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9篇
  7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林黄姜1号是由浙江临平特色小黄姜品种小林红爪姜经系统选育获得的生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约90 cm,分枝能力强,单株分蘖数10~15个;姜块肥厚呈块状,长约28 cm,宽约15 cm,姜球数多,排列紧密,皮、肉皆为黄色,肉质细嫩,辛香味浓,姜辣素含量16.45 g · kg-1,挥发油含量0.70%,粗纤维含量1.2%;播种至采收209 d(天)左右,单株根茎质量约1.2 kg,以孙姜及玄曾姜为主,每667 m~2产量2200 kg左右;高抗姜瘟病,中抗姜白星病,适合浙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我国茭白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茭白作物种质资源、茭白生理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列出了我国茭白生物学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我国茭白的生物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正柯卫东男,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水生蔬菜研究室主任,推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水生蔬菜行业计划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专家,主持国家及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多项,《植物遗传资源学报》、《长江蔬菜》编委。长期从事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在水生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新品种选育、微型种苗繁殖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面有创造性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水生  相似文献   
14.
从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与存在问题出发,通过精选课程内容、活用教学方法等措施,构建生物统计学课程的"能力素质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15.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9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20个F1组合9个产量性状的两年资料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长果枝与零式果枝品种间杂交,各产量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方差比例;衣分、铃重、霜后铃数、总铃数和皮棉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效应;均存在显性与环境的互作。品种3836具有霜前铃数和霜前  相似文献   
16.
茭白是我国第二大水生蔬菜,它的形成与其内生真菌菰黑粉菌的侵染密切相关.根据菰黑粉菌转录组数据库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扩增获得Ueubc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Ueubc2是玉米瘤黑粉菌中ubc2的同源基因,编码蛋白含有SAM、RA、SH3结构域,作用于MAPK信号通路.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Ueubc2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发现在融合生长过程中Ueubc2上调表达,并在菌丝形成时其表达量最大,随着菌丝生长表达量逐渐降低,表明其在菰黑粉菌真菌二型态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SVM s)的方法预测了4类含有核心启动子元件的启动子和含有CCAAT-box的启动子。4类核心启动子元件分别是DPE,BRE,TATA-box和Inr。特征提取采用基于位点权重矩阵(PWM s)的程序Promoter C lassifier进行。本文预测结果的敏感度,确定度,以及相关系数均高于三种启动子预测方法(PromoterInspec-tor(PI),Promoter 2.0 Pred iction(PP)和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 iction(NNPP),使敏感度和确定度同时高于0.84,其中TATA-box预测结果可使敏感度和确定度同时高于0.95。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检测氟虫双酰胺和噻嗪酮在茭白中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 (PSA) 净化,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1 mg/kg添加水平下,氟虫双酰胺和噻嗪酮在茭白植株和茭白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1%~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2%~11%之间。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氟虫双酰胺和噻嗪酮的半衰期分别为2.3 d和2.8 d,属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10% 阿维·氟酰胺悬浮剂按制剂用量450~675 g/hm2分别施药2和3次,间隔期5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7、14和21 d采样,氟虫双酰胺在茭白中的残留量均<0.01 mg/kg;2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按制剂用量600~900 g/hm2分别施药2和3次,间隔期5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7、14和21 d采样,噻嗪酮在茭白中的残留量为<0.005~0.078 mg/kg。建议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最高制剂用量为450 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以7 d为宜;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最高制剂用量为675 g /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以21 d为宜。  相似文献   
19.
适于茭白茎部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茭白茎部总蛋白的提取方法,以及2-DE的条件进行了摸索比较,以期得到适合于茭白茎部组织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结果表明:应用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在研磨时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适当增加离心、沉淀的次数和时间,并且提高裂解浓度,可以得到浓度较高,质量较好的蛋白质样品;在蛋白含量测定中减少误差,对2-DE方法中上样量的多少、等电聚焦的程序进行优化,比较并选择染色方法,最终得到蛋白质点数目多,背景清晰,条纹较少,拖尾现象不明显的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20.
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是菰(Zizania latifolia)植株体内的内生真菌,其二型态转换与茭白孕茭密切相关,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途径在真菌二型态转换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酵母型及菌丝型菰黑粉菌的差异蛋白表达及转录组分析数据,克隆了菰黑粉菌中一个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MAPKK)基因UeMkk1(GenBank登录号:KR870332).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2 204 bp,开放阅读框2 043 bp.与模式菌酵母的MAPK途径蛋白进行聚类分析表明,UeMkk1属于MAPKK蛋白,NCBI中Blast比对结果及进一步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UeMkk1与黑粉菌属真菌的Mkk1同源性较高,其中与大麦坚黑穗病菌(Ustilago hordei)的MKK1一致性达到84%,其丝/苏氨酸双特异性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在不同真菌中高度保守.同时,本研究通过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并从蛋白裂解上清液中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UeMkk1蛋白.另外,对不同碳源诱导后菰黑粉菌的生长特征观察及UeMkk1的表达分析表明,蔗糖能诱导菰黑粉菌菌丝的形成及生长,UeMkk1的表达量在菌丝生长后期下调表达;PDA、葡萄糖及麦芽糖培养基中菰黑粉菌保持酵母型生长,UeMkk1呈周期性上调表达.以上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开展UeMkk1基因的功能研究,阐明其在菰黑粉菌二型态转换及茭白孕茭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