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8篇
  49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究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特征规律及驱动机制,为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巢湖流域及区县1996—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及社会经济统计年鉴,运用土地利用数量、程度及空间差异计量模型,以及主成分分析法,采用数据统计软件,模拟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演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近20a来巢湖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变化,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总量、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却存在明显差异,耕地、园地、草地减少较为突出,林地略有增加,其他农用地减少将近1/2;建设用地总量增长幅度更大,特别是城镇工矿用地及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增长迅猛,农村居民点用地略有减少;巢湖全域土地利用程度自2004年之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合肥市辖区及周边县域土地利用开发程度较高,其他区域相对较低;耕地减少率金安区、瑶海区、肥西县、含山县居前,城镇用地增加率肥西县、长丰县、巢湖市位于前列;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工业推进、人口增加及城镇化是巢湖流域特别是近10a多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论]巢湖流域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需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提高建设用地效率,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4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用酒糟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高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都随生育期推进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施用酒糟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明显高于复合肥和普通有机肥,且随酒糟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处理Ⅲ达到拐点,再增加施肥各指标变化不显著。同时,施用酒糟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的最高产量高于复合肥和普通有机肥。从总体上讲,施用酒糟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的施肥方式效果好、产量高,是有机高粱生产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3.
多效唑浸种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效唑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以研究多效唑对水稻大棚育苗幼苗生长与生理活性的影响效果,为水稻机插秧培育壮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多效唑浸种能有效抑制水稻幼苗的伸长生长,即明显降低株高、减小叶面积、降低茎叶干重、增加茎粗;同时,使幼苗的主根伸长受到抑制,但促进了侧生根的生长,增加根粗及发根量;利用多效唑浸种,明显提高了幼苗的根冠比和光合强度及叶绿素含量。综合考虑,以100mg/L多效唑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4.
本文利用多种稳定同位素对我国牛肉进行产地溯源研究,探究稳定同位素在牛肉溯源研究中的可行性。分别从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采集牛肉样品,测得其粗蛋白中δ13C、δ15N、δ2H、δ18O值,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地的δ13C、δ15N、δ2H、δ18O值都有显著的差异,利用δ13C、δ15N、δ2H、δ18O值可对牛肉产地来源进行追溯,并且可利用δ13C值推断各地牛饲料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5.
埭溪流域毛竹林地磷素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肥过量施用导致磷在土壤中累积,在暴雨条件下,农田磷素向水体的迁移加快了磷素敏感地区水体的富营养化.为此,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湖州市埭溪流域典型毛竹林地在降雨条件下坡面径流中总磷和有效磷流失过程的特征;讨论了毛竹林地磷的径流流失规律,为控制埭溪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提供了可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46.
为准确评价水稻区试品种稳产性和适应性,利用GGE双标图对2019年辽宁省中早熟区试6个试验点的14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G)、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均对水稻产量存在极显著影响。6个区试点可分为3个生态类型区,源粳2号在所属的生态区表现最优。美锋稻245、源粳2号和富禾稻258属丰产稳产性较好的品种,为理想品种。区试点中开原市示范繁殖农场区分力最好,桓仁满族自治县种子管理站代表性最强,抚顺市种子管理站具有很好的区分力及较强的代表性,是较理想的区域试验点。  相似文献   
47.
本文研究了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云南半帚孢Leptographium yunnanense在不同温度下,在PDA培养基,云南松木段和活树上的生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5-20℃温度范围内,真菌的生长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云南松韧皮反应区长度逐渐增大;在20-35℃温度范围内,真菌的生长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韧皮反应区逐渐减小,说明温度变化使真菌的生长力与云南松的抗性之间的对比力量改变,从而导致真菌的生长长度和韧皮反应区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48.
切梢小蠹伴生真菌发生及病害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长喙霉 ( Ophiostoma minus Hedgc.)于 190 6年作为新种定名为 Ceratostomella minorHedgc,1981年更名为 Ophiostoma minus Hedgc.,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1]。小长喙霉以小蠹虫( Tomicus spp.)为媒介 ,通过小蠹虫对树木的蛀害 ,被携带进入到寄主植物组织内 ,进行自身生命过程并危害寄主植物[2 ] ,故也被称为小蠹虫伴生真菌 [3,4] 。该菌的寄主植物主要是松树( Pinus spp.) [4] ,它在协助小蠹虫蛀害松树树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4]。80年代以来 ,纵坑切梢小蠹 ( 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在云南 8个地州大面积暴发成灾 ,10余万 hm2 …  相似文献   
49.
对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种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为水稻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以辽宁省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4个熟期65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分析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系)品质性状差异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的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熟期间表现基本一致。4个熟期中中早熟品种(系)的品质性状整体较好,只有垩白度的优质米达标率较低,说明垩白性状是今后水稻品质改良的重点。相关分析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均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糙米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辽宁省水稻优质育种可通过合理调整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整精米率,实现品质的整体改善。  相似文献   
50.
曹娥江干流氮素与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氮素是作物的营养元素,以及河流主要水质指标之一,也是引起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对氮污染的控制与研究已经成为水体环境与生态保护工作的重点。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地区的曹娥江干流上7个取水断面的一周年(12个月)的实地水质监测,分析了曹娥江干流水环境因子(降水量、水温、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与水体中总氮(TN)、可溶态氮(DN)、铵态氮(NH4 -N)、硝态氮(NO3--N)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大田作物作业期间的降水会引发农田氮素流失,从而增加水体中的总氮浓度,而大量的降水在引起氮素流失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稀释水体中总氮的作用;(2)可溶态氮浓度平均占总氮浓度的74%,可溶态氮对总氮的贡献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其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与总氮相一致,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下降的趋势;(3)在时间上铵态氮的浓度与水体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空间上铵态氮从上游到下游呈现出下降趋势;(4)在时间上硝态氮浓度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而空间上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