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74篇
园艺   1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1.
彩虹明樱蛤[Moerlla iridescens(Benson)]俗称海瓜子、瓜子蛤、扁蛤,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真瓣鳃目、樱蛤科,为常见小型滩涂贝类,其肉细嫩、味鲜美,素为沿海群众喜食。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两省,渤海湾的河北、黄海南部的山东、江苏也颇为习见。资源量以浙江北部居多,全省资源蕴藏量估计在4000吨左右,地处浙南的温州沿海约500吨,垂直分布于中潮带线下5米左右的海底,以中潮带中下区和低潮带上区为多。  相似文献   
82.
时值春夏之交 ,在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的海面上 ,三、五成行的小型渔船 ,将一个个呈长方形 ,钢筋框架 ,水泥板组合的物体 ,徐徐地安放在 5- 1 8米浅海处。这物体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原来这一米见方的钢筋水泥结构物是专门为海珍品——鲍鱼营造的“新房”。现有 2 0余年养鲍历史的南麂人 ,为探索一条适宜于南方台风多发海域养鲍的新路子 ,认真地总结历史经验 ,综合与借鉴潮间带沉箱养鲍、鲍底播增殖和人工鱼礁三项单体技术 ,模拟鲍自然生态 ,进行沉礁养鲍 ,开发了海底养鲍新技术。鲍鱼营养丰富 ,肉质鲜美 ,素为世人推崇的珍馐佳…  相似文献   
83.
科技创新是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原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科技创新与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相互关系,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作用与意义,闸明依靠科技创新和运用高新技术是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核心与关健,提出建立科学技术保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4.
生产实践证明:虾塘混养泥蚶,既不需增添设备,又不必专门管理,也不妨碍对虾发育生长,所养泥蚶生长快个体大,肉质肥嫩,每公斤100~120颗,亩产可达0.5吨,而且成活率高,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泥蚶[Arca(anadara)grahosa]分布较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皆有。我国主要产地是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北等地。泥蚶喜栖息在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河口或浅海风浪  相似文献   
85.
农业部不久前提出“以渔促粮”,发文要求各地大力发展农村稻田养鱼,并将其列入“丰收计划”硬目。稻田养鱼是一种集约式、立体化、多功能的种养模式。温州是我国稻田养鱼的主要发详地之一。1953年,温州稻田养鱼面积曾达1.3万亩,不过那时品种单一,以放养田鲤为主,产量饭低。60年代始,随着采用矮秆良种稻、浅灌烤田以及大量使用农药与化肥,鱼稻共生出现新矛盾,稻田养鱼遭到淘汰。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稻田养鱼得到恢复与发展。水产科技工作者总结群众生产实践,稻田养鱼重发生机,且逐年壮大。至  相似文献   
86.
以红肉苹果‘紫红3号’愈伤组织为试材,克隆了细菌鞭毛蛋白受体基因MdFSL2,研究了其与拟南芥AtFLS2对细菌鞭毛蛋白敏感性差异以及对苹果轮纹病抗性的影响。进化树分析表明,MdFLS2与拟南芥AtFLS2亲缘关系较远,处于不同的进化树分支,与梨PbFLS2的亲缘关系最近。时空表达特异性研究表明,在苹果叶片中MdFLS2表达不随组织衰老而产生差异,能够被外源SA处理诱导,不受IAA、ACC处理影响;在根系中表达量最高,而在花与果实中表达量较低。在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MdFLS2,显著抑制植株生长,并出现叶片边缘枯死或细胞死亡的表型。在转基因拟南芥中受SA诱导的病程相关基因AtPR1、AtPR2和AtPR5,及衰老相关基因AtORE1和AtNA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型。为研究MdFLS2是否具有感知细菌鞭毛蛋白的能力,进行拟南芥根系生长抑制试验,MdFLS2超表达恢复了细菌鞭毛蛋白N端22个保守氨基酸肽段(flg22)对拟南芥fls2突变体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但flg22分别处理30和60 min,或20和40 min,flg22诱导的标志性基因表达水平及MAPK激酶活化水平在过表达MdFLS2的fls2突变体中显著低于同样处理的野生型。超表达MdFLS2提高了拟南芥叶片对轮纹病菌的抗性,并增强了拟南芥突变体fls2对假单胞菌DC3000的抗性。研究结果说明苹果MdFLS2是一个有功能的免疫相关基因,MdFLS2与AtFLS2在具体执行功能与作用机制上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7.
【目的】以富士/八棱海棠二年生幼树为试材,研究盆栽条件下连作土壤中施入不同浓度的有机物料发酵流体对苹果幼树叶片光合荧光参数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包括重茬土(CK),重茬土中加入1%、3%、5%、7%和9%的有机物料发酵流体6个处理,测定连作条件下苹果幼树株高、地径;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叶片荧光参数PSⅡ反应中心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反应中心光能捕获效率(Fv'/ Fm')、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变化。【结果】有机物料发酵流体对连作苹果幼树株高、根系抗氧化酶和叶片的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效应,低、中浓度(1%、3%、5%)的有机物料发酵流体浇灌的苹果幼树株高均高于同期对照,且以3%增长最显著,在春、夏和秋三个季节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24倍、1.12倍和1.23倍;CAT活性从春到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春秋季除3%处理外,其他各处理的根系CAT活性均低于对照,且差异显著。夏季不同处理根系 CAT 活性变化较大,除5%处理外,1%、3%、7%和9%各处理的CAT 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的 1.54、1.84、1.65和1.62倍。施入不同浓度的有机物料发酵流体同样改变了连作苹果幼树根系POD活性,除7%和9%处理外,其他各处理的根系POD活性随季节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D活性从春到秋呈现降低的趋势,春季1%、3%和5%处理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对照的1.28、1.34和1.24倍,而7%和9%处理显著低于对照,为对照的91.5%和93.9%。从春季到秋季,1%、3%和5%处理的苹果幼树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b)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春、夏、秋季3%处理的各色素含量均为最高,在春季3%的各色素含量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17、1.34、1.09和1.22倍;在夏季3%处理的各色素含量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18、1.29、1.11和1.21倍;在秋季3%的各色素含量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52、2.23、1.42和1.65倍;3%处理的连作苹果幼树叶片Pn、Tr、Gs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8%、27.3%和17.3%。【结论】不同浓度的机物料发酵流体对连作苹果幼树的株高、叶片光合特性和根系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1%、3%、5%浓度有机物料发酵流体均可减轻苹果连作障碍,浓度高于5%的有机物料发酵流体则抑制了苹果幼树的生长。综合研究结果,推荐使用3%浓度的有机物料发酵流体,可较有效地减轻苹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明水杨酸(SA)对苹果叶片基因转录调控的影响,鉴定SA信号途径及其调控基因,为研究SA介导的抗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生长30 d的‘嘎啦’组培苗叶片用2 mmol·L-1水杨酸(SA)处理12 h,以CTRL(0.2%乙醇)处理作为对照,利用Illumina Hi Seq TM 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综合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基因筛选、条件特异性分析、GO分类及KEGG富集分析等)筛选SA信号途径的调控基因。克隆受SA特异性诱导表达基因的启动子,利用苹果细胞原生质体转化技术,进行启动子活性鉴定,确定对SA进行特异性响应的核苷酸序列。【结果】CTRL和SA处理分别获得750 439 459 bp和751 596 153 bp的原始数据,分别有44.77%和43.88%与‘金冠’苹果基因组完全匹配。获得3 329个显著性差异基因,包括苯丙烷类、类黄酮等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如木质素合成关键酶CAD、细胞色素P450、真菌抗性相关的β-1,3-葡聚糖酶等),调控植物病原菌互作途径重要功能基因(钙调蛋白Ca M、抗病蛋白RPM1、热激蛋白HSP90、WRKY转录因子等)以及33个条件特异性诱导表达基因(NAC转录因子、NIMIN1、WRKY40、ERF转录因子等)。其中1 085个基因上调,2 244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基因绑定、催化活性等;根据转录组学的结果,将SA响应基因Md WRKY40的启动子序列克隆到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载体中,置于荧光素酶基因的上游,转化苹果原生质体细胞。SA处理的原生质体细胞,荧光素酶的活性为未经SA处理的20.6倍,而脱落酸(ABA)、茉莉酸(JA)、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对荧光素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说明该启动子为苹果中对SA进行特异性响应的启动子序列。不同区段的启动子片段对SA响应能力不同,从Md WRKY40翻译起始位点ATG向上游500—1 000 bp只能响应高浓度SA,而对低浓度SA不具有响应能力,1 500 bp片段对高浓度SA响应能力进一步显著增强,对低浓度SA响应也有微弱提高;而长度为2 000 bp的核苷酸片段无论对高浓度SA还是对低浓度SA都具有显著响应能力,且达到最强。与2 000 bp片段相比,2 500 bp的核苷酸片段没有进一步增强启动子片段对SA的响应能力。超表达Md WRKY40蛋白对其自身的转录具有抑制作用。【结论】2 mmol·L-1 SA处理所影响的基因主要参与了苯丙烷类、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菌互作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位于Md WRKY40开放阅读框上游的2 500 bp核苷酸序列,为对SA进行特异性响应的核苷酸启动子序列。在1 000—1 500 bp及1 500—2 000 bp具有显著提高启动子对SA敏感性的未知核苷酸序列,另外,Md WRKY40转录调控存在反馈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89.
‘幸红’苹果是从‘嘎拉’ב红脆1号’的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树势强,长、中、短枝均能结果,有连续结果能力。果实近圆形,高桩,果形指数0.9,平均单果质量149.3 g。果面着红色,光亮,可免套袋。果肉略带粉红色,肉质细脆,硬度10.9 kg • 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6%,可滴定酸含量0.33%,糖酸比41.2,酸甜适口,类黄酮含量0.64 mg • g-1,花青苷含量10.32 mg • kg-1,外观、营养、鲜食及贮运品质优良。果实发育期140 d左右,早果性、丰产性强,产量31.27 t • hm-2。  相似文献   
90.
浙江温州市在渔业转产转业中迈出了新步伐。去年,该市渔区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原先的85∶10∶5调整到65∶25∶10,捕捞与养殖的比重由82∶18调整到77∶23,捕捞渔船减少178艘,渔民转产转业达1500人,其经验主要有如下几点: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促使渔船从捕捞“怪圈”中突围出来,是转产转业的关键所在。捕捞业受工业经济冲击开始萎缩,如何采取措施保持捕捞队伍的稳定,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群众性的大辩论,得出捕捞队伍的萎缩是沿海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温州市坚持让事实说话,叫渔民自己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