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6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传统的4x-4x杂交方法很难进一步提高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产量,倍性操作育种技术为提高马铃薯产量提供了新途径。试验比较4x-4x和4x-2x杂种后代高世代选系总产、商品薯产量的差异,探讨利用倍性操作育种的可能性。从4x-4x和4x-2x组合根据块茎性状和产量各选出17个高世代无性系,按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在黑龙江省加格达奇比较两种组合类型高世代选系总产和商品薯产量的差异。4x-4x和4x-2x组合后代高世代选系在总产量方面无差异,但从4x-2x组合中可以选出更多的高产无性系。4x-2x组合高世代选系商品薯产量显著低于4x-4x组合,这主要是由于4x-2x组合后代选系单株结薯多,但单薯重低。采用4x-2x组合方式育种可有效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变异的二倍体种质资源,但要注意在二倍体水平上选择,重点改良二倍体种或二倍体杂种对长日照的适应性,以及块茎性状,提高大薯率。  相似文献   
52.
马铃薯纺锤块茎病吕文河(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系哈尔滨150030马铃薯纺锤块茎病也叫马铃薯纤块茎病,它是由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atospindletuberviroid,简称PST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该病害发现于1922年,人们一直认...  相似文献   
53.
马铃薯纺锤块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4.
马铃薯环腐病是最易传染、威胁最大的马铃薯病害之一,对种薯生产来说更是如此。它被称做细菌性环腐病,简称环腐病。它曾一度被叫做细菌性萎蔫环腐病,但这易和南方细菌性萎蔫病相混淆,所以就去掉了萎蔫一词(虽然它的确是一种细菌性萎蔫病)。1分布和危害1906年在德国首次记载了环腐病。以后,在其它许多地方也发现了该病害。目前,它发生于亚洲、欧洲、北美、中美、南美。在我国,该病害于50年代最先于黑龙江发现。随着育种材料的变换和种薯的调运,病区不断扩大。现在它已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在北方一作区发生较严重…  相似文献   
55.
为了探讨马铃薯脱毒苗氮磷钾肥的科学配施问题,利用早熟品种‘荷兰15号’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在温室扦插种植生产原原种。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设计了16个氮磷钾配比组合方式,探讨了氮磷钾配比对马铃薯原原种产量性状(商品薯产量和总产量)、块茎干物质含量和经济系数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氮磷钾配比组合对主要性状的影响,筛选出产量和干物质含量均高且经济系数较高的氮磷钾配比组合1个,即N为16 kg/667 m2、P2O5为11 kg/667 m2、K2O为14 kg/667 m2。  相似文献   
56.
基因型对大豆子叶节系统再生和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子叶节为材料,分别以丛生芽分化率和子叶节区GUS阳性率为指标确定不同大豆基因型对外植体丛生芽诱导的影响及对农杆菌的易感性,探讨基因型对大豆子叶节系统再生和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基因型对子叶节丛生芽诱导及对农杆菌的易感性均有较大影响。筛选出11个丛生芽分化率在70%以上的大豆基因型,筛选出最易感的大豆品种为黑农35,其次为绥农14和合丰35。  相似文献   
57.
马铃薯块茎中的维生素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8.
几丁质酶基因转入马铃薯品种东农303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 30 3的试管薯为外植体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将几丁质酶(PBch)基因导入马铃薯中。薯块培养基MS +1mg LNAA +2mg LZT ,共培养 3d后 ,转到含卡那霉素 5 0mg L ,头孢噻肟钠 2 0 0mg L的相同的培养基 ,待抗性芽长到 1~ 2cm时 ,转入含卡那霉素75mg L的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筛选。对获得的 4株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及PCR Southern杂交检测 ,有 3株呈阳性 ,转化率为 3 2 %。  相似文献   
59.
以黑龙江省主要栽培作物玉米、大豆和小麦为研究对象,根据作物生长速度曲线,求出光能利用系数的时间动态过程。提出用生长季>10℃(小麦用>5℃)积温的分布,计算光合生产潜力,并对其进行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订正,给出了计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模式。  相似文献   
60.
马铃薯块茎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传统的铜还原-碘量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块茎烘干样中的还原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比色法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均稍好于铜还原-碘量法,且操作简便、快速、环境及人为因素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