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3篇
  28篇
综合类   18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26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兰州熊蜂气味受体家族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烨  韩蕾  董捷  黄家兴  吴杰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0):1904-1913
【目的】了解兰州熊蜂(Bombus lantschouensis)基因组中气味受体基因(odorant receptors,Ors)情况,为进一步分析气味受体功能提供信息,从而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在熊蜂觅食、交尾、通讯等行为中的重要功能打下基础。【方法】提取兰州熊蜂胸部基因组DNA,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测序所得原始序列进行质控并拼接获得基因组序列,然后使用本地blast 2.2.28+对构建兰州熊蜂基因组本地数据库,使用已知的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的气味受体蛋白序列作为种子序列搜索数据库获得兰州熊蜂的气味受体序列;使用EMBOSS1.5对气味受体蛋白序列进行基本理化分析,利用GSDS2.0对家族序列的内含子与外显子位置进行分析,然后使用MEME 4.11.2对氨基酸序列进行保守基序分析,最后利用Clusta W 2.1、Trim Al 1.2、Phy ML3.0对兰州熊蜂、地熊蜂和意大利蜜蜂气味受体家族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获得165个兰州熊蜂气味受体基因,包括1个非典型气味受体(olfactory receptor co-receptor,Orco)、5个假基因和159个气味受体。基因结构分析发现,气味受体家族外显子数目从4个到9个不等。其中Or 47—57的序列中外显子数量最少,为4个;Or 128—161中外显子的数量最多,为9个。根据基因结构的不同,将气味受体分为10大类型,每个类型中的序列都有相似的外显子长度与数量。Or 1—38、Or 69—85、Or 128—164这3大类所包含成员数较多(分别为38、17、37),其他7类包含成员个数都约10个,且每个类型中序列在染色体上都呈串联排布,其中Or 1—38中都包含一个较长的第一外显子。保守基序分析发现,在检索的10个保守基序中,除基序5为未知基序外,其他9个基序均包含在其保守结构域(7tm_6 domain)中。Or1—38与Or 39—46多数成员包含全部10个保守基序,基序2、3、4、9广泛存在于该家族成员序列中,这4个基序可能为该家族关键的功能区域。系统发育分析将Ors分为5个亚家族(I—V),其中亚家族II包含2种基因结构类型序列(Bl Or 97—100与Bl Or 69—85),亚家族V包含4种(Bl Or 1—46、47—57、86—95和101—107)。Bl Or 150—155与Am Or 122—139分别聚为两个分支,Bl Or 47—57与Am Or 63—65也发现类似的聚类,这表明在进化中,蜜蜂与熊蜂的Ors出现了特异性的扩张与缺失。在进化树中发现Or 115较早与其他成员分离,位于树的基部,推测该序列可能更接近气味受体家族的祖先序列。【结论】探明了兰州熊蜂的Or基因数量、基因结构及其进化关系;该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部分成员保守基序丢失,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了解Or基因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4JSM-2000型棉秆粉碎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为提高新疆秋后棉地残膜回收机械化水平,解决传统残膜回收机械普遍存在的残膜回收率低、含杂率高、残膜易缠绕和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该文研制了一种可一次完成棉秆粉碎还田、残膜回收、残膜与棉秆及土等杂物分离作业的秋后棉秆粉碎还田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该机使用锤片式粉碎装置和螺旋搅龙输送装置,作业时起膜齿将残膜揭起后堆积在起膜齿末端处;偏心滚筒式拾膜机构将残膜拾起并运送至卸膜机构,捡拾滚筒壁上的卸膜槽与卸膜叶片协调配合完成卸膜作业,卸膜叶片通过卸膜辊的高速旋转产生离心风力,使落入蜗壳壳体内的残膜沿风道进入残膜回收箱,完成残膜回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在作业速度为6.0 km/h时,作业效率为1.15 hm2/h、棉秆粉碎合格率为90.1%、残膜回收率84.4%、膜秆分离率87.3%,棉秆粉碎还田和膜秆分离效果较好。该机各项参数满足农艺要求,研究结果有利于解决棉田残膜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3.
<正>犬过敏性休克是犬体对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的过敏反应,是由于血管扩张循环血量和心排血量不足所引起,多数病犬是由于注射药物不当所致。常发生于药物、血清注射等引起的过敏反应,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必须高度重视。1症状及诊断休克初期动物的表现不十分明显,常不易察觉而被忽视,造成错误诊断,丧失抢救时机。犬在注射药物、血清等生物制品后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
在临沧线开展了添加减阻剂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HG减阻剂均可以取得较好的增输效果。分析了减阻剂对原油粘度的影响及弯头和阀门对减阻效果的影响,由于东光输油站经历了6个弯头和1个阀门的剪切,致使减阻效率衰减了44.7%。  相似文献   
95.
沛县张庄镇日光温室西芹生产经济效益显著,纯收益约6.3万元/hm2。总结了其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西芹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畜禽采血技术操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动物疫病威胁的日益增加,国家逐年加大了对动物疫情和动物免疫监测的力度.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血清,采血是目前获取血清的主要技术手段,采血一般是在现场完成的,工作量大,存在的危险也大,是监测工作中最繁重的环节,但又是广大兽医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一项操作技术.实用的采血技术是保质、保量完成采血任务的必要保障,也是保护采血员安全的必要保障,笔者经几十年的借鉴和摸索,总结出如下畜禽采血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7.
磷钾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钾肥配合施用,可增强小麦群个体素质,提高成穗率,增加千粒重,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增施磷钾肥可提高强筋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改善小麦籽粒品质。中等肥力田块强筋小麦生产,氮:磷:钾配比应掌握在1:0.4:0.4,磷钾肥以底施50%、拔节期追施50%,施用量P2O5 96kg/hm2、k2O 96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98.
传统的花粉载量分析就是计算混合花粉载量中单一花粉的比率 ,或者是蜂所采回巢房的某一种花粉占总花粉的比率。但是 ,这些分析方法没有考虑到采集该花粉的蜂的比例 ,所以它不能准确反映访花专一性和授粉效果。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花粉载量分析的新指标 ,它既能科学地反映蜂的访花专一性 ,又能估算植物的授粉概率。这个指标(PPI)就是蜂采集一定植物的花粉载量中某一种花粉的百分比(PCP)和采集该种花粉的蜂的百分比(PBP)的乘积 ,即PPI=PCP×PBP  相似文献   
99.
海藻糖是昆虫的血糖,为昆虫提供能量;海藻糖酶催化海藻糖分解为葡萄糖,是几丁质生物合成的原料。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s,PMs)是昆虫消化道特有结构,对昆虫消化食物、保护肠道表皮细胞具有重要作用;几丁质是PMs的重要组分。海藻糖酶(trehalase,Tre)和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是几丁质合成途径的第1个和最后1个酶。本研究通过饲喂亚洲玉米螟(Orstrinia furnacalis,Asian corn borer,ACB)膜结合海藻糖酶(OfMT)基因特异的干扰dsRNA,研究RNAi对ACB幼虫中肠CHSBOfCHSB)基因表达及幼虫发育的影响。发现处理48 h后,OfMT基因和OfCHSB基因表达量分别下降了52%和53%,幼虫发育迟缓。通过对处理及对照ACB幼虫中肠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thanol,HE染色)和几丁质标记,发现血腔内脂肪体组织减小、中肠围食膜组织中几丁质含量减少。推测OfMT基因有可能成为ACB的生物防治的靶标基因。  相似文献   
100.
为探明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氟吡菌胺抗性发生动态,2012~2016年自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采集分离到马铃薯晚疫病菌520个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供试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以茎叶喷雾法评价9种生产上常用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