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油菜发育过程及生育期机理模型的研究Ⅰ.模型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油菜发育的温度效应曲线化,以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利用作物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系统地预测油菜的物候发育,包括出苗期、现蕾期、始花期、终花期、成熟期.模型中用来描述特定品种发育遗传差异的参数有温度敏感性、生理春化时间、光周期敏感性、基本营养生长期因子和基本灌浆期因子,前三者分别体现了不同油菜品种在热效应、春化作用、光周期反应方面的遗传特性,后两者分别体现了不同油菜品种的基本的营养生长期和灌浆期长短的遗传特性,5个遗传参数共同决定了不同品种到达各发育阶段的生理发育时间.  相似文献   
12.
小麦物质生产与积累的模拟模型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采用高斯积分法模拟小麦冠层每日的总光合同化量,并经呼吸消耗与物质转化形成生物量。同时考虑了温度、水分、CO2浓度,生理年龄和N素丰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建立了植株临界N浓度、最小N浓度和生理发育时间的曲线关系。采用不同地点不同品种不同处理的试验对模型预测的生物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相对误差小于8%。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措施对华大麦6号产量和净收益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大面积推广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华大麦6号,本试验以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为基本数学模型,重点研究华中地区种植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用量等因素对华大麦6号产量、粒重和净收益的综合效应。对模型解析发现,在供试条件下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单因子对产量绝对贡献顺序为氮肥>有机肥>磷肥>密度>钾肥;对千粒重的绝对贡献顺序为磷肥>钾肥>有机肥>密度>氮肥;对净收益的贡献顺序为有机肥>氮肥>磷肥>密度>钾肥。计算机模拟寻优表明,密度在199.8~213.9万株hm-2,有机肥在17428.5~20330.1kghm-2,氮肥在202.4~228.3kghm-2,磷肥在73.3~86.0kghm-2,钾肥在66.2~82.8kghm-2。时,大麦的产量在4800kghm-2以上,千粒重>42g,净收益达5500元hm-2。因此,这些栽培措施的组合可以作为推荐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油菜发育过程及生育期机理模型的研究I.模型的描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将油菜发育的温度效应曲线化,以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利用作物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系统地预测油菜的物候发育,包括出苗期、现蕾期、始花期、终花期、成熟期。模型中用来描述特定品种发育遗传差异的参数有温度敏感性、生理春化时间、光周期敏感性、基本营养生长期因子和基本灌浆期因子,前三者分别体现了不同油菜品种在热效应、春化作用、光周期反应方面的遗传特性,后两者分别体现了不同油菜品种的基本的营养生长期和灌浆期长短的遗传特性,5个遗传参数共同决定了不同品种到达各发育阶段的生理发育时间。  相似文献   
15.
油菜器官间干物质分配动态的定量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大量试验资料的分析与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油菜一生中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指数随生育进程连续变化的动态模型.并以收获指数作为遗传参数调节不同品种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比例,预测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不同施肥、不同播期下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观察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符合度,平均相对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作物模型的计算机模拟软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作物模型的计算机模拟软件是数字农业中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该文系统介绍了作物模型及作物模拟的概念,作物生长模拟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并对模拟软件的研发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指出模拟软件在农业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叶柄维管束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从茎中分出的3个叶迹,在叶柄基部先愈合成维管柱,然后再分开进入叶柄;叶柄维管束在分出3小叶之前,再发生不同程度愈合,形成圆形维管柱进入2个侧小叶柄;剩余的维管束再分离进入中间小叶柄.同样,中间小叶柄维管束在进入叶片之前也要愈合成维管柱后,才逐渐进入叶片,形成叶脉.  相似文献   
18.
油菜生育期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以油菜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通过定量分析油菜对温度(包括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的反应,构建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的油菜生育期模拟模型。【方法】每日生理发育时间由每日生理效应累积形成,而每日热效应、春化效应、光周期效应与品种灌浆速率互作共同决定每日生理效应大小。模型通过引入温度敏感性、生理春化时间、光周期敏感性和基本灌浆因子4个参数反应不同油菜品种的遗传差异,从而使得每个油菜品种达到特定生育时期所需生理发育时间恒定。利用不同地点、播期、品种和肥料处理的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校正和检验。【结果】播种到抽薹、初花、终花、成熟期的模拟值与预测值RMSE(根均方差)分别为1.37%、1.52%、2.68%和1.12%。【结论】表明模型具有较好机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小麦器官间干物质分配动态的定量模拟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干物质分配是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中的关键成分。本文根据对大量试验资料的分析与处理,建立了小麦一生中各器官分配指数随生育进程连续变化的动态关系,并以收获指数作为遗传参数调节不同品种穗部的分配比例,从而预测不同品种各器官的物质增长动态。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观察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符合度,平均相对误差小于8%。  相似文献   
20.
不同冬油菜品种比叶面积的多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首次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地上地下不同器官干重对比叶面积的影响,并建立了华双3号抽薹期SLA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硼肥的数学模型。单因子分析表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硼肥与比叶面积均存在抛物线关系,各因子的绝对贡献为密度>钾肥>磷肥>氮肥>硼肥。冬油菜的比叶面积在发育进程中呈现降-升-降趋势,除越冬期外,其各生育期之间比叶面积变化差异显著,品种间的比叶面积差异不显著,与叶重、茎重和根重之间均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比叶面积不仅受叶重、茎重、根重的影响,而且受3者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比叶面积可以作为群体营养状况和临界施肥量的诊断指标。生育前期重点促进叶重和生育中后期重点促进茎重的增长有利于获得较小的比叶面积,实现优势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