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利用平板计数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研究了小麦表面微生物的组成。通过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表面的带菌量及优势菌均有差异;采用SDS-CTAI法成功地提取了不同小麦品种表面微生物的总DNA,用不同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不同的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用分子水平的方法不仅可以得到较多的微生物分类单位的DNA,而且通过DGGE体现了不同品种小麦表面微生物的多样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2.
1株引起地黄根腐的镰刀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SA培养基法,从地黄病根上分离得到镰刀菌.通过菌落形态、色素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以及产孢梗等形态学观察,初步认为其为层出镰刀菌;采用真菌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连接转化并验证后测序,将测序结果登录GenBank进行BLAST分析,检测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表明地黄根腐病病原菌JZ1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其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HQ113948).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层出镰刀菌在15~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左右:适宜病菌生长的pH值为7.0;其菌丝在蔗糖上生长最好,硝酸钾是其最佳氮源.  相似文献   
203.
农杆菌子房注射法对金钗石斛的活体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钗石斛 Dendrobium nobile 进行人工自花授粉,在授粉之后10、20、30、40、45、50和60 d分别将工程化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EHA105(pCAMBIA1301)直接注射入子房内部.150 d后,金钗石斛蒴果成熟,摘取果实,进行种子β-葡萄糖苷酸酶(GUS)染色、无菌播种、潮霉素筛选以及PCR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子房注射对果实发育具有较大影响,在授粉后10~30 d进行子房注射后,果实脱落;在授粉后45 d进行子房注射,成熟果实注射部位的种子GUS染色率最高,可达18%;无菌播种之后,经潮霉素筛选,获得11株幼苗,每株植株均表现出GUS染色反应;随机挑选4株幼苗进行PCR检测,发现均能扩增出预期条带,说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植株基因组内.农杆菌子房注射法在兰科植物转基因的成功应用,可以为兰科植物育种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4.
205.
白芝麻籽粒油脂、蛋白质及芝麻素含量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麻籽粒油脂、蛋白质和芝麻素含量是芝麻品质育种的3个重要目标。为了解析其遗传机制并检测相关QTL,利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对一个包含224个株系的F9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2年3个环境下的籽粒品质性状检测,结果表明,群体内株系间差异显著且呈典型正态分布,而同一环境不同重复间表现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籽粒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关,籽粒含油量与芝麻素含量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芝麻素含量显著负相关;利用该RIL群体已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检测到8个QTL,表型贡献率为0.41%~14.55%;采用多重区间作图法(MIM)检测到13个QTL,可解释5.2%~18.6%的表型变异。其中5个主效QTL被2种方法同时检测到且定位区间相同,2个主效QTL在2个或3个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控制含油量的Qoc-5与芝麻素含量的Qsc-5位于LG5连锁群上的相同区段,加性效应均为正值;而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pc-5也位于相邻位置,但加性效应为负值。LG2和LG1连锁群上也存在相似情况,反映品质性状相关QTL之间存在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因此,在芝麻品质育种中选择高含油量可以兼顾高芝麻素,但应对蛋白质含量进行负向选择。  相似文献   
206.
兜兰新品种‘绿翡翠’(Paphiopedilum ‘SCBG Lvfeicui’)是以报春兜兰(Paph.primulinum)优良株系为母本,菲律宾兜兰(Paph.philippinense)优良株系为父本,通过人工授粉杂交后选育出的新品种。生长势旺盛;叶面绿色,叶背浅绿色;花葶近直立,平均长16.5 cm,灰色,有白毛,平均花数2.5朵。花朵平均横径12.2 cm,纵径7.5 cm;中萼片绿色,具有灰褐色脉纹,花瓣丝带状,浅绿色,有紫褐色斑纹,唇瓣黄绿色;退化雄蕊心形,绿色。易开花,开花期4—6月,单朵花寿命30~35 d。  相似文献   
207.
铝毒胁迫下磷对荞麦根系铝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2个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品种"江西荞麦"(铝耐性)和"内蒙荞麦"(铝敏感)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铝毒胁迫下磷对荞麦根系总铝和单核2种形态以及Al在根尖和细胞壁中的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00μmol/L Al处理相比,1.0mmol/L磷预处理分别使江西荞麦和内蒙荞麦的相对根长增加了24.4%和35.9%,根系总Al含量分别降低了18.2%和22.5%,根系单核Al含量分别降低了95%和63.2%。根尖细胞壁荧光检测结果为在单Al胁迫下细胞壁的荧光强度最大,1.0mmol/L磷预处理大幅度减弱细胞壁的荧光强度。表明外源磷供应可降低根系总Al和单核Al含量,使毒性形态的铝转化为无毒形态,以及减少Al在根尖以及细胞壁的积累,以缓解Al对根伸长的抑制,提高荞麦根系的抗铝毒害能力。  相似文献   
208.
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研究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9  
研究了黄瓜根部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随连作茬次的反应,并着重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监测黄瓜根际未培养优势菌群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连作茬次增加,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减少,其中细菌数量降低更为明显,对连作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放线菌对黄瓜连作反应稍滞后,至第三茬时开始呈现降低趋势。黄瓜连作致使少数真菌种群富集,同时多种真菌类群数量减少,种群变化呈现单一化趋势,多样性水平降低。DGGE分析结果表明黄瓜连作引起根际Bacillus sp.、Pseudom onas sp.和另一未培养细菌种群数量减少,而同时引起Sphingom onas sp.类群数量增加。实验结果暗示,黄瓜连作破坏根部微生物种群生态平衡,使其多样性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209.
实验课程一直以来是国内大部分高校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相关课程目前大多采用PPT讲授+学生操作+实验报告或试卷提交的传统教学和考核模式,学生存在实践参与兴趣不高、主观能动性差的问题。针对该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以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程为例,通过对“互联网+”基础上的实验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利用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实验课程创新与实践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0.
外源阿魏酸对水培地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培条件下,研究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阿魏酸对地黄生长的影响,来模拟阿魏酸在大田的化感作用,以研究化感物质阿魏酸造成地黄连作障碍的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质量浓度为2 mg·L-1阿魏酸处理对地黄生长影响不大;质量浓度为5和8 mg·L-1阿魏酸处理对地黄根长、根重、鲜重和株高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5 mg·L-1阿魏酸处理的地黄叶子和地黄根及质量浓度为8 mg·L-1阿魏酸处理的地黄叶子SOD和POD活性先升高,然后下降;地黄叶片和根中丙二醛含量持续升高;叶绿素含量下降,除质量浓度为2 mg·L-1阿魏酸处理外差异性显著.而质量浓度为8 mg·L-1阿魏酸处理的地黄根SOD和POD活性降至最低,丙二醛含量最低,根腐烂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