处理过程中,土壤的交换性酸含量显著升高,盐基离子大量淋失。电渗析可以实现对紫色土的快速酸化处理。2种紫色土中,电渗析处理后中性紫色土的酸化程度大于酸性紫色土。这是由于中性紫色土的表面负电荷量更高,导致更多致酸离子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最终造成中性紫色土的酸化程度更加严重。因此,电渗析处理比酸雨淋溶处理对紫色土酸化效果更好,且可用于紫色土的酸化机理研究。进一步结合2种方法的技术可操作性,认为电渗析法是研究紫色土酸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5.
‘小珍珠’是从文冠果实生苗中筛选出的观赏和果用兼用型新品种。小乔木,生长势中等;圆柱形花序,顶生花序轴长度中等,侧生花序轴较短,可孕花序多,绝大多数花雄蕊败育;单瓣花,内卷,花少开或近不开放,花冠包裹于萼片中,呈圆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较小,珍珠状;花期较晚且长。结果数量多,果实较大,种子黑褐色,平均千粒质量1 840 g;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36.
黑木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8年生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贮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木相思人工林生物量为108.47 t.hm-2,其中乔木层占总生物量的85.85%、灌木层占7.26%、枯枝落叶层占4.47%、草本层占2.42%。黑木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143.06 t.hm-2,其中乔木层为46.33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32.39%;灌草层为4.78 t.hm-2,占3.34%;凋落物层为2.26 t.hm-2,占1.58%;林地土壤(0~60 cm)为89.69 t.hm-2,占62.24%。黑木相思人工林乔木层年净生物量增长量为17.02 t.hm-2.a-1,年净固碳量为8.45 t.hm-2.a-1,折合成CO2为30.98 t.hm-2.a-1。  相似文献   
37.
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广西南宁市8年生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人工林的N、P、K、Ca和Mg 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量、分布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卷荚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以树叶为最高,干材最低,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和P最低.(2)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823.80 kg/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分别占64.86%、20.59%、5.20%和9.35%;(3)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151.30、84.48和66.82 kg.hm-2.年-1,年归还量占年吸收量的55.84%;(4)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循环系数为0.56,循环速率依次为Mg>Ca>N>K>P.  相似文献   
38.
刘莉  井渌  张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86-13587,13613
以徐州市云龙山东坡运动广场为例,着重分析了环境心理学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探讨了在景观设计工作中如何利用环境心理学,以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39.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5个夏玉米新品种在太和县的产量性状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安隆4号和鲁单98l较对照郑单958植株高大,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较高,叶片的功能期较长,籽粒灌浆期较对照延长5~7天,单稳重增加56.0~76.8 g,籽粒产量增加13.11‰~20.58%.安隆4号对玉米大、小叶斑病、锈病和螟虫等抗性优势明显;蠢玉16号和鲁单981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强,对玉米锈病具有显著抗性;中科11号轻感锈病,滑单986严重感染锈病,影响籽粒产量.在太和县生态环境条件下,安隆4号和鲁单981的综合抗性较好,增产潜力较大,应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0.
烤烟上部叶带茎烘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烤烟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后一次性带茎烘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带茎烘烤能有效提高烟叶质量,上等烟比例较常规烘烤提高12.67个百分点,均价增加0.98元/kg,干烟叶烘烤成本增加0.09元/kg,效益增加0.89元/kg,按产量2 250kg/hm2计算,可增加效益2 002.5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