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9篇
  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嘉峪关黑山湖防沙工区铁路沿线防风固沙林杨树和灌木柳的地下滴灌和沟灌试验结果表明:杨树、灌木柳地下滴灌灌水定额为6135m3/(hm2·a),一次性定额灌水为306 75m3。与传统沟灌相比,地下滴灌比沟灌年节约用水9883 28m3,节省率为61 7%;年节省用电7667 8kWh,节省率为61 7%。在地下滴灌条件下,平茬的灌木柳年平均高生长1 75m,冠幅为1 54m×1 62m,而平茬的灌木柳在沟灌条件下年平均高生长仅1 03m,冠幅为0 78m×0 69m。在地下滴灌条件下,杨树年平均高生长为0 44m,胸径增大0 40cm;而沟灌的杨树年平均高生长为-0 24m,胸径增大0 02cm。  相似文献   
52.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干部意识强,农民意识弱究其原因,是少数干部作风不深入,多数农民素质较差.相当一部分农民商品意识淡薄,始终认为种地一为"皇粮",二为"饱肚",无法把种地与增收联系起来;再加上过去部分政策走极左路线伤农,个别干部水平低,瞎指挥害农,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民对上级领导的要求有逆反心理;再则是部分地方"形"讲得多,内容乏术,难使农民信服,就形成结构调整干部意识强,农民意识弱.  相似文献   
53.
54.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置身茫茫大江林海,巍峨挺拔的山,洁净延绵的路,碧波荡漾的水,万里晴空的天,汇成一幅壮丽山水杰作。  相似文献   
55.
在构建植物生长模型时考虑其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交互关系,建立了虚拟植物模拟模型,并基于图形技术建立了植物形态的可视化模型.通过模型耦合构建出虚拟植物系统.基于芦苇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检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6.
根据枇杷在川南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产特点,将枇杷生长管理过程划分为终花—幼果期、果实膨大—转色期、果实成熟—夏梢生长期、花芽分化—秋梢萌发期、秋梢生长—开花期、盛花—幼果期共6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简单实用、易学易懂的栽培管理年历,以供川南地区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57.
分析了人工天然混交林的特点 ,提出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低温弱光对黄瓜叶片形态性状的影响,进而为设施黄瓜作物生长环境监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瓜品种"碧玉3号"为试材,设施无土栽培试验研究低温弱光胁迫对黄瓜叶面积、叶干物质量等叶片形态的影响,探讨不同叶序的叶面积、叶干物质量随低温弱光胁迫的变化规律.[结果]低温弱光胁迫导致叶片的叶面积、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  相似文献   
59.
民勤县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地荒漠化类型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民勤县荒漠绿洲过渡带7个样点的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地下水位、植被盖度、植被种类、植被生物量9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各样地的因子得分,并确定了其荒漠化类型及程度。结果表明,民勤县西南为以地下水位下降为主导的重度沙质荒漠化,中部为以盐渍化为主的轻度盐渍化,东北部为以盐渍化为主的重度盐渍化,沿“绿洲—荒漠”方向荒漠化有加剧—减轻趋势。  相似文献   
60.
以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不同龄组樟子松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龄下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樟子松林地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下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无显著影响,不同林龄同一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差异显著,中龄林的表层含水率最低(4.34%),近熟林40~50 cm土层深度的含水率最高(17.21%),高于其他林龄(P<0.05)。(2)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pH及电导率变化差异显著,中龄林土壤不同土层深度pH含量最低,各龄组不同土层土壤pH>8,呈弱碱性。土壤电导率以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中龄林显著高于幼林龄,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升高的趋势。(3)林龄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具有显著影响,中龄林全N、有机质、NH3-N(氨氮)、速效P及有效P含量高于其他林龄,且差异显著(P<0.05)。(4)对不同林龄间土壤肥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土壤全N、有机质、速效P、NO2-N(亚硝氮)、NH3-N出现在前3个主成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