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根据番茄表达数据库(http://ted.bti.cornell.edu/cgi-bin/)及实时定量分析发现,糖转运蛋白(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s)基因SlSWEET12c在番茄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中表达差异最明显。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栽培品种‘中蔬6号’为试材,获得了稳定遗传的SlSWEET12c沉默(RNAi)和过表达(OE)植株。进一步接种细菌性叶斑病病菌丁香假单胞菌(Pst DC3000)后,通过对叶片中细菌生长量、Fv/Fm变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活性氧积累及防御酶活性和PR蛋白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的分析,明确SWEET12c在番茄抵御PstDC3000过程中的作用。与野生型相比,RNAiSlSWEET12c植株接种Pst DC3000后叶片中的细菌生长量、病斑数明显减少,对Pst DC3000的抗性增强,而OE-SlSWEET12c的叶片发病更严重,细菌菌落数及褐色病斑数增多。RNAi-SlSWEET12c植株在接菌后蔗糖和淀粉含量明...  相似文献   
32.
灰色系统理论在澜沧县松脂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书文  杨婧  李荣 《绿色科技》2015,(2):186-187
在简要介绍灰色系统基本理论及最常用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基础上,以澜沧县松脂产量为例,将松脂产量视为灰色系统,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未来年份产量做出预测。计算结果表明:灰色系统GM(1,1)模型在澜沧县松脂产量预测中有比较高的预测精度,能为松脂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3.
番茄花药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番茄F1代杂交种的花药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材料基因型、不同低温处理时间、不同浓度的2,4-D、蔗糖和硝酸银对番茄花药培养中组织褐化和愈伤组织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银和材料基因型是组织褐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2,4-D,而蔗糖和低温处理的影响较弱。06-176经低温48h处理,培养基中添加2,4-D0.1mg/L、蔗糖120g/L和硝酸银50μmol/L是减轻组织褐化的最佳培养组合;而2,4-D是愈伤组织生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材料基因型和低温处理,蔗糖和硝酸银的影响较弱。06-506经24h低温处理,培养基中添加2,4-D1.0mg/L、蔗糖30g/L和硝酸银50μmol/L是提高愈伤组织发生率的最佳培养基组合。  相似文献   
34.
樱桃番茄果形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樱桃番茄圆形自交系W403(P1)和梨形自交系W405(P2)为双亲,构建P1,F1,P2,B1,B2和R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经典遗传学方法对该6个世代群体果形指数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显示:W403×W405果形遗传符合2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B2,B2和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4.99%,79.05%和79.7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34%,7.31%和4.89%,说明F2果形表现出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对W403×W405组合果形性状的改良要以主基因为主,同时注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不同温度及光照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初步测定了不同温度及光照处理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30℃。最适温度为28℃;病菌致死温度为47℃60min或50℃10min。光照对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6.
番茄晚疫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抗病品系‘CLN2037’和感病品系‘236’、‘238’为试材,通过田间抗感杂交、回交,于真叶期接种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T1,2,鉴定子代的抗病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品系‘CLN2037’对番茄晚疫病的抗病性为单基因部分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37.
茄子抗青枯病材料LS1934的抗性遗传与WCGR112-8同样为不完全显性,但抗性基因为2个或2个以上基因,有2个基因起主导作用,LS1934对青枯病的抗性强于WCGR112-8,表明茄子抗青枯病基因有累加作用,LS1934与WCGR112-8的F1代的抗性介于双亲之间,说明LS1934抗青枯病基因中可能包含且多于WCGR112-8的抗青枯病基因。  相似文献   
38.
茄子黄萎病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研究了茄子黄萎病的苗期接种鉴定技术。利用PD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采用灌根法接种,接种浓度为2×107孢子/ml,接种苗龄为2叶期,土温25℃,接种10 d后进行第1次发病调查,共调查3次。对8份茄子材料进行了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有2份材料表现高抗,1份材料表现感病,5份材料表现高感。  相似文献   
39.
茄子抗青枯病基因RAPD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RPAD方法,首次对茄子抗青枯病材料WCGR112-8进行了抗性基因标记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引物OPL12扩增的多态性片断OPL12-400只在抗性亲本WCGR112-8和F2代抗病池中出现,感病亲本和F2代感病池中不存在。这一标记很可能是有用的抗病基因标记。但要进一步确定其与抗性基因的紧密连锁关系,尚需对F2群体进行单株RAPD分析后方能明确。  相似文献   
40.
研究利用特异引物对2份抗病纯合材料(基因型Mi/Mi)和2份感病纯合材料(基因型mi/mi)进行PCR扩增,抗、感材料均产生750 bp的PCR扩增片段,纯合抗病和杂合抗病材料的PCR产物存在Taq I酶切位点,酶切后分别产生了570 bp和180 bp以及750 bp、570 bp和180 bp的片段,而感病材料的扩增产物无此酶切位点,酶切后仍为750 bp的片段。利用该标记对4份番茄杂交种进行检测,其中2份杂交种表现为杂合抗病型,另2份杂交种表现为纯合感病型。利用该标记对其中一个表现为杂合抗病的杂交种50份F2代单株进行检测,抗感遗传的分离比符合3∶1。说明该分子标记的这一抗病基因属于单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遗传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