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况及其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总结其在食用菌研究上的应用,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2.
松乳菇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菌根食用菌。对松乳菇人工栽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张家界栽培松乳菇潜力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3.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蛋白质基本理化特性、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分子进化与翻译后修饰位点以及蛋白质三维结构等方面,对南方灵芝(Ganoderma australe)中免疫调节蛋白c13717进行预测分析,并将c13717蛋白的分析结果与三种典型的真菌免疫调节蛋白(LZ-8、Fip-fve和Fip-vvo)以及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中免疫调节蛋白AC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c13717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4150,N端具有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外,遗传进化与ACA相近,而与LZ-8、Fip-fve和Fip-vvo较远,翻译后修饰位点较少,蛋白三维结构含有cerato-platanin(CP)结构域,不具有真菌免疫调节蛋白典型的FNⅢ结构,证明c13717蛋白不属于真菌免疫调节蛋白(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FIP)家族,而属于CP蛋白家族,可能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4.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中不同培养料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工厂化瓶栽栽培的5个培养料配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配方5(玉米芯32%,杂木屑35%,米糠16%,麸皮12%,玉米粉5%)是试验的最佳配方,其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达到0.148 kg/瓶和52.21%.相关性分析表明,每瓶产量和菇体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0.989).  相似文献   
25.
为了使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采用造价低廉、使用方便的液体菌种生产装置生产金针菇FV3液体菌种.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培养基为白砂糖3.0%、豆饼粉0.5%、KH2PO4 0.15%、MgSO40.1%、pH自然;利用此培养基10 L,培养8 d,通气量50 L/h,菌丝生物量可达21.80 g.  相似文献   
26.
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和核心。基于伊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依照规划基期年及末期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借助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生态风险空间分析方法,测算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并通过运用ArcGIS 9.3对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采样、半变异函数分析及空间插值,研究伊宁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动态演变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伊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全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土地生态风险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生态安全状况由北向南逐渐加重,且高、较高风险区在南部区域呈圆环式蔓延趋势。在未来土地利用变更中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伊宁市河谷构建良好的生态用地格局,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7.
高君辉  杨焱  唐利华 《食用菌》2010,32(2):40-41
<正>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模式,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种植、养殖,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又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子,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1]。  相似文献   
28.
针对辣椒的主要成分及其在动物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9.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介绍目前工厂化主栽品种金针菇、杏鲍菇和蟹味菇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求,培养和出菇阶段的环境要求,以及保持最佳生长环境的设施、设备要求。  相似文献   
30.
为了发现和筛选具有生防价值的真菌病毒,通过对真菌病毒的分类、传播以及真菌病毒与寄主、与生物防治关系的综述,详细介绍了真菌病毒的全病毒科(Totiviridae)和产黄青霉病毒科(Chyroviridae),并列举了关于稻瘟病真菌病毒研究方面的实例。真菌营养不亲和性是限制真菌病毒传播和自然扩散的关键因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1)筛选侵染性极强的真菌病毒;(2)发现和运用真菌病毒的传播介体;(3)运用化学物质抑制营养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