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桂糖43号和桂糖44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选育的甘蔗优良新品种,根据广西区域试验结果,两个品种的产量、糖分和宿根性表现均优于对照新台糖22号;2016/2017年榨季和2017/2018年榨季桂糖43号和桂糖44号分别累计种植面积7.07和52.12万亩;2017年在崇左扶绥、金光农场、桂中农场示范种植,两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均高于7吨。  相似文献   
22.
桂糖42号是我国甘蔗推广面积最大的自育品种,探讨该品种的氮肥需求特性,可以为指导该品种在蔗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在分蘖前施用不同水平的氮肥(CK:尿素0 kg/hm 2;低水平:尿素150、300 kg/hm 2;中水平:尿素450 kg/hm 2;高水平:尿素600、750 kg/hm 2),研究不同氮肥水平甘蔗内源激素含量(GA、CTK、BR和ABA)、产量和糖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甘蔗产量顺序为150 kg/hm 2>300 kg/hm 2> 0 kg/hm 2>450 kg/hm 2>600 kg/hm 2>750 kg/hm 2,其中150 kg/hm 2和300 kg/hm 2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40%和2.54%(P<0.01),超过300 kg/hm 2施肥量后甘蔗产量呈下降趋势;不同施肥量下的每公顷含糖量从大到小顺序与产量顺序相同,但施氮肥多少不同不会对糖分产生影响;经济效益顺序为150 kg/hm 2>0 kg/hm 2>300 kg/hm 2>450 kg/hm 2> 600 kg/hm 2>750 kg/hm 2;不同施氮肥水平下GA含量和BR含量的表现一致,在150 kg/hm 2施肥条件下达到最高值,随后随施氮肥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ABA则呈相反趋势,即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CTK则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3.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以收获茎秆为主的重要糖料作物,分蘖是增加有效茎进而提高甘蔗单产和产糖量的关键。本研究以强分蘖甘蔗品种‘B9’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种植密度(P1:4000芽/667 m^2、P2:6000芽/667 m^2、P3:8000芽/667 m^2和P4:10 000芽/667 m^2),通过1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田间小区试验,探讨种植密度对强分蘖甘蔗品种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新植和宿根甘蔗分蘖盛期的总苗数呈上升趋势,但新植与宿根甘蔗总苗数的差异却在缩小,平均分别为25.55%、14.11%、-8.18%和-10.57%;宿根蔗株高显著大于新植蔗的株高,平均增幅分别为17.31%、10.54%、19.44%、14.88%,但茎径几乎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新植蔗有效茎和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P2的除外),且多于宿根蔗的,但其产量却表现相反的结果,即宿根蔗总体表现增产;低密度(P1)和高密度(P4)间的锤度差异显著,并表现降低趋势。在试验条件下甘蔗产量形成过程中,种植密度与甘蔗分蘖盛期的总苗数、株高、有效茎和产量呈正相关,与茎径和田间锤度为负相关,且株高与有效茎对产量的贡献最为显著,但过多的有效茎明显不利于田间锤度提高。因此,这意味着合理密植对强分蘖甘蔗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4.
近年种植甘蔗的成本越来越高,种蔗经济效益日益减少,导致甘蔗种植面积连年下降,影响我国食糖的安全稳定.推广甘蔗间作套种技术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经济效益行之有效的途径.现甘蔗间作套种西瓜技术在全国已有大面积的推广,本文对甘蔗间作套种西瓜的示范推广情况、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综述,为今后推广该技术及优...  相似文献   
25.
[目的]调查广西3个木薯品种(系)果实、种子和胚的发育情况,进行幼胚离体培养,为广西木薯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开花期采用开放式自然杂交进行授粉,11月采集3个木薯品种(系)果实约200粒,对果实、种子和胚等相关性状进行分类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对幼胚进行胚成熟培养、成苗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获得幼胚再生植株,计算胚成熟率、成苗率及移栽存活率.[结果]在木薯果实趋于成熟时采收获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类型中,根据发育阶段可将种皮颜色分为黑色(A)、棕色(B)、棕黄两色(C)、黄色顶端带黑点(D)、黄色(E)和白色(F)6种;各发育阶段单果平均种子数均小于3粒.当3个木薯品种(系)种皮颜色为A、B、C型时,果实较重、直径较长,胚发育较好,平均胚长分别为6.53~8.40、7.31~8.28、4.50~7.10 mm.除NZ199的A、B型外,3个品种(系)胚长均随种皮颜色加深而变长,表现为:A>B>C>D>E>F,胚长变化范围为0~10.66mm.可见胚率总体表现为:NZ199>SC5>J393;SC5和NZ199种皮为棕黄色时可见胚率最高,分别为66.7%和94.2%;至棕色时可见胚率分别降低至61.9%和80.6%;至黑色时SC5可见胚率降低至59.9%,NZ199则升高至85.2%;J393在种皮为黄色顶端带黑点时可见胚率为50.1%,至棕黄色、棕色时可见胚率分别降至48.8%和41.0%,以黑色种皮的可见胚率最高,为68.2%.3个木薯品种(系)果实重量与果实直径、可见胚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胚长与果实重量、果实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幼胚离体培养胚成熟率为89.3%,成苗率为62.7%,移栽存活率为71.9%.[结论]3个木薯品种(系)同一果实内或相同发育阶段的不同种子内胚发育不一致;通过木薯果实的重量和直径可初步判断胚的大小;宜选择种皮颜色为棕黄色或黄色顶端带黑点的种子进行幼胚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26.
周慧文 《花卉》2020,(13):53-53
某一天打扫阳台卫生时,发现堆叠在角落里,已闲置很久的一方花盆中长出了两根小小嫩芽。我纳闷了,这会是什么花草?马上为它浇水,坚持一段时间后,这两根小如豆芽般细嫩可怜的生命悄然成长着。不久,便长出了几片微黄的小叶,马上拍照发给好友,她的答复是"紫茉莉"。这就迷惑了,我根本不认识紫茉莉,也不可能栽种过,怎么会有呢?两个小时后,她又发过来:"紫茉莉俗称地雷花"。哈哈,我晕,直接告诉我地雷花不就行了,乡下随处可见的花儿,对于我这个在泥土中滚了几十年的人来说当然很熟悉。  相似文献   
27.
前期研究发现,外源GA信号影响了甘蔗分蘖进程。为了解GA信号对甘蔗不同分蘖时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主栽品种‘桂糖42号’为材料,采用不同外源GA信号调节剂对蔗种进行浸种处理,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分别测定分蘖初期、盛期和末期+1叶(主苗+分蘖苗)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赤霉素(gibberellins,GA)、乙烯(ethylene,ETH)、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油菜素内脂(brassinosteroids, BR)的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外源GA3(gibberellic acid 3;GA生物合成促进剂)对蔗种浸种处理后,增加了分蘖期甘蔗分蘖叶片中IAA、GA和CTK的总体含量,提高了分蘖前期ETH含量和后期ABA含量;多效唑(paclobutracol, PP333;GA生物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却增加了分蘖前期内源GA和ABA含量,提高了后期分蘖叶片中ETH含量,同时降低了CTK和BR含量。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利用外源赤霉素信号促进剂处理蔗种后,甘蔗叶片内源激素IAA与GA、CTK和BR、CTK与GA均呈显著正相关;而ABA与GA呈显著负相关,与ETH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外源GA信号影响了甘蔗分蘖期叶片内源激素系统,促进生长的激素与抑制生长的激素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最终导致了甘蔗分蘖的差异。甘蔗分蘖与植物内源激素含量密切相关,可通过施用外源激素来影响内源激素的含量,调控激素之间的动态平衡,达到提高甘蔗分蘖形成及其成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GA20-氧化酶(GA20-oxidase,GA20ox)是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但甘蔗GA20ox1基因(ScGA20ox1)的功能及其表达模式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甘蔗GA20-氧化酶基因(ScGA20ox1), ScGA20ox1基因全长1574 bp,含有一个112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编码375个氨基酸。ScGA20ox1蛋白分子量为42.3 kD,理论等电点为5.95,不含信号肽,不含跨膜结构域,为可溶性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甘蔗幼苗中茎秆的表达量最高,叶片次之,根的表达量最低;干旱、低温和赤霉素处理均会改变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获得过表达ScGA20ox1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存在株高增高,节间长度增长的表型变异。本研究结果表明,ScGA20ox1参与甘蔗的生长发育并在响应非生物逆境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形态发生变化,这为深入探究ScGA20ox1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29.
木薯成熟种茎多倍体诱导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品种SC205和新选048的成熟种茎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素对侧芽进行滴液法处理诱导多倍体,使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木薯植株倍性,并通过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方法鉴定和分析多倍体、嵌合体和二倍体特征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诱变处理获得了木薯四倍体和嵌合体植株,四倍体和嵌合体植株与二倍体相比表现出最上部全展叶第1和第2叶叶形指数降低、叶片厚度增加,气孔密度变小,叶绿体数目增加,气孔长度、保卫细胞长度和宽度增大,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总量、SPAD值增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30.
为建立一套高效的木薯块根离体诱导技术方法,本研究以木薯主栽品种‘新选048’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培养方式,蔗糖、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炭浓度对木薯试管块根诱导的影响,筛选适宜木薯液体培养试管块根诱导的培养基配方,并对试管块根淀粉粒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木薯液体诱导试管块根的最佳培养方式为滤纸桥液体培养。诱导试管块根发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0.02 mg/L NAA+0.05 mg/L PP333+40 g/L蔗糖。在该配方下,组培苗生根率达86%,根系增粗明显,块根内有丰富的淀粉颗粒形成。在试验范围内,活性炭抑制木薯品种‘新选048’试管块根的诱导。本研究可为高效诱导木薯试管块根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