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 枣在我省占有特殊的经济地位,尤其是金丝小枣,栽培面积广,产量高,品质好,效益大,是我省的大宗出口产品。但由于大部分散经营,低产园面积占很大比重,仅沧州地区低产园面积就达15万亩,而且低产与高产相差悬殊。为加速改造低产园,我们在1986~1987年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基本情况试验在南皮县常庄乡进行。试材为16—20年生金丝小枣,株行距为3 米×7米。枣园耕层土壤全氮0.045%,碱解氮42.7ppM,速效磷2 ppM,速效钾127.5ppM。针对缺氮贫磷的情况,增施氮磷肥。此外对试验区枣树普遍推行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42.
枣树雄性不育新种质的获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测定花粉生活力、花粉量并结合解剖学观察, 首次从枣树自然群体中鉴定得到了1个黄蕾无花粉的雄性不育材料枣雄性不育1号。在雄性不育1号花粉发育过程中可见四分体, 之后小孢子聚集解体, 至黄蕾期花药空囊或仅留花粉残迹, 其花粉败育发生在四分体以后。四分体时期绒毡层肥大增厚可能与花粉败育有关。雄性不育1号胚中度可育、大果和早熟, 可以作为枣树杂交育种中有价值的母本材料。  相似文献   
43.
 ‘月光’是从河北省太行山区地方枣种质资源中选育出的极早熟、优质、早果、丰产、抗寒鲜食枣新品种。果实近橄榄形, 单果质量10~13 g, 可食率96.8% , 果肉细脆, 适口性好。抗缩果能力强,成熟期遇雨裂果较轻。在河北保定, 果实8月中下旬成熟, 发育期80 d左右。大田和设施栽培均宜。  相似文献   
44.
枣、酸枣不同部位花粉发芽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月初、酥枣2个枣品种和酸枣为试材,采用离体培养的方法结合显微镜镜检,对树冠不同部位花的花粉发芽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枣及酸枣树冠不同方位花的花粉发芽率不同,发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南部外围、南部内膛、北部外围、北部内膛,多重比较差异极显著;不同枝龄花的花粉发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多年生、二年生、一年生,多重比较差异极显著;枣吊不同节位花的花粉发芽率中部的第3、4、5节位花粉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基部的第1、2节位和顶部的第6、7节位;酸枣、酥枣同一花序不同级次花花粉发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零级花、1级花、2级花,而月初次序为1级花、零级花、2级花、3级花,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5.
改良CTAB-LiCl法提取枣总RNA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以枣树田间枝条的枝皮及组培苗为材料,应用改进的CTAB法进行了总RNA的提取。针对枣组织中富含多糖多酚的特点,改进了CTAB法,采用β-巯基乙醇和PVP去除酚类,KAc及无水乙醇去除多糖,LiCl沉淀过夜的方法提取得到的RNA,条带整齐、清晰,A260/A280介于1.8~2.0之间,A260/A230均大于2.0,证明得到的RNA纯度、完整性和产率均较高,蛋白、多糖及酚类等去除较彻底。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改良CTAB-LiCl法适于进行枣总R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46.
酸枣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49份酸枣种质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酸枣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以149份酸枣种质为材料,对其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在6.94%~56.18%之间。可溶性总糖和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可食率呈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和单果重、果核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和可食率、千仁重呈显著负相关,和维生素C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和单果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鲜食枣品种的营养品质形成规律,以碘量滴定法,酸碱中和滴定法以及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了冬枣、临猗梨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以及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显示:在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前期变化不明显,近成熟迅速积累至最高;可溶性糖组分在果实发育前期为果糖>葡萄糖>蔗糖,成熟时为蔗糖>果糖>葡萄糖。可滴定酸含量前期较高,随果实生长呈下降的趋势,果实成熟时略有升高。维生素C含量变化总体上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8.
枣树RAPD分析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赵锦  刘孟军 《果树学报》2001,18(6):329-332
试验通过系统的比较研究,建立了枣树RAPD分析的优化反应条件,即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00mmol/LKCl、8mmol/L(NH4)2SO4、10mmol/LTris—HCl(pH9.0)、Np—40、2.0mmol/LMgCl2、160μmol/LdNTP、15ng引物、30ng模板DNA和1.5UTaqDNA聚合酶。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4℃4min,1个循环;94℃30s、36℃40s、72℃1min,50个循环;72℃8min,1个循环。与不同试验室间获得的RAPD分析最佳反应条件进行比较表明,枣树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条件在不同实验室间有很强的一致性,只需对dNTP、引物和TaqDNA聚合酶的用量进行小幅度调整。  相似文献   
49.
50.
枣缩果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枣缩果病病原的种类、症状类型、侵染途径、影响发病因素、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迄今已报道过的病原菌有6种真菌和2种细菌,病原菌在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等部位皆可越冬;病原主要借助风雨作用传播,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传病;从花期开始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各器官都可侵染,其中在叶和枣花上不表现症状,果实上到近成熟期才开始表现症状;果实症状主要有铁皮和缩果两种类型,果实症状发展可分为晕环、水渍、提前着色、萎缩、脱落5个阶段;发病程度受气候、地势、土壤类型、栽培条件和间作物种类、品种、树龄、枝龄、树势、枣果成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枣园综合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及化学农药防治等。针对枣缩果病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