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蝗虫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可用以监测其种群的动态变化,进而有利于研究其发生规律和成灾机理,有效预防蝗灾发生和治理蝗害。对海南岛10种易成灾蝗虫10种酶13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表明:①10种蝗虫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不高(A=1.5~2.0,P=38.5%~61.5%,Ho=0.005~0.070),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杂合体缺乏现象。②生存于热带岛屿海南的蝗虫种类,可能因其与岛外蝗虫种群存在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基因交流,也可能因其地处热带,丰富的食料、无滞育、无越冬、田间频繁杀虫剂的选择压力等导致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致使其进化关系与以往研究结果不相符。③Est、Mdh-1、Me、Pgi和Pgm在10种蝗虫中均具多态性,等位基因数目变化较大,说明其进化速率快,可通过检测其基因型或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来监测种群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发生规律和成灾机理,亦可监测其抗药性状况,进而为蝗灾防治提供参考,以降低用药量,提高防治效率。  相似文献   
32.
温度是影响椰心叶甲生长发育与繁殖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通过开展椰心叶甲耐热性研究,探讨椰心叶甲的生态适应性机理。结果表明,高温显著影响椰心叶甲的发育与繁殖,椰心叶甲在高于30 ℃温度下不能完成任何发育历期;42 ℃极端高温处理2 h为椰心叶甲热最敏感时间;各龄期椰心叶甲PPO、POD、AsA-POD、CAT和SOD活性显著升高与椰心叶甲耐热性相关。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椰心叶甲耐热性分子机理及其生态适应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33.
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热带作物主要害虫绿鳞象甲对11种绿叶挥发物组分的触角电生理反应,并以茶树、芒果、柑橘、荔枝等4种绿鳞象甲常见寄主植物为供试对象,对其进行绿鳞象甲的室内选择行为试验。EAG试验结果表明:绿鳞象甲雌雄虫均对反-2-己烯-1-醇表现出最强的EAG反应,对吲哚表现出最弱的EAG反应,两者之间差异显著;从EAG反应值上看,绿鳞象甲雌雄虫对所测定各种化合物的EAG反应强度大小顺序基本一致。室内选择行为试验结果表明:绿鳞象甲对芒果的选择性最强,其次是荔枝和柑橘,选择性最弱的是茶树,说明芒果为其更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34.
以枯草芽孢杆菌YZ原粉为有效成分,通过三轮正交试验,室内筛选了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生物种衣剂配方中各组分及最优配比,测定种衣剂粗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拮抗菌YZ菌株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种衣剂的最优配比为膨润土65.93%,聚乙烯吡咯烷酮5.49%,木质素磺酸钠6.59%,YZ原粉21.98%。与清水处理对照相比,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为64.64%。  相似文献   
35.
在建立切实可行的木薯抗螨性评级标准的基础上,对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227份核心木薯种质进行抗朱砂叶螨的抗性评价,并探讨抗、感性稳定的8份木薯种质对朱砂叶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227份被评价的核心木薯种质中对朱砂叶螨高抗的种质2份,抗性种质4份,中抗种质116份,感性种质87份,高感种质18份;抗性木薯种质对朱砂叶螨的发育与繁殖具有显著的影响,取食高抗种质C1115和缅甸种叶片后朱砂叶螨雌雄成螨均不能存活,与取食高感种质ZM9066、CM1210-10、瑞士F21和BRA900相比,取食抗性种质哥伦比亚4D和PII167后,朱砂叶螨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平均每雌螨产卵量显著减少,后代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雌、雄成螨寿命均显著缩短。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木薯抗螨性机理、抗螨种质的挖掘及其利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氟虫腈急性致死作用对中华稻蝗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比较了氟虫腈处理后中华稻蝗多态基因座位(Ldh,Gpi,Pgm,Me)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从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A=3.3)、平均观察杂合度(Ho=0.387 ̄0.404)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30 ̄0.431)三个参数可知,中华稻蝗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适合用于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致死性差异研究。用氟虫腈农药制剂(0.12μg·g-1)注射中华稻蝗557头,48h后平均死亡率为57%。将存活个体和死亡个体分别进行等位酶分析以确定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氟虫腈对Gpi、Pgm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呈现随机特征,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著相关(P>0.05)。但在Ldh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49%(Ldh-AA)、58%(Ldh-AB)和54%(Ldh-BB),且Ldh-AA个体与Ldh-AB个体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著相关(P<0.05)。根据Roger's遗传距离所得的聚类分析,氟虫腈的急性致死作用使中华稻蝗种群的遗传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饲药两用特色牧草西藏荨麻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分别于营养期、开花期和结实期采集西藏荨麻样品,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脂肪酸组分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西藏荨麻在营养期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最高,分别为34.97%和26.52%。西藏荨麻富含钙和铁,其含量在结实期和开花期达到峰值,分别为48.41和1.73 g/kg。生长期西藏荨麻的脂肪酸组分主要由亚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和油酸构成,不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71.66%和52.83%,且全株中平均含黄酮1.49%、粗多糖0.83%、单宁0.34%和总皂苷0.12%。随着生长期延长,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而纤维组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锌和铜含量显著减少,而钼含量显著增加(P<0.05);脂肪酸组分基本在结实期最高(P<0.05),而营养期和开花期差异不显著;黄酮、粗多糖和单宁含量均在开花期最高,总皂苷含量在结实期最高(P<0.05);说明生长期西藏荨麻营养丰富多样,各种成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相似文献   
38.
分析桑树冬伐高度对春季桑叶产量、桑枝叶片数、发枝条数等产量指标和桑叶粗蛋白含量、含水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为桑园冬季剪伐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在桑园冬管时期设定5个不同处理剪伐高度(5、25、45、65、85 cm),以本地冬伐高度5 cm为对照.在剪枝60天后、小蚕饲养前,测定桑叶产量、发枝条数、枝条长...  相似文献   
39.
采用急性致死处理及等位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了敌百虫处理后中华稻蝗Gpi、Ldh和Pgm各基因型频率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敌百虫对中华稻蝗3种多态酶基因座位不同的基因型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性致死作用,其中敌百虫对Ldh和Pgm各基因型的选择呈现随机特征,死亡组和存活组各基因型分布没有显著关联(P>0.05);而敌百虫对Gpi各基因型的选择呈现出非随机效应,在Gpi基因座位上,具有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Gpi-AA(47%),Gpi-AB(58%),Gpi-BB(56%)和Gpi-BC(18%)。x2独立性检验表明,Gpi-BC与其他3个基因型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存在显著关联(P<0.05)。以上结果表明本中华稻蝗种群Gpi-BC基因型很可能与敌百虫的抗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40.
以6个抗蚜性不同的西瓜品种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蚜虫危害对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危害对抗、感蚜虫西瓜品种叶片组织内PPO、POD、CAT、SOD、AsA-POD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抗蚜虫品种叶片组织内PPO、POD、CAT、SOD和AsA-POD活性显著升高;感蚜虫品种叶片组织内PPO、POD、CAT、SOD和AsA-POD活性无显著变化;说明PPO、POD、CAT、SOD和AsA-POD活性与西瓜抗蚜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