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3篇
  7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71.
为研究畜禽粪便经黑水虻转化前后碳、氮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利用7日龄黑水虻幼虫转化猪粪和鸡粪,进行转化前后碳、氮相关指标测定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黑水虻对猪粪和鸡粪的转化率分别为8.36%和10.42%,猪粪转化后有机碳和C/N分别升高了5.86%和47.64%,鸡粪转化后有机碳和C/N分别下降了11.67%和4.68%,两者的溶解性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降低。黑水虻转化后,猪粪和鸡粪中分别有18.93%和10.49%的碳及31.42%和32.58%的氮被幼虫吸收利用,74.83%和57.43%的碳及43.71%和60.25%的氮保留在虫粪中。相比转化前的畜禽粪便,虫粪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明显增加,其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是猪粪、鸡粪和两组虫粪的优势菌门。黑水虻转化后,粪便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向着降解蛋白质和脂肪方向演变,鸡粪源虫粪中分解纤维素的菌群丰度高于新鲜鸡粪,且主要来自于厚壁菌门,猪粪源虫粪中分解纤维素的厚壁菌门丰度下降,但放线菌门中木质素降解菌丰度上升。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显示两组虫粪中ABC转运蛋白、氨基酸生物合成和碳代谢功能基因丰度最高,且鸡粪源虫粪中的代谢基因丰度要高于猪粪源虫粪。研究表明,黑水虻幼虫对鸡粪的转化效率高于猪粪,转化后猪粪、鸡粪中碳、氮大部分转入虫粪,部分转入虫体,部分损失,其中鸡粪中的碳损失高于猪粪,而猪粪氮损失高于鸡粪。猪粪转化后有机碳和C/N提高,鸡粪转化后有机碳和C/N降低,而两者的溶解性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都降低。黑水虻转化显著改变了猪粪和鸡粪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了有机物降解菌的丰度,增强了粪便中微生物的碳、氮代谢。  相似文献   
172.
173.
纤维品质改良一直是棉花育种的重要目标。基于纤维不同发育时期的RNA-seq数据,发现1个在海岛棉和陆地棉间差异表达的葡萄糖醛酸激酶基因(glucuronic acid kinase/glucuronokinase,GlcAK)。从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Pima90-53纤维中克隆了GbGlcAK,其ORF为1 101 bp,编码366个氨基酸。GbGlcAK具有GHMP 激酶 N和C结构域,为GHMP超家族成员,属于可溶性非分泌蛋白,与拟南芥GlcAK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bGlcAK分布在细胞质中。超表达GbGlcAK的拟南芥叶表皮毛、下胚轴、下胚轴细胞和根的长度较野生型均极显著增加,UDP-D-GlcA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增加,果胶含量显著增加,说明过表达GbGlcAK能够上调UDP-D-GlcA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果胶含量,进而促进细胞伸长,这为进一步研究GbGlcAK在棉纤维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4.
观鸟旅游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旅游形式,对经济、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神农架林区作为传统旅游目的地,拥有优良的自然生态,丰富的野生鸟类资源以及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具备开展观鸟旅游的基本条件。神农架林区观鸟旅游属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分析林区观鸟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产业人才、丰富活动形式、塑造观鸟旅游品牌等针对性建议,旨在推进林区观鸟生态旅游发展,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5.
大豆ERD15(early responsive to dehydration 15)作为一种转录因子,能够与NRP-B启动子结合,激活NRP-B介导的细胞死亡反应。该家族包含6个成员,本文主要对其中两个成员GmERD15a和GmERD15b进行研究。通过对GmERD15aGmERD15b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组织表达分析以及在酵母体系中的抗逆性鉴定,初步探究GmERD15aGmERD15b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GmERD15a基因全长378 bp,GmERD15b基因全长318 bp;GmERD15a与GmERD15c相似性最高,其次是JrERD15;GmERD15b与GmERD15f相似性最高,其次是VaERD15;在线网站分析表明GmERD15a与GmERD15b均为亲水性蛋白;GmERD15a基因在20 d的胚中表达量最高,GmERD15b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GmERD15aGmERD15b基因对干旱胁迫和盐胁迫敏感。此研究为深入研究两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6.
人粪便的高效处理能够促进农村地区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助力美丽乡村的建设。本文研究低温环境下反应器堆肥过程中水浴温度(20℃和50℃)对模拟人粪便堆肥理化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水浴温度20℃和50℃可使堆体温度分别提高至约27℃和约40℃。发酵初期未进行水浴加热时酸化严重,而在发酵中后期水浴温度20℃的堆体p H值高于水浴温度50℃堆体的p H值。水浴温度50℃的加水量较高、堆肥含水率却较低,说明水分流失更严重。水浴温度50℃的电导率初期较高,中后期则低于水浴温度20℃的电导率。水浴温度20℃和50℃时有机质的去除率接近,分别为31.8%和32.1%。水浴温度50℃的种子发芽指数为72.8%,高于水浴温度20℃的68.7%,由于前者满足种子发芽指数≥70%的要求,故水浴温度50℃的堆肥产品达到腐熟。  相似文献   
177.
随着我国厕所革命的全面持续推进,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文内综述了人粪便常见的处理方法,如好氧堆肥、厌氧发酵、昆虫转化等,并对外源添加物(如农业废弃物、菌剂等)在人粪便处理工艺上的合理运用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人粪便的高效处理及利用提出展望,旨在为推进厕所革命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