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根据干热河谷金雷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肥力低等现状,利用热带牧草具有饲养牲畜、改良土壤及保持水土功能,开展热带牧草在金雷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果草复合高效栽培模式中,龙眼园行间种植柱花草,其培肥改土效果是显著的,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值含量逐年增加;②植物篱埂应用模式中,在农用旱地地埂种植灌木南洋樱为生物篱埂,具有一定保水培肥效果,农作物横坡种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侵蚀模数减少了12986.8(t/km2·a),水土流失减少率76.02%,鲜叶作为绿肥其培肥改土效果是显著的;③庭院经济种草养兔模式中,开展几种鲜草混合饲喂肉兔效果及经济效益研究,饲喂新西兰肉兔,菊苣的适口性最好,饲喂效果较好,适宜在干热区扩大种植,发展肉兔养殖.  相似文献   
63.
根据干热河谷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的现状,研究本区种植豆科豆科牧草和灌木部分生态与改良的土壤效应.结果表明:(1)小气候得到改善,豆科牧草和灌木种植样地表及土壤湿度大于未种植地,温度低于未种植地.(2)随着豆科牧草和灌木种植年限增加,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土壤中全氮、速效钾及pH值含量逐年增加.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壤容重比未种植地低,孔隙度及田间持水量比未种植地高,持水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4.
以海狮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为材料研究在留茬5、10、15 cm条件下,其植株高度、分蘖及单位面积产量等的动态变化情况,并通过构造一年生苏丹草刈割株高生长线性模型来分析其单作群落植物个体生长情况与整体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周期内,不同刈割区海狮苏丹草单作群落的总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不同刈割时期内植株个体生长速率与生长潜力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苏丹草单作群落个体有通过平衡自身生长速率与生长潜力的关系使群落总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倾向。  相似文献   
65.
对云南干热河谷典型区元谋引入的海狮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Hay-King) Stapf.]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海狮苏丹草生育期95 d,种子黑亮,平均株高220.0 cm,再生能力强;刈割后分蘖数增多,可达58个,具褐色中脉特性;在元谋干热气候粗放管理条件下,年可刈割3~4次,平均鲜草产量达81.16 t/hm2,干草产量达19.03 t/hm2;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达17.64%;适口性好,可用于牛羊鱼等草食动物饲养。总之,元谋干热气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产量,但其优良  相似文献   
66.
在野外采集酸角林下0~20 cm和20~40 cm土壤,分析不同坡位(坡顶、坡中和坡脚)对酸角林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颗粒有机碳(P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酸角林的坡顶SOC富集,坡中SOC最低;坡顶和坡中的有机碳主要在土壤表层(0~20 cm)出现富集现象;(2)ROC、POC、DOC含量变化与SOC含量变化相似,ROC、POC、DOC含量与总SOC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3)R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33.11%~47.00%,D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1.27%~1.89%,P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20.10%~26.51%;(4)坡脚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最好,易于积累有机碳。在元江干热河谷中种植乡土树种——酸角,对土壤有机碳产生了有益影响,促进了该区域土壤有机碳的库效益。  相似文献   
67.
针对王草在干热区的种植优势,在云南元谋开展了利用王草经过加工、发酵试验,通过3种粒径3种处理和3种反应程度组合,得到27种不同的人工草粉基质。并测定了基质的相关特性。这些基质在育苗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可再生资源泥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8.
摘要:2003-2006年元谋干热河谷对16个豆科牧草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中,除蝴碟豆(Centrosema pubescens)、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和卵叶山蚂蝗(Desmodium ovalifolium)由于气候差异性不能结实外,其他牧草均能适应该地区种植。其中,银合欢属表现出产量高、叶量大、适口性好等特点。产量排列前3名的牧草为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K636、新银合欢和热研1号银合欢,干草产量分别为26 933.9、24 882.6和22 459.2 kg/hm2,羊对这3种牧草特别喜食。其次是提那罗新罗顿豆(Neotononis wightii),表现出叶量大、干鲜比低等特点,其干鲜比为0.27,茎叶比为0.73,羊对其特别喜食。卵叶山蚂蝗产量最低,茎叶比最高,其干草产量为920.8 kg/hm2,茎叶比为1.96,不适宜作该地区的牧草生产草种。克拉豆(Cratylia argentea)花期应注意防治害虫,提高结荚率。  相似文献   
69.
根据元谋干热河谷气候特点,2010年初步研究了旱坡地辣木人工林地灌溉后地表盖草和覆膜的土壤水分及其变化状况,研究结果得出:(1)在地面覆盖物作用下,无论是沙土、沙壤土还是黏土样地,耕作层0-20cm、20-40cm土壤水分高于未覆盖样株的土壤水分,辣木生育期比未覆盖提前。总体表明,盖膜土壤水分增加最多,在0-20cm土层,2龄辣木树10d的土壤水分高于对照1.2%~4.6%,幼龄辣木树(栽植8个月)10d的土壤水分高于对照1.8%~4.7%。其次是草覆盖,在0-20cm土层,2龄辣木树10d的土壤水分高于对照2.6%~3.4%,幼龄辣木树(栽植8个月)10d的土壤水分高于对照1.8%~4.6%。土层20-40cm下土壤水分变化较小。(2)由于土壤质地差异,无论是灌水量的多少与处理的不同,沙土蒸发均高于沙壤土,而且变化较大,沙壤土变化均匀,黏土较保水。深层土壤水分总体趋势是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70.
元谋干热河谷是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它的环境问题一直倍受人们关注.在总结前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的一些思想就人类活动对元谋干热河谷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索及论述,并对引起这些影响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