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6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正柑橘黄脉病是由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引起的一种新发病害,对柑橘产业尤其是柠檬产业危害较重。我国于2009年首次在云南省瑞丽市发现该病,四川、重庆、江西等省市也陆续发现并呈快速传播趋势。CYVCV检测方法包括指示植物鉴定、酶联免疫吸附法、直接组织点免疫法(宾羽等,2015)、RT-PCR(陈洪明等,2015)、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法(刘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7个柑橘衰退病毒(CTV)株系进行遗传变异研究,明确寄主甜橙和柚中CTV强弱毒株系p20的变异水平。【方法】运用RT-PCR、克隆及测序等技术建立CTV p20种群,并借助MEGA6构建单倍型系统发育树,运用软件DNAStar对两种寄主中CTV强弱毒种群的遗传结构、变异水平进行分析,运用DnaSP软件对各种群进行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分析和中性检验分析。【结果】构建了7个CTV p20种群,由162条序列构成,包含11个单倍型,单个种群有1个或更多单倍型出现。序列分析发现,来自不同种群的单倍型对应的原始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8.2%—100.0%,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92.3%—100.0%,最低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发生在CT23-1和CT9-2之间;其中单倍型PeraIAC-4、CT22和CT9-1共有50条序列,对应的原始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100.0%,属优势单倍型,与标准株系T36亲缘关系较近;单倍型多样性最丰富的是甜橙种群PeraIAC,单倍型多样性为0.800,而单倍型多样性最低的是柚种群CT22,单倍型多样性为0.170;相比柚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0.170—0.552)和核苷酸多样性(0.00032—0.05919),甜橙种群具有更为丰富的单倍型多样性(0.513—0.800)和核苷酸多样性(0.04208—0.05677)。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来自甜橙的分离株种群结构复杂,甜橙种群中检测到的单倍型与标准株系T30、T36、VT和T3均有相关性;与标准株系T3相距很近的CT31-2与优势单倍型在系统发育树上距离最远,对应的原始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仅为88.3%。中性检验结果表明,CTV甜橙种群趋于平衡或收缩状态,而CTV柚种群除CT23外则趋于扩张状态;其中TR-514Y、CT31和CT23种群的Tajima’s D值、Fu和Li’s D*值以及Fu和Li’s F*值均为正值且达到显著水平,而CT9种群的Tajima’s D值、Fu和Li’s D*值以及Fu和Li’s F*值均为负值且达到显著水平。运用DnaSP软件对各种群进行重组分析表明,在各种群中均未检测到重组事件发生。种群变异分析发现,各种群突变克隆百分比在0—30.8%,碱基突变频率在0—7.706×10~(-4),其中CTV甜橙强毒种群有最高的突变克隆百分比(30.8%),最高的碱基突变频率(7.706×10~(-4)),最多的碱基突变数量(11个)和最多的突变位点(7个);CTV甜橙弱毒种群的突变克隆百分比和碱基突变频率均明显低于甜橙强毒种群,CTV柚弱毒种群的突变克隆百分比和碱基突变频率略低于柚强毒种群。碱基突变类型分析发现碱基突变以碱基替代为主,其中A→G突变为优势类型,仅在柚强毒种群CT3的156和157位点间检测到一个碱基插入突变类型,为碱基A插入,未检测到碱基缺失突变类型。【结论】在寄主甜橙和柚中CTV强弱毒p20种群结构及变异存在差异,CTV甜橙种群有着更复杂的种群结构和更高的种群变异水平,且CTV强毒种群变异更大。  相似文献   
33.
34.
烟草内生细菌Itb57的鉴定及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Itb57是一株分离自健康烟草植株的内生细菌,室内测定表明,该菌株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分类地位和生物防治潜力,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GQ153538)比对分析,鉴定Itb57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浸种和灌根接种测定结果显示,Itb57可定殖在烟草植株体内,且在不同部位的含菌量不同,以根部最高(3.72×104cfu/g FW),茎部次之,叶片中最少;Itb57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的温室防治效果为69.28%;2007和2008年的田间小区防治效果分别为61.25%和72.49%,与对照化学药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刺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5.
柑橘黄化脉明病毒巢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引起的柑橘新病害—柑橘黄脉病的早期快速检测技术,针对CYVCV核酸结合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建立了CYVCV巢式RT-PCR检测方法,并对采自不同柑橘品种的54个CYVCV疑似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CYVCV巢式RT-PCR检测中,以55℃和60℃分别作为第1轮和第2轮扩增的退火温度时检测效果最佳;该方法检测样品中病毒总核酸的最低浓度为2.40μg/L,灵敏度较RT-PCR提高100倍。在CYVCV疑似样品检测中,巢式RT-PCR和RT-PCR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26%和57.41%,前者更适用于检测不同来源的CYVCV。当尤力克柠檬、锦橙北碚-447、天草和台湾椪柑嫁接接种CYVCV后,巢式RT-PCR比RT-PCR提前10~30 d检测出病毒。表明所建立的CYVCV巢式RT-PCR检测方法适用于田间病树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6.
为了进一步明确拮抗放线菌JY-22对马铃薯干腐病的生防潜力,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JY-22无菌发酵液(JY-22SFB)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活性稳定性。JY-22SFB原液对马铃薯干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4.5%和100%,其中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与浓度为30 mg/mL的化学药剂50%多菌灵相当。JY-22SFB处理后马铃薯干腐病菌菌丝生长畸形、易断裂。JY-22SFB对热处理和紫外线照射处理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水浴80℃处理3 h和紫外线照射30 min对其抑菌活性没有影响。JY-22SFB浸泡处理可明显降低马铃薯干腐病菌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该菌属链霉菌属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研究表明菌株JY-22在马铃薯干腐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柑橘衰退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8.
为有效防控柑橘黄龙病,于2017年在佛罗里达大学柑橘研究与教育中心的奥本代尔市柑橘试验场进行田间试验筛选黄龙病的防治药剂及其浓度,测定注射土霉素后叶片中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Ca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土霉素、淀粉含量、柑橘产量、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酸度,显微镜下观察注射土霉素后淀粉粒的分布。结果表明,浓度为1.6g/株土霉素处理180 d后柑橘叶片中黄龙病菌亚洲种含量减少幅度最大,为91.78%;注射浓度为1.6g/株土霉素后7d,叶片中土霉素含量达142.2 μg/kg,注射后11 d叶片中土霉素含量达到最大,为239.8 μg/kg,注射后45 d叶片中土霉素含量低至99.6 μg/kg以下;注射后7~90d,叶片中黄龙病菌亚洲种含量呈波浪形变化,注射90 d后叶片中黄龙病菌亚洲种含量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叶片中黄龙病菌亚洲种含量总体随着土霉素含量的升高而降低;注射浓度为1.6g/株土霉素后,叶片中淀粉含量大幅度下降,60d时达到最低值,为3.3 μg/mm2,90d时达到峰值,为14.5 μg/mm2;单株产量为16.7 kg,与注射浓度为0.8 g/株土霉素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柑橘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度均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表明土霉素可有效抑制黄龙病菌亚洲种,减少柑橘叶片内淀粉含量,增加柑橘产量,但对果实品质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9.
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是一种正义单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含有6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ORF2、ORF3和ORF4组成了三基因连锁结构(triple gene block,TGB)。以感染CYVCV的尤力克柠檬[Citrus limon(L.)Burm.f.]植株的总RNA为模板,扩增和克隆了CYVCV的TGB基因,并开展了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而通过In-Fusion~?技术构建了TGB各基因的亚细胞定位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转化洋葱表皮细胞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亚细胞定位观察。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YVCV-TGB具有与Potexvirus属病毒TGB相似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可能参与病毒在寄主中的运动且需要外壳蛋白的参与。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TGBp1定位于细胞壁(膜)上,TGBp2和TGBp3主要定位于细胞壁(膜),少量呈星点状定位于细胞内。研究结果为揭示CYVCV在寄主中的运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感染碎叶病毒的蕉柑苗置光照培养箱内每天16h 光照40℃,8h 黑暗30℃处理10d,再用16h 光照35℃,8h 黑暗30℃处理7d.取0.2mm 的茎尖进行茎尖嫁接,获得无碎叶病的苗木,已感染碎叶病毒的新会橙苗用同上方法处理后再用16h 光照40℃,8h 黑暗30℃处理42d,取茎尖嫁接,也获得无毒苗.在玻璃室中7~8月间自然高温处理已感染碎叶病毒的蕉柑苗10d 以上和新会橙苗24d 以上,从其上采0.2mm 的茎尖进行茎尖嫁接。也获得无碎叶病毒的苗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