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63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48篇
  18篇
综合类   293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277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1.
针对现有的滚筒筛分、振动筛分等分离方式在黑水虻养殖虫料分离作业面临的分离效率低、分离质量差、技术落后等问题,通过虫料湿度初调、黑水虻幼虫的负趋光、负趋热特性、虫料湿度末调以及配合现有的摇摆振动筛分机,文章提出了一种黑水虻养殖虫料分离工艺及自动控制系统。采用虫料湿度初调、光热应激分离、虫料湿度末调、摇摆振动筛分的处理方法,结合PLC和传感器,能够实现干物质和虫料自动搅拌、光热元件自动启停、虫料的自动均匀翻转与排出、自动筛分与收集、各个环节自动传输、虫料高效分离。本研究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为提高黑水虻养殖虫料分离效率、质量和自动化程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12.
为研究后熟处理对烤烟上部叶烘烤品质的影响,提高上部叶可用性,以正常处理(CK)、12 h后熟处理(H1)、24 h后熟处理(H2)、36 h后熟处理(H3)的上部叶为供试材料,利用透射电镜和荧光定量PCR(qRT-PCR)等技术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层面分析后熟处理对上部叶烘烤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正常处理烟叶相比,后熟处理烟叶在烘烤过程中褐变速度减缓、褐变程度减轻,烤后烟中上等烟比例提高,H2处理轻度褐变烟叶比例下降34.39%,中度及以上褐变比例下降43.02%,上等烟比例提高17.29%。(2)后熟处理上部叶组织结构较松散,淀粉粒数量降低;H2处理烤后烟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53.33%和16.33%,H3处理淀粉含量降低5.61%。表明后熟处理上部叶大分子物质大量降解,内在化学成分更协调。(3)后熟处理烟叶脂氧合酶(LOX)活性显著增加,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表明后熟处理烟叶的成熟度提高,同时减少了烘烤过程中脂质代谢底物的含量,褐变程度降低。(4)糖代谢及脂质代谢关键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后熟处理烟叶中脂质转运蛋白基因1(LTP1)、MYB家族基因48(MYB48)、蜡质...  相似文献   
913.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增强了农业的现代多元价值,有利于实现乡村产业的跨界融合,已成为解决西部地区农业短板弱项的重要突破口。在新的国际语境和国家战略部署下,西部地区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时代挑战。针对融合发展的难点与重点,需要对创新要素认知体系进行更新与拓展,善用“破圈化”思维对传统人、财、物和机制组合的体系建设加以外延和丰富。要从主体维度集智协作联合攻关、资源维度深耕历史底蕴创新文化传承、市场维度创新营销思路打造“农业网红”、制度维度补齐相关短板,大力激活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要素。  相似文献   
914.
为了探究寄生于驴消化道的3种圆线科线虫的体表结构及其分子生物学分类,试验对采自我国新疆地区驴(Equus asinus)肠道的槽形盅口线虫(Cyathostomum alveatum)、蒙氏盅口线虫(Cyathostomum montgomeryi)和双冠双冠线虫(Cylicodontophorus bicoronatus)标本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测量,同时对3种线虫的ITS基因进行PCR扩增,阳性产物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槽形盅口线虫外叶冠细长,约为21枚,雄虫交合伞较短,生殖锥背唇有指状附属物,腹唇有乳突状突起,交合刺呈线状,远端有钩;蒙氏盅口线虫外叶冠细长,蜷曲向外,共21枚,雄虫交合伞较长,生殖锥背唇有1对囊状附属物,每个附属物上有1个乳突状凸起,交合刺呈线状,远端有钩;双冠双冠线虫口领与体部相接处只有1个较细的环沟,外叶冠约为30枚,雄虫生殖锥发育良好,腹唇呈圆锥形且有1个丘状突,背唇上有两个对称的刺状附属物,交合刺粗壮。测序得到的ITS基因序列与NCBI中其他双冠双冠线虫ITS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9.88%~100%,与盅口亚科其他种类线虫ITS基因...  相似文献   
915.
近年来,蝙蝠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蝙蝠寄生线虫作为潜在的人兽共患病病原需要加以关注和研究。本文详细阐述了从1873年至今,全球有资料记载的蝙蝠寄生线虫的宿主、种名、分布区域和分类学地位,分析了我国蝙蝠寄生线虫系统分类学的研究现状,为研究蝙蝠寄生线虫物种间传播机制及潜在的人类感染风险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