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7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叶永忠 《猪业科学》2004,21(12):15-17
从畜牧业发展区域资源看,我国牧业区所占的国土面积比例有限,而大部分畜牧业生产地区属非牧业区,尤其在长江以南地区,绝大部分地区畜牧业在发展上如何结合当地区域资源,发展非牧业区畜牧业,拓展发展空间,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制定科学合理的非牧业区县域畜牧业经济发展对策,对发掘非牧业区县域经济畜牧业发展潜力,意义重大,也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木札岭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与其分布格局,对木札岭世界地质公园中3 hm~2永久监测样地中锐齿槲栎林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径级个体的分布格局、种内与种间的关联性。完全随机模型分析表明,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5个生长阶段都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使用泊松异质性零模型剔除环境异质性以后,聚集分布格局的程度显著降低。幼树与其他龄级的锐齿槲栎在所有尺度上都无显著关联,中树与大树和老树都在小于10 m尺度上表现出负相关,老树和大树在小于20 m尺度上表现出负相关。该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槲栎群落内竞争主要集中在中树、大树和老树之间,与大部分物种都呈负相关,锐齿槲栎与大部分物种之间竞争激烈且锐齿槲栎占优势。  相似文献   
43.
44.
研究了味精废水母液的稀释倍数、pH值、摇床转速、(NH4)2SO4浓度及葡萄糖浓度处理对酵母菌生长和降解有机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液稀释5倍,pH值3.5,250 r.min-1培养20 h,最大生物量(干重)为8 g.L-1,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80.2%;高浓度(NH4)2SO4对酵母菌生长和降解有机质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葡萄糖能促进酵母菌生长和提高有机质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45.
施氮肥量对盾叶薯蓣生理特性及皂甙元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施氮肥量对盾叶薯蓣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2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盾叶薯蓣的叶绿素含量,Fv/Fo,Fv/Fm,ΦPSⅡ提高,体内活性氧防御能力增强.进一步提高施氮肥量则导致上述指标下降.施氮肥量为120 kg.hm-2时可获得最高的根茎产量,但施氮肥量60 kg.hm-2时根茎的皂甙元含量和单位面积上皂甙元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6.
综述了原生质体融合培养技术在芸薹属植物新品种培育或品种改良、新物种创造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及成就,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7.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锐齿栎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差异,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土壤各层容重大小顺序均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对于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各层土壤大小顺序均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不同林龄上述指标随土壤加深均是逐渐减小;不同林龄锐齿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物质量从大到小分别为:中龄林,17.82 ×105 t· hm-2;幼龄林,15.75×105 t·hm-2;成熟林,14.47×105 t hm-2.  相似文献   
48.
为了深入理解宝天曼保护区内林窗的形成特征及其形成与林窗边缘木的关系,对核心区内25 hm2固定监测样地的林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林冠林窗(CG)和扩展林窗(EG)分别为36个和46个,CG的平均面积为18.2 m2,以<15 m2的数量比最大,而31 ~45 m2的面积比最大,分别为53%和29%;EG的平均面积为133.6 m2,以101 ~ 150 m2的数量比和面积比最大,分别为48%和42%;林窗形成木主要以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为主,其次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和葛罗槭(Acer grosseri),各占林窗形成木的65.5%,21.8%和3.6%;倒树、枯树或平地是林窗形成的主要原因,各占形成林窗的8.9%,55.6%,5.5%;林窗边缘木主要以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为主,胸径范围为20 ~ 50 cm.  相似文献   
49.
外种皮对香果树种子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外种皮的显微结构、吸水率以及用不同方法处理研究外种皮对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种皮对种子萌发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外种皮吸水膨胀,阻碍了胚对氧气和水分的吸收,抑制了种子的萌发。通过生物活性检测发现,外种皮中不存在抑制萌发的化学物质,在种子处理上可采用层积或药剂处理打破休眠,去除外种皮,5%双氧水、0.2mol/L硝酸钾处理均可明显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50.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样地法对小浪底水库库区山地生态系统不同群落间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1)、Margalef物种丰富度(D2)、种间相遇概率(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等多样性指数进行研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与群落类型有密切关系,同一类型的群落中,多样性指数随演替时间表现出复杂的关系;2)土壤含水量对H′、P、Jsw、D1等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厚度与H′、D1、P呈显著正相关性;多样性指数与坡度无相关性;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指标与多样性指数H′、D1有显著的正相关;3)多样性指数H′与乔木、灌木群落生物量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草本群落与D1相关性不显著;4)乔木林群落的恢复时间与Jsw、H′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多样性指数(PD1、D2)与恢复时间关系不显著(P>0.05);恢复时间每增加10a,群落物种数平均增加约6种;5)物种多样性指数H′与灌木的盖度和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有些单优群落随高度增加和盖度提高,多样性指数反而表现出降低;6)草本植物群落的高度和盖度与物种丰富度指数D2与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H′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