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45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3篇
  17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全膜免耕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麦全生育期及地表全膜覆盖、膜上覆土、一膜连用、穴播为特点的全膜覆土免耕穴播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旱作增产措施。本研究设计二因素四水平四重复随机区组试验,从不同密度下产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层面,对其增产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全膜技术可以显著改变冬小麦生育进程,播种期可推迟10~15d,促使提前返青和成熟,提高越冬前壮苗率,对农艺性状变化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大幅增加产量,增产率较CK高22.79%~34.73%,净产量增加1304.11kg/hm2~1715.16kg/hm2;10粒/穴密度能够达到最高7055.10kg/hm2,产量的大幅提高获益于诸因子的综合效应,特别是群体、有效分蘖数、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和容重的显著增加。全膜对各性状和产量因子的效应,随种植密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8~10粒/穴密度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该技术挖掘产量潜力、提高相关因子的生产能力,防止倒伏和后期脱肥早衰;密度小于该范围不利于群体增加,大于它则易于倒伏、脱肥,养分偏耗严重,造成减产。结论:该技术在降雨量小于500mm的雨养旱地农业冬小麦区,能够达到积蓄无效降水、提升深层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前期增加地表温度后期有效降温,可以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提供优良生长环境等作用,有益于各因子的协调生长,从而大幅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62.
为促进十堰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畜牧养殖业发展,筛选出适宜十堰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引进郑青贮1号、豫青贮23和雅玉青贮8号3个青贮玉米品种,选取湖北省自育国审青贮玉米品种华玉11以及湖北省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7个籽粒玉米品种进行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以雅玉青贮8号为对照,对各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抗逆性、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华玉11、华玉12、金与669持绿性好,抗逆性好,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雅玉青贮8号,适宜十堰地区作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以一起220kV变电站主变压器(简称主变)跳闸事故为例,通过现场一次、二次设备的检查与高压套管的解体分析,最终确定了主变三侧断路器跳闸的原因为高压穿墙套管渗水引发主变母差保护动作。从设备管理、日常运维等方面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消除变电站安全隐患,为变电运维人员防范与处理穿墙套管类似缺陷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4.
于2002—2008年在常德市鼎城区林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竹卵圆蝽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湖南省1年发生1代;林间释放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防治竹卵圆蝽效果良好,寄生率达69.61%-81.83%,平均为75.68%,因此利用平腹小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无公害的生物防治措施;在林间补充中间寄主柞蚕卵防治效果较好,补充区竹卵圆蝽卵平均寄生率高达52.68%,而对照区平均寄生率仅23.79%,补充区竹卵圆蝽卵寄生率明显比对照区寄生率提高28.89%。  相似文献   
65.
姜黄素烷基化衍生物的合成及对朱砂叶螨的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黄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结构修饰有利于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选择活性.实验以姜黄素与二溴乙烷反应,在其二酮结构的中间亚甲基位引入官能团,合成了3种化合物,其收率最高为53.00%,最低收率为5.50%.经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种化合物对朱砂叶螨均有一定的触杀效果,其中CM01在浓度为1.89 mg/mL时,其24 h、48 h对朱砂叶螨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45%,80.45%,对应LC50为1.279 0 mg/mL、0.392 2 mg/mL;而姜黄素在浓度为5.0 mg/mL时,24 h、48 h对朱砂叶螨的死亡率分别为20.40%,50.8%,LC50依次为24.570 1 mg/mL和2.637 7 mg/mL. CM01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较姜黄素有明显提高.
Abstract:
Curcumin has been reported to possess many bioactivities, and structure modification may help improve its bioavailability and selectiv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3 alkylation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in laboratory with the reaction between curcumin and bromoethane in the middle of its methylene-introduction of alkyl, their yields being in the range of 5.50%-53.00%. Bioassay in laboratory showed that all the four compounds had certain acaricidal activity. In treatments with the derivative CM01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89 mg/mL for 24 h and 48 h, the corrected mortality against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was 60.45%and 80.45% and the LC50 was 1. 279 0 mg/mL and 0. 392 2 mg/mL,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treatments with curcumin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5.0 mg/mL for 24 and 48 h, the corrected mortality against T. cinnabarinus was 20.40% and 50.8% and the LC50 was 24. 570 1 mg/mL and 2. 637 7 mg/mL, respectively.It is thus concluded that the acaricidal activity of CM01 is markedly improv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urcumin.  相似文献   
66.
以5年生马尾松、湿地松为寄主材料,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对微红梢斑螟与桃蛀螟2种害虫的蛹期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害虫化蛹的一些行为学特性、蛹的历期和羽化时辰节律存在一定差异,而蛹体长、蛹最宽、翅芽最宽、翅芽最窄等蛹的形态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微红梢斑螟羽化高峰期出现在晚上(18:00~24...  相似文献   
67.
抗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3号以兰天23号为母本、周92031为父本,采用系谱法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兰天093.在2013—2014年度的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6034.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6.4%.经分小种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菌系均表现免疫,总体抗锈性表现优异.适宜在甘肃省陇南川水地、川旱地、浅山区露地及覆膜种植.  相似文献   
68.
江苏河蟹养殖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河蟹养殖业生产现状与发展态势,当前应着重从政策导向、市场机制、技术支撑等三方面采取切实对策,才能有效推动江苏河蟹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一、政策导向、政府扶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执行支持政策,政府行政部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行业主管部门能够做那些市场、企业做不了且对产业发展极为有利的事。所以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所有者地位,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强力推进;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利用主管部门的调控、引导功能,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实施。根据江苏河蟹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今后可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重点…  相似文献   
69.
在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地膜覆盖的广泛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水分不足对冬小麦生产的制约,并使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如何调优品质已经成为该区域冬小麦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本研究以不施任何肥料(T_0)为对照,选择常规化肥(T_1)、等量化肥+地膜覆盖(T_2)、等量化肥+有机肥(T_3)、高量化肥+地膜覆盖(T_4)、高量化肥+有机肥(T_5)5种不同的施肥(有机+无机)和覆盖模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地膜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加工品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并分析产量与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肥+地膜覆盖"组合显著影响小麦籽粒的加工品质和产量。比较对照T_0,不同"施肥+地膜覆盖"模式(T_1~T_5)显著提高籽粒产量(GY)、蛋白质(PC)、湿面筋含量(WA)和沉降值(SDS),增加面团吸水率(WG)、延伸性(EX)和淀粉糊化粘度,相反降低了面团稳定时间(ST)和拉伸阻力(RE)。两年平均产量依次为T_3>T_5>T_4>T_2>T_1>T_0,T_1、T_2、T_3、T_4、T_5比T_0分别增加85.60%、90.99%、118.32%、102.30%和106.65%。增施有机肥(T_3、T_5)对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改善优于地膜覆盖(T_2、T_4)。籽粒产量的提高是叶面积(LA)、千粒重(TGW)、穗长(SL)、穗粒数(SGN)协同增加的结果,加工品质的改变部分归因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生育期降水量和分布影响谷物产量和品质。本研究结果证实,等量化肥+有机肥(T_3)不仅能达到地膜覆盖的增产效果,而且有利于小麦加工品质的改善,在降水量500 mm左右的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是更加持续、稳产、优质的冬小麦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0.
面流侵蚀是油气管道穿越冲积扇的重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为了评价面流侵蚀对油气管道危险性的大小,获取灾害点抗冲性、渗透性、休止角、水量、坡度、夹角6类指标因子,基于ArcGIS提供的CASE工具建立UML模型。利用该模型,建立冲积扇油气管道数据库,通过缓冲区分析、克里金插值法、叠加分析,对最终栅格图按照自然断点法分为5级,得到缓冲区的危险强度等级。分析结果与实际管道调查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可在冲积扇油气管道面流侵蚀研究中推广应用,从而为油气管道运营过程中的危险性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