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N,Mn元素添加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干热河谷典型植物(小花扁担木Grewia biloba、攀枝花Bombax malabaricum、橡皮树Ficus elastica、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象草Ennisetum purpureum)五种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酶活性的试验。结果发现:象草在四种处理方式下植物凋落物土壤磷酸酶、土壤过氧化物酶、土壤脲酶活性整体均高于其他植物。小花扁担木在N处理下高于其他植物同处理下凋落物土壤葡萄糖苷酶活性,其酶活性为124.89mmol/g,是CK的5.17倍。车桑子在N,Mn同时添加下凋落物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且攀枝花、象草的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较为一致,均表现为NMNMn。同时,N,Mn元素添加及其二者同时添加对植物凋落物酶活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氮添加影响较大;物种与过氧化物酶之间呈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元素添加只对土壤葡萄糖苷酶影响很大。土壤酸性磷酸酶与土壤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75,0.39;土壤葡萄萄糖苷酶与土壤多酚氧化酶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开展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2.
刈割频度对王草再生性能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生长周期进行刈割新建植的热带牧草-王草,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牧草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干热区雨养条件下王草再生性能达最佳时的生长期和刈割次数.试验结果表明作为青刈饲喂或青贮的牧草,王草生长期一般在35~45 d,经济性状较好;作为种苗生长期保持在90 d产量较高.高频率刈割可减少王草生长期的拔节数,提高生长期分蘖数和粗壮度.  相似文献   
83.
对逆境群落植物种间关系进行剖析是理解群落组配规则及物种适应性与逆境环境条件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基础。采用方差比率(VR)法、χ2检验结合Jaccard指数法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元谋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18个优势植物的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元谋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植物整体的种间关系主要呈现显著的负关联,优势物种间存在较高的资源竞争或生态关系的相互排斥;2)18个优势物种间联结性较弱,在同一样方中18个优势物种间共同出现的频率较低,具有独立分布的特点;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由18个优势物种组成的153个种对中显著相关的种对31对,呈极显著相关的种对18对,分别占总种对数的20.3%和11.8%,主要呈现正相关关系;3)18个优势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优势种橘草、拟金茅、孔颖草及广布种扭黄茅是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种间关系维持的关键种。该结论提示干热河谷Savanna草地物种间存在较高的资源竞争或生态关系的相互排斥,具有明显的独立分布特征,因而群落易受到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该区域植被恢复宜优先恢复扭黄茅等关键种,而功能性植被重建应按群落的功能需求恢复及保护相适应的生态种组物种。  相似文献   
84.
为了明晰干热河谷优势草本植物的抗旱生理特性,通过盆栽模拟自然干旱,对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孔颖草(Bothriochloa pertusa)、拟金茅(Eulaliopsis binata)和百喜草(Paspalum natatu)土壤水分变化和植株苗期抗旱生理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水结束后,土壤水分均随干旱时间的增加明显减少,孔颖草土壤含水量明显比其它3种植株的高。随着土壤水分减少,扭黄茅和孔颖草叶片含水量变化不明显,灌水停止30d时拟金茅和百喜草叶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灌水停止15d时扭黄茅和孔颖草叶片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拟金茅和百喜草叶片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扭黄茅和百喜草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灌水停止15d时孔颖草和拟金茅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孔颖草和百喜草叶片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拟金茅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85.
元谋干热河谷肉山羊圈舍优化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圈舍设计是山羊养殖中重要的技术环节,已成为制约区域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主要因素。如何建立与完善舍饲养羊工艺模式,满足区域发展及生态建设的双重需求,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分析了近10年云南干热河谷典型区元谋的气候特征,并对干热河谷气候环境条件下肉羊养殖场优化设计进行探讨及评价。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年平均温度21.9℃,年均降水量680.7mm,年均蒸发量3 640.5mm,主要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干湿季分明,常年高温干燥,盛行东南风,温差变化大,水热矛盾突出,因而干热河谷羊场优化设计的要点是依河谷走向选择地质稳定、便于生产管理的地段设置坐北朝南向的场区,工艺上注重防暑抗旱,平衡温湿及危害防控;同时,依据干热河谷气候环境特征优化设计的半开放-楼式高床羊舍,能有效降低圈舍温度,平衡舍内温湿度,提高区域饲养管理效率及促进草食畜饲养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6.
为明晰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肥力状况,采集该地4个葡萄生产基地县的典型葡萄园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其养分含量,并运用改进后的Nemerow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价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pH平均6.21,适宜葡萄种植;有机质含量2.93%,属一般水平;全氮含量0.17%,属较高水平,全磷含量0.09%,全钾含量1.44%,各采样区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29.50、78.04、351.38 mg/kg,均属高水平;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分别为4.65、61.46、36.86 mg/kg,均属高水平,有效硼含量为0.91 mg/kg,属中等水平。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综合肥力等级为Ⅰ级,即肥沃水平。土壤全磷、全钾和有效锰的肥力指数均为Ⅱ级,其他指标肥力指数均达到Ⅰ级,其中有效磷钾的肥力指数较高。这表明,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应适当控制氮磷钾肥施用量,防止养分过量流失,增施锰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87.
集水区耕作对干热河谷冲沟沟头溯源侵蚀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加剧,中国干旱频繁发生且影响不断加剧,探索干旱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对研究生态系统如何应对干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1982-2015年改进帕尔默干旱指数(scPDS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分析植被对干旱的响应规律及敏感性。结果表明:1)在中国西北地区、内蒙古地区、东部地区及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短滞时(1-3月)scPDSI与NDVI的相关性较大(Rmax>0.4),南方湿润地区降水充沛,植被对干旱的响应不敏感(Rmax<0.3),其生长主要受能量因素控制;2)年均水分盈亏量、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气温对植被与干旱的关系影响较大,其中年均水分盈亏量是主要控制因子;3)不同植被类型对干旱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敏感排序为草地>林地>耕地。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不同区域干旱对植被生长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流失严重,自然降雨对地面的溅蚀以及形成径流对地表的冲刷是造成区域土壤养分流失、地力退化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究番麻、剑麻对干热河谷地区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及其对降雨径流的调控分配机制,设置标准小区监测试验,比较番麻、剑麻和裸地措施对小区土壤侵蚀量及降雨径流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河谷地区坡地径流输出以地表径流为主, 3种处理小区地表径流占总径流量的比例为76.42%~95.78%;番麻、剑麻小区的地表径流与裸地相比分别减少了71.09%、 84.21%, 50 cm处壤中流减少了19.33%、32.77%, 100 cm处壤中流则增加80.26%、 36.84%。拟合方程分析发现,平均雨强对裸地小区的产流影响最大,3种处理小区泥沙含量均与径流深关系最为密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该结论提示,在干热河谷栽种剑麻或番麻可以有效降低坡面径流的产生,并减少干热河谷坡面土壤的侵蚀,且这种减流减沙效益与剑麻和番麻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对降雨径流(地表径流、壤中流和界面流)的分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9.
以牧草鲜草产量、再生速度、分蘖数等为观测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处理和刈割茬数对元谋干热河谷区海狮苏丹草[Sorghumsudolbense(Hayking)Stapf.]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狮苏丹草在干热河谷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其生长季内可刈割5次:留茬高度和茬数对其再生性能和分蘖能力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刈割茬数对其再生速度和分蘖数影响最大,随着刈割茬数增加再生速度显著减慢而分蘖数则明显增加;海狮苏丹草不同留茬高度、刈割茬数对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就生物量和再生能力来看.海狮苏丹草留茬高度以10cm为宜,其平均再生速度达2.50cm/d,鲜草产量可达125.76t/hm2.同时在10cm留茬高度下各茬问生物量变化较为稳定.持续生长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0.
退耕还草是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鹤庆县退耕还草地土壤理化性状及其植被覆盖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发生明显变化,而土壤含水量及pH值则变化不明显。针对上述调查结果,提出建议与意见,以指导云南省退耕还草地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