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为了解双孢蘑菇子实体中Cd2+来源途径和吸附能力,以双孢蘑菇As2796为对象,分别向培养基和覆土中添加一定浓度的Cd2+浓度,研究双孢蘑菇第一潮、第二潮子实体对分别来自培养基和覆土中Cd2+的吸收富集规律,求证栽培过程中对Cd浓度的临界含量值。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对Cd2+不具有富集作用,第一潮子实体对培养料中Cd2+的平均吸收系数为0.329,是对覆土中Cd2+的平均吸收系数(0.0156)的21.1倍;第二潮子实体对培养料中Cd2+的平均吸收系数为0.122,是对覆土中Cd2+的平均吸收系数(0.0128)的9.5倍;且当培养料中Cd2+含量大于40 mg/kg将会抑制蘑菇子实体的纽结成长,导致绝收,说明在蘑菇栽培过程中,对培养基Cd2+浓度的检测尤为重要。通过回归方程模型的建立,得出子实体Cd2+含量符合中国蘑菇无公害标准和绿色食品标准时,其来自培养料和覆土中的Cd2+临界含量值分别为6.70 mg/kg、1.45 mg/kg,32.66 mg/kg、5.39 mg/kg。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安全高效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2年由福建省蘑菇菌种推广站推广的双孢蘑菇集约化、规范化栽培模式为基础,结合无公害化生产控制技术形成蘑菇安全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栽培系统的改良和生产管理过程的无公害化控制操作,生产出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且符合出口的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13.
秀珍菇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目前秀珍菇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农艺性状、季节安排、栽培设施建设、菌种选择、出菇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秀珍菇安全高效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发展了一种粗提双孢蘑菇mtDNA的方法,获得As2796亲代及子代系列菌株的mtDNA粗提物,用HaeⅢ、CfoI、MspⅠ、TaqⅠ等内切酶进行酶切,并对酶切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秸秆菌业循环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秸秆栽培食用菌是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体现之一。笔者归纳了秸秆菌业循环开发的栽培管理、发酵技术和多级循环模式研究现状。秸秆经多级循环有效利用,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加了菇农的创收途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回报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条确实可行的新途径。剖析了当前秸秆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秸秆的创新利用技术是规划整个秸秆菌业循环开发系统的关键,从而建立秸秆资源的高效环保综合利用新模式,为秸秆菌业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菌渣培养料对双孢蘑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以稻草、杏鲍菇菌渣、金针菇菌渣为主培养料的3种不同配方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采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评价的方法,对其子实体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稻草配方的蘑菇粗蛋白含量(40.00%)和粗脂肪含量(3.20%)较菌渣配方高,其蛋白质品质评价指标均优于菌渣配方栽培的蘑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表明杏鲍菇菌渣配方氨基酸组成最优,菌渣配方均好于稻草配方;借助模式识别得出杏鲍菇菌渣配方、稻草配方栽培蘑菇与全鸡蛋蛋白质的贴近度为0.88,高于金针菇菌渣配方;杏鲍菇菌渣与金针菇菌渣配方栽培的蘑菇,其风味氨基酸含量高于稻草配方;结果说明菌渣配方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蘑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秀珍菇退化菌株与正常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并进行双链RNA(dsRNA)病毒检测,为秀珍菇栽培过程中选择优质菌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秀珍菇退化菌株菌丝拮抗、菌丝生长速度及出菇试验,与正常菌株进行生物学特征比较,通过ITS扩增,利用RAPD、ISSR和SRAP分子标记分别进行差异性比较,并开展dsRNA病毒检测,分析秀珍菇菌株的退化原因.[结果]秀珍菇退化菌株X9和X13与正常菌株X5、X6及对照菌株X15间存在拮抗反应,当培养基的pH低于5.0时,退化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5,下同).退化菌株X13菌丝的生长速度(4.95mm/d)、常温出菇单袋产量(73.34g/袋)及低温刺激出菇单袋产量(107.69g/袋)均显著低于正常菌株和对照菌株.分子标记分析未发现供试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dsRNA病毒检测发现供试菌株均存在dsRNA片段,其中退化菌株X13存在特异的dsRNA片段.[结论]秀珍菇退化菌株可能受dsRNA病毒感染,适应环境能力变弱,产量降低,生产上应注意菌株来源,避免使用退化菌株.  相似文献   
18.
以7个栽培赤芝品种为实验材料,以其原生质体单核化单核菌株为标准测试菌株进行交配型因子多样性分析,并采用三轮杂交法、OWE-SOJ技术及核迁移技术对其中赤芝JC和AL菌株的担孢子单核体交配型因子进行准确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栽培赤芝品种中至少存在8种A因子和8种B因子。通过卡方检验发现赤芝AL、韩芝1号、松杉灵芝及Gl.0032+2菌株的单核体分离符合预期,而血芝和无孢灵芝原生质体单核化菌株,以及赤芝JC担孢子的单核菌株存在偏分离现象。采用OWE-SOJ技术与核迁移试验相互印证,可以确定赤芝的4种担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赤芝JC为:T1(AXBx)、T2(AyBy)、T3(AyBx)和T4(AXBy),赤芝AL为:T1(AXBx)、T2(AyBy)、T3(AXBY)和T4(AyBx)。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开发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引进巨菌草为栽培基质开展秀珍菇的配方评筛,通过对10个试验配方进行菌丝生长情况、生物学效率及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配方3(棉籽壳25%、陈化木屑50%、麸皮15%、巨菌草10%)、配方4(棉籽壳25%、陈化木屑45%、麸皮15%、巨菌草15%)单产最高,分别为435.33g·袋~(-1)、434.67·袋~(-1),与对照配方(棉籽壳20%、陈化木屑65%、麸皮15%)无显著性差异;配方3、4的走菌时间比对照缩短了8d和14d。因此,利用10%~15%巨菌草粉替代杂木屑比较适宜秀珍菇的代料栽培,可作为一种可利用资源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0.
以秀珍菇主产区福建省罗源县的秀珍菇栽培配方为基础,通过杂木屑、棉籽壳等主要栽培基质的配比调整,设计了8个试验配方,进行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配方秀珍菇均能正常发菌和出菇,但对秀珍菇的培养周期和产量影响不同。综合比较试验配方5(陈化木屑50%、棉籽壳35%、麸皮15%)栽培效果最好,其满袋时间(31 d)、后熟时间(16 d)和子实体产量(433.83 g·袋~(-1))均优于对照配方,同时其产出投入比最高(1.47)。通过平均单产、产出投入比、单袋净利润的比较建议企业在生产中应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比较,选择栽培秀珍菇经济效益最高的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