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白背飞虱不同种群抗药性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采集自浙江、广西、云南和海南省的4个白背飞虱种群的抗药性进行了评价。对甲胺磷、马拉硫磷、叶蝉散和扑虱灵4种药剂的抗性,以云南和海南两种群较高,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就白背飞虱抗药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地区的多食性和迁飞性害虫。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已蔓延至21个省(市、自治区),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探讨草地贪夜蛾的长效控制体系,我们考察了5种国内常见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寄生能力的影响,同时选择寄生能力较好的2种赤眼蜂进行了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供试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最强,平均单雌可寄生20粒卵;碧岭赤眼蜂次之,平均单雌可寄生9.6粒卵;玉米螟赤眼蜂几乎不能寄生,平均单雌仅为1粒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利用草地贪夜蛾卵驯化多代后发现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无显著变化,而碧岭赤眼蜂经过4代驯化后有明显的提高,由平均单雌寄生9.6粒卵提高至13.4粒。综上所述,供试的5种赤眼蜂均可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其中以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最强,通过多代驯化碧岭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具有提升的趋势,因此国内本土的赤眼蜂也具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潜力。  相似文献   
23.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羧酸酯酶(Ca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体躯及亚细胞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若虫头、胸、腹部中CaE活性分别占50.8%,26.0%和23.2%,雌成虫各占33.0%,23.5%和43.5%,雄成虫各占26.5%,23.2%和50.3%。若虫、雌雄成虫的AchE活性均主要分布于头部,各占总活性的87.7%,71.1%和74.7%。差速离心结果表明,该飞虱CaE主要位于胞质溶胶层中,其活性占57.0%~66.9%;AchE活性在胞质溶胶层中仅占5.8%~17.0%,而62.8%~76.9%的活性则分布于线粒体层、细胞核和细胞碎片层中。最后就上述两种酶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天蚕5龄中期幼虫经保幼激素类似物methoprene,蜕皮激素类似物-ecdysone处理后,幼虫期 卵巢发育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化蛹第1日的雌蛹用methoprene和蜕皮激素20-hydroecdysone处理 的结果表明,蜕皮激素促进蛹期卵巢发育,而保幼激素则反之,5龄中期幼虫经methoprene处理似能提 高成虫怀卵量,而蜕皮激素则反之。还讨论了这两种激素在天蚕制种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5.
对中华虎凤蝶杭州种群与南京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群除在各龄幼虫历期及取食量上有一定差异外,在卵孵化时间分布、幼虫存活率、幼虫总历期与总取食量、蛹历期及化蛹时间分布、羽化进度等生物学特征上并无明显差异。可见,中华虎凤蝶各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作者建议当某地种群濒危成数量急剧减少时,可通过引进异地种群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26.
水葫芦象甲的寄主专一性及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葫芦象甲10科12种作物的寄主专一性测定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该象甲的幼虫在植株间的转移性极差,大多在被测植物上存活2~5 d后死亡,成虫则可能因气温等自然条件不同而在被测植物上存活10~62 d,幼虫和成虫均不在被测植物上取食、寄生与产卵.象甲的成虫取食水葫芦叶片的正面叶肉、叶柄上部、匍匐枝与花柄表面形成取食斑,产卵于叶柄上中部;幼虫寄生于叶柄海绵组织内,形成向下的寄生通道,并自叶柄基部钻出在根表面纠集根毛化蛹;高龄幼虫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明显大于成虫和低龄幼虫.象甲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随其群体量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当成虫和幼虫总量分别低于15,60头/m2时,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当成虫和幼虫总量分别超过25,190头/m2时,控制作用明显增强;当成虫和幼虫总量分别超过130,450头/m2时,天敌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达到顶峰,最终可使水葫芦密度比对照减少52.69%,株高下降67.19%,单株叶片数减少29.42%,最大叶直径减少41.33%,生物量减少64.82%.  相似文献   
27.
适用于高温季节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物测定表明,直接使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病死虫匀浆稀释液,抗紫外线能力最强,提纯病毒加苋菜红食品染料次之。苋菜红食品染料的保护作用极显著强于胭脂红食品染料以及黑色素等,可作为保护剂供生产实际应用。杀灭菊酯和硫酸铜对EoNPV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两者各自与该病毒混用后,在34℃下实际杀虫率分别为理论杀虫率的1.65和1.35倍。天皇星、灭幼脲Ⅲ、灭扫利、乐果、CpNPV及克螨特则对此病毒无增效作用。正交筛选的结果表明,34℃下9种EoNPV制剂中以EoNPV-Ⅰ乳剂为最佳,EoNPV-Ⅱ、Ⅶ乳剂和EoNPV-Ⅳ水剂次之,对三龄初幼虫的杀虫率由单用EoNPV的4.76%分别提高到89.04%和71.02—75.11%,可供生产上试用。  相似文献   
28.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试验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宿主感染病毒后,其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生殖率、净生殖率(R_0)、内禀增长力(r_m)和周限增长率(λ)均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平均世代长度(T)长于对照。饲毒组与对照组间的这种差异因饲毒浓度、饲毒虫龄和温度的不同而变化。免于病死蛹羽化所得雌成虫和对照间的产卵期、产卵量则无显著性差异。田间试验除表明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外,并显示一定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29.
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及A和B大组特异性引物对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和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并对测定的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蝶蛹金小蜂和丽蝇蛹集金小蜂均被A和B两个大组的Wolbachia复合感染;同种寄生蜂的雌蜂和雄蜂的wsp基因片段序列完全一致。采用通用引物从蝶蛹金小蜂中扩增出Wolbachia的wsp基因片段序列的长度为540bp,属于B大组中Pip组,而从丽蝇蛹集金小蜂中扩增出Wolbachia的wsp基因片段序列的长度为558bp,属于A大组中Uni组。用A-Wolbachia引物从蝶蛹金小蜂和丽蝇蛹集金小蜂中扩增出的wsp基因片段序列长度为548bp,同源性达99.8%;而用B-Wolbachia引物从两者中扩增的两条wsp基因片段序列长度分别为424bp和439bp同源性达87.5%.  相似文献   
30.
雷公藤根皮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雷公藤根皮乙醇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提取物对二化螟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毒杀作用和内吸毒力。对 2龄 1日幼虫选择性与非选择性的拒食中浓度 (AFC50)分别为111.57μg/mL和 144.28μg/mL ,生长发育的抑制中浓度 (EC50)为 134.39μg/mL。内吸毒杀作用在 1600μg/mL浓度下能达到 90%以上 ,胃毒作用在 800μg/mL下 ,处理 5d后的死亡率为 73.71% ,对二化螟蚁螟的触杀作用不明显 ,对天敌螟黄足绒茧蜂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