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5篇
  18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2012年3月24日,2012年全国国有林场工作座谈会暨中国林场协会三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在广西天峨召开。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向中国林场协会三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发来书面讲话,中国林场协会会长姚昌恬、一治区政府副秘书长蒋家柏、河池市市长何辛幸致辞,旧家林业局场圃总站站长杨超主持理事会,自治区林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莫一平,副厅长李明琪,总工程师蒋桂雄等参加理事会。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站长杨超在全国国有林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自治区林业厅总工程师蒋桂雄致辞。  相似文献   
162.
冬小麦渗水膜覆盖集雨增墒增产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冬小麦进行不同渗水膜覆盖的集雨增墒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幅宽 1.4 0m渗水膜覆盖的小麦全生育期为 2 6 5d ,分别较幅宽 0 .70m渗水膜、0 .70m普通超微膜覆盖和露地对照提前 2、3、7d ;折合产量为4 10 4 .2kg/hm2 ,比 0 .70m渗水膜、0 .70m普通膜覆盖和露地对照分别增产 2 34.4、6 35 .4、937.6kg/hm2 。对土壤水分的测定结果 ,雨后当天 0~ 2 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 ,而雨后 5d、10d、15d均以 1 4 0m渗水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最高 ,说明 1 4 0m渗水膜覆盖具有较好的集雨增墒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3.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持续农业也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大趋势。天水市农村面积大 ,农业人口多 ,经济欠发达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持续农业发展是个重大战略问题。因此 ,本文针对天水市持续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发展天水市持续农业做出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4.
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常规籼稻共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FACE(大气CO_2浓度增加200μmol·mol~(-1))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钾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增加24.17%,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促进成熟期植株吸钾量和钾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比对照分别增加17.88%和11.80%,前者以杂交籼稻增幅最大,后者以常规籼稻增幅最大,提高吸钾量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FACE处理使水稻成熟期茎鞘、叶片和植株的含钾率均低于对照,植株含钾率平均降低8.43%,以常规籼稻降幅最大。提高植株含钾率有利于成熟期植株吸钾量的增加;FACE处理使水稻成熟期茎鞘吸钾量和穗吸钾量明显增加,叶片吸钾量略有下降,提高各器官吸钾量均有利于植株吸钾量的增加,茎鞘吸钾量相关程度最大;FACE处理使水稻移栽-分蘖、分蘖-抽穗、抽穗-成熟阶段吸钾量均有所提高,增加移栽-分蘖阶段吸钾量有利于成熟期植株吸钾量的提高;FACE处理有利于钾素向穗和茎鞘中分配,但叶片分配比例明显降低;FACE处理使结实期茎鞘叶钾素运转量降低44.04%,结实期穗部钾素增加量显著增加55.43%,常规籼稻增幅最大。提高结实期茎鞘叶钾素转运量和转运率均利于钾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增加;FACE处理提高了成熟期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钾素收获指数,但每吨籽粒需钾量有所下降。综上,FACE处理提高了产量、成熟期植株吸钾量、钾素籽粒生产效率、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茎鞘叶钾素转运量和转运率、收获指数,降低了成熟期植株含钾率、每吨籽粒需钾量,籼稻品种钾素吸收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高于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5.
试验选取3周龄健康和体质量均一的360只北方白鹅雏鹅,采用3因素3水平,有对照的试验设计,随机分成10组,每组36只鹅。对照组(D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即3个不同纤维源组玉米秸青贮组(A组)、玉米秸微贮组(B组)和玉米秸干贮组(C组),每个纤维源组分别设3个水平,前期(4~7周龄)饲喂粗纤维比例为4%、7%和10%的日粮;后期(8~10周龄)饲喂粗纤维比例为6%、9%和12%3个水平,饲养试验49d。同时,10周龄时每组选取3只体质量接近的试验鹅采用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测定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在代谢试验结束后利用含外源指示剂Cr2O3日粮,测定食糜的流通速率。收集进食后的粪样,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铬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纤维源日粮对4~10周龄鹅的体质量影响较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8~10周龄日粮中,粗纤维比例增至12%,试验鹅的生长受到抑制,与6%组和9%组体质量经检验差异显著,但6%组和9%组试验鹅的体质量组间差异不显著。青贮组和干贮组对纤维类物质的利用率好于微贮组,但不同纤维源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纤维比例的日粮影响营养物质的利用率,12%组日粮NDF和半纤维素的代谢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不同纤维比例的日粮影响食糜的流通速率,2~4h时12%组食糜的流通速率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食糜通过消化道的时间为8~10h。  相似文献   
166.
奶牛TMR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TMR饲喂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这极大地提升了奶牛饲养管理水平.为了更好地总结TMR应用效果及其质量监控的经验,本文从天津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的实际出发,介绍了奶牛饲草饲料供应策略及TMR分级监控措施,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TMR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7.
春季大棚网纹甜瓜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湘北地区的甜瓜品种类型,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笔者从全国各地引进7个网纹甜瓜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品种田间表现一致性较好,适应性强,易坐果,商品性好,其中翡翠的生育期适宜、生长势强、抗性好、果形漂亮、外观品质佳、含糖量较高、产量稳定,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合在湘北地区春季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168.
以红盾彩椒为试材,进行组培快繁,研究不同激素类型与配比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芽的伸长的影响,并初步建立彩椒的组培快繁体系。 结果表明:子叶愈伤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3 mg/L 6-BA+1.0 mg/L NAA;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5 mg/L IAA+4.0 mg/L AgNO3;芽伸长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IAA+2.0 mg/L ZT+2.0 mg/L GA3;最后在1/2MS+0.5 mg/L IBA(或 0.5 mg/L NAA)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16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8个晚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不同施氮量(0、90、180、270 kg/hm2)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该项试验条件下,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穗实粒数与产量关系密切,而千粒重与穗总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2)从不同施氮处理间产量变化幅度看,湘丰优103对氮肥最敏感,其次是农香18,丰源优299和深优9586最不敏感;(3)各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施氮量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综合来看,产量构成因素对施氮量敏感性较强的品种是中9A/R9963、湘丰优103和农香18;(4)施氮使各品种产量提高,但各品种最高产量出现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湘丰优103、中优288在施氮量9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丰源优299、农香18、中9A/R9963在施氮量18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岳优6135、深优9586、中9A/R10402在施氮量27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可见品种间耐肥性具有明显差异,为获得高产,不同品种宜采用不同施氮量。  相似文献   
17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目前广泛流行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但会引起鸡只死亡,而且临诊型感染和亚临诊感染(常被忽视)均会致使鸡群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常继发或并发霉浆体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导致死淘率增加,还常被漏诊、误诊。该病病原的血清型较多,新的血清型不断出现,加上不适当的免疫程序,常导致免疫失败,致使该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目前,该病在世界上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发现。我国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