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人工授粉防止玉环柚裂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环柚(楚门文旦)采前裂果十分严重,裂果轻的年份裂果率达20%~30%,裂果重的年份高达50%~60%,每年大量果实因裂果而腐烂变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们曾从栽培措施、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探讨防止裂果的办法,但收效不大或不甚理想。1988~1989年我们进行了人工异花授粉防止玉环柚裂果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2.
枇杷环剥对光合作用和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枇杷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特产果树之一,其果实在水果供应清淡的初夏成熟,对调节水果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近年来还显示出枇杷成熟上市越早,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越高的趋势。早熟已成为目前生产上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选用早熟品种是一  相似文献   
23.
调查枇杷(洛阳青)的枝,叶,果器官中的7个性状对产量的关系,应用通径分析,确认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同时用逐步回归剔除其中不显著的性状,而得到最优回归预测式,它说明要提高批杷单株产量,在栽培技术上应增加总果数,全树叶数及结果枝上的总叶数。  相似文献   
24.
金柑在一年中能多次开花结果,但以头花(俗称“早伏花”)所结的果实最大、品质最优,二花所结果实次之,后期花结的果往往果小质劣、商品性能低下。因此提高前期花尤其是头花的着果率是生产优质大果金柑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试验初步考察了几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金柑前期...  相似文献   
25.
据考证,枇杷真正的原产地在中国,日本最早栽培的枇杷也是从中国引入的。但是自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日本逐步开始重视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到目前为止,日本大约已有枇杷品种(包括少量直接引种的)近四十来个,品种资源已相当丰富。现将近年新登录的两个枇杷品种介绍于下。一、富房该品种由中井滋郎等育成,于1989年6月登录(第2057号)。它是通过津云与瑞穗杂交实生而得,在育成地(千叶县馆山市)  相似文献   
26.
日本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适于果树发展。 1989年柑桔、梨、苹果、桃等四种果树的产量分别占该果树世界产量的3.80%、4.64%、2.60%和2.10%。 1989年,日本果树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62%。而果品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8.5%,仅次于大米(29.2%)、畜产品(27.0%)和蔬菜(21.0%),居于第四位。  相似文献   
27.
通径分析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吕均良,刘权(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杭州310029)通径分析(PathAnalysis)是研究多因素系统中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和相对重要性的多元统计方法。它比一般的相关和回归分析更能说明问题.故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育种和作物栽培等...  相似文献   
28.
以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A.chev.)C.F.Liang et A.R.Ferguson]“布鲁诺”(Bruno)果实为试材,研究(20±1℃)后熟过程中乙烯生成、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具有典型的乙烯跃变峰,峰值出现在采后第11天左右;SOD活性变化与ACC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6766~(?));过氧化物酶活性峰值于乙烯跃变峰之后出现。果实可溶性固型物(TSS)含量在整个后熟过程中呈持续上升趋势。SOD可能参与了猕猴桃果实的后熟调节,在乙烯生物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OD活性变化可以作为猕猴桃果实组织衰老的一个参数。  相似文献   
29.
系统地考察了我国福建省莆田等五大枇杷主产区的生态特征,加权、定量地分析了涉及气象、土壤和地势等的27个生态指标以及主产区之间的生态相似性,提出了枇杷综合加权生态相似指数(TDR),建立了枇杷生态适区模式识别系统及其计算机识别程序.作为待识别区的江西安义县被识别为与黄岩的枇杷生态条件最相似,TDR值为80.55  相似文献   
30.
黄岩枇杷     
1栽培历史及现状黄岩原为县建制,90年代初改为市,后撤市分设黄岩、路桥、椒江3个区,本文所指“黄岩”包括上述3个区。黄岩地处浙东沿海,气候温和湿润,盛产多种水果,不仅蜜桔闻名全国,更有批把誉满神州。在我国现有的五大批把产区中,除福建莆田外,以黄岩的气候最为适宜。据记载,黄岩批把栽培至少有400年以上历史,但长期以来,规模小、自产自销,发展缓慢。据笔者等1959~1965年调查台州地区批把、杨海资源时统计,全县批把约为15hm2,总产量约25t。70年代,尤其是从80年代开始,批把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我国继浙江余杭、江苏吴县、福建莆田和安徽救县以后新崛起的第五大批把产区。近年来以县市为单位,总产量一直居全国首位。据浙江省农业厅统计,1996年全省批把面积8989hm2,总产量59479t.而黄岩相应为1425hm2和23749t,分别占全省的15.85%和39.75%。2主要品种2.亚洛阳青又名青肚脐、青险、洛阳青大红袍。为黄岩及附近县市工栽品种,占当地批把面积85%以上。树势强健,树冠开张,进入盛果期以后为圆头形,中心主干不明显。叶椭圆形,多垂挂。每花稳有花60~70朵,第1、2支轴下垂,花瓣较大。果倒卵圆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