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6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1.
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大豆(Glycine max L.)子叶节外植体遗传转化的因素。【方法】以农杆菌转化系统为平台,用直接筛选法和延迟筛选法确定卡那霉素的筛选方法和浓度,以GUS基因的瞬时表达计算子叶节区GUS阳性率。【结果】延迟7 d进行Km选择、筛选压力为75 mg•L-1时选择效果最好;菌株培养阶段和侵染浓度分别在OD600为0.6和0.5时子叶节区GUS阳性率最高;黑农35、绥农14和合丰35为易感的大豆基因型;农杆菌菌株EHA101对大豆的转化能力好于LBA4404和AGL1;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的硫醇类化合物对T-DNA的转移有极强的影响效应。【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优化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马铃薯块茎不同部位淀粉及相应酶活性差异,选用不同淀粉含量品种(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为供试材料,分析块茎不同部位(顶部、右侧、脐部、左侧和髓部)干物质、淀粉含量(包括直、支链淀粉含量)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块茎淀粉品质(粗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由基因型可知,克新22号均高于克新19号;由块茎不同部位可知,两品种均表现块茎两侧脐部顶部髓部。淀粉形成关键酶活性,由基因型可知,克新22号SSS、GBSS和SBE活性均高于克新19号,而两品种AGPase活性差异不大;由块茎不同部位可知,总体表现块茎两侧脐部顶部髓部。其中,块茎不同部位SSS、GBSS和SBE活性差异显著,而AGPase活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块茎淀粉品质测定和淀粉合成酶活性合理取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二倍体马铃薯对NaHCO3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S培养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NaCl和NaHCO3(0、10、20和30 mmol • L-1)对二倍体马铃薯试管苗进行胁迫,研究了3个耐盐(NaCl)无性系试管苗受NaHCO3胁迫时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当采用NaCl处理时,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这3个二倍体无性系芽和根长及其鲜样质量和干样质量6个生长参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aHCO3处理时,这6个生长参数呈降低的趋势,降低幅度大于NaCl处理。同一浓度下,同一材料受NaHCO3伤害作用远大于NaCl伤害。  相似文献   
44.
马铃薯黑胫病是国内外马铃薯产区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这种病害造成马铃薯块茎损失可高达30%~50%,严重地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文章就近几年国内外对该细菌的检测技术,包括症状识别、细菌分离、酶联免疫吸附法、菌落免疫荧光染色法、AFLP指纹识别技术、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技术、PCR-RFLP检测技术、T-RFLP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水杨酸、壳聚糖、麦角甾醇和纤维二糖4种化合物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采用整株喷雾法、挑战接种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4种化合物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作用及对其病原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离体抑制效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4种化合物诱导后马铃薯病程相关蛋白和防御酶基因的调控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水杨酸、壳聚糖、纤维二糖和麦角甾醇分别处理马铃薯植株24 h后接种致病疫霉,在多个浓度下对晚疫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抗性,其中在1 000 μmol/L浓度(壳聚糖浓度为1 000 mg/L)时诱导抗性最好,较对照显著提高,诱抗效果分别为54.73%、61.99%、59.73%和48.59%。壳聚糖对马铃薯晚疫病的诱抗效果高于其它3种化合物,且只有壳聚糖能显著抑制致病疫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说明壳聚糖除了能诱导作物产生抗病性外,还具有直接抑菌作用。4种化合物诱导后马铃薯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过氧化物酶基因POD和多酚氧化酶基因PPO的表达量在施用早期均显著升高。表明这些化合物能诱导马铃薯对晚疫病产生抗性,可能与马铃薯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抗病信号传导途径关键基因PR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6.
人体中存在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铁元素含量最多,且缺铁性贫血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如果能通过遗传改良提高马铃薯块茎铁含量,将对人类健康大有帮助.试验目的是分析利用国外种质资源杂交选育的高世代马铃薯材料铁含量,评价铁含量的稳定性,并估算铁含量的广义遗传力.2017和2018年,把19份马铃薯高世代材料和2份对照品种('夏坡蒂'...  相似文献   
47.
利用二倍体栽培种(S. phureja)“授粉者”(ⅣP35)诱导马铃著极早熟品种东农303 2n卵孤雌生殖获得四倍体无性繁殖系20余份。根据著肉、薯肉色的分离比例确定为第2次分裂重组核(SDR)的2n卵。此外,块茎芽眼的深浅、花粉育性和匍匐枝的长度等也有明显的性状分离。无性系PT_(3-3)、PT_(3-5)、PT_(3-6)和PT_(4-5)的花粉育性良好并产生自交实生种子以及不同无性系间的杂种实生种子。无性系PT_(3-3)和PT_(3-5)等具有一些优于亲本东农303的经济性状,如芽眼浅,薯形圆整,单株块茎产量较高。因此,由雄性不育的早期品种2n卵(SDR)孤雌生殖产生的四倍体无性系可作为选育早熟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48.
本试验研究了用根癌土壤杆菌转化马铃薯的各种条件,在采用品种东农303的材料和A208、A281两种野生型根癌土壤杆菌的研究中筛选出了各个优化转化条件,建立了优化遗传转化系统.其结果为①外植体:块茎;②根癌土壤杆菌浓度:5×108CFU/ml;③pH值(共培养):5.8;④共培养中加入乙酰丁香酮浓度:40μm;⑤初始共培养时间:2天等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9.
用能产生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作父本,进行4x—2x杂交.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测定了两类亲本的杂种无性一代产量性状的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的4X—2X一般配合力69.6%,特殊配合力30.3%.2x父本遗传力37.2%,4x母本遗传力16.3%,父母本交互遗传力23.0%,4x—2x广义遗传力76.7%,狭义遗传力53.4%。含有S.Phureja血缘的2x杂种,能较好地将高淀粉含量、早熟性、芽眼极浅等特性遗传给4x—2x杂种后代.经最新选择的2x亲本,在缩短匍匐茎长度、减少结薯个数、提高大薯率和品质上有很大改进.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