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研究以万寿菊雄性不育系2-2基因组DNA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和L16(45)正交设计对SRAPPCR反应体系的Mg2+、d NTPs、Taq酶、引物和模板DNA浓度进行优化,以得到最佳的SRAP-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中Mg2+2.0 mmol/L、d NTPs 0.3 mmol/L、Taq酶0.75 U、引物0.2μmol/L、模板DNA 80 ng。应用建立的反应体系对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得到两步退火温度分别为35℃和50.2℃。最后用9个万寿菊雄性不育两用系材料组对所得PCR体系进行验证,证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为筛选与万寿菊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特异性标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2.
以郁金香品种‘Golden Apeldoorn’和‘Red Impression’周径8~10cm的鳞茎为试材,研究了常温(10~18℃)、5℃、0℃和-12℃不同温度处理0、4、8、12、13周对郁金香鳞茎混合样的水分、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影响,并在实体显微镜下观察相应温度的芽体发育,探讨温度处理对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芽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温度处理鳞茎的总含水量和淀粉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各温度处理下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Golden Apeldoorn’-12℃处理除外);由各温度处理下中心芽高度/鳞茎高度比值可知,2个品种的中心芽均在8~12周生长最快,其中0℃和5℃处理下中心芽发育最快。‘Golden Apeldoorn’0℃处理13周后的出芽率最高,达到92%,‘Red Impression’5℃处理13周后的出芽率最高,达到72%,二者明显高于其它温度处理,分别是2个品种切花促成栽培的最佳鳞茎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23.
土壤水分胁迫对白芥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旱棚盆栽研究土壤分迫对白芥根系发育,根系活力,根组织水分状态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促使白芥的根幅,主根长度,末级支根数,根系活力等增加,抗旱品种的增加幅度较大。开花期和成熟期抗旱性强的品种BWC/FWC值和根冠比较大。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不同培养基质和肥力水平对兰州百合小鳞茎生长的影响,分别在5种培养基质中进行不同施肥水平试验,并连续2年对其主要形态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质中速效钾含量与小鳞茎周径、鲜质量、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基质可溶性盐浓度(EC值)与小鳞茎鲜质量、根长、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进口草炭:蛭石:河沙=1:1:1(质量比)培养条件下,2019年的小鳞茎鲜质量为4.51 g,周径为6.39 cm,产量为2560.33 g/m2,生长势表现最好,为小鳞茎看护培养的最佳种植条件.  相似文献   
25.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6个孔雀草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并观测了其主要观赏性状,初步探讨了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孔雀草品种间的POD同工酶酶谱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器官的POD同工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分析了6个品种的主要观赏性状,雪域的综合表现最好;主要观赏性状与POD同工酶酶谱间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不同生态环境下一串红的结实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道城  巨霞  唐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65-1067
[目的]为西宁地区的一串红采种提供依据。[方法]以一串红皇帝系列品种为材料,定植于大棚、露地、荫棚、地膜覆盖4种生态环境,测定初花后不同时间的结实率,探索各生态环境下的结实规律。[结果]试验得出,各生态环境下第l小花序主花的结实率均高于第2小花序主花的结实率;始花后5、10d,露地各节位的结实率高于其他生态环境;始花后15d,荫棚1~4节的主花结实率最高,露地7~9节最高。始花后20、25、30d,荫棚与地膜主花结实率均较高。地膜环境下侧花各时间段的结实率也都较高。[结论]一串红各时期的主花和侧花结实率与光照强度及地温有关,不同生态环境的最高结实率出现在开花后的不同时间。  相似文献   
27.
28.
唐菖蒲引种驯化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荷兰唐菖蒲品种引入青海经驯化,绝大多数品种生长良好。生长期150-170天,花期21-30天,米球繁殖系数0.6-3.02,重量增长78.3%-990%,切花母球的仔球重量增长69.47%-296.96%,切花梗长67-94cm,每穗花朵数13-22,花冠长8.1-11.5cm,着花密度3.1-4.4cm/朵,花色鲜艳,切花等级均达到特级标准。切花球种植密度1.7-4.1万株/亩,栽植材料密度5.  相似文献   
29.
以青海省东南部地区12个居群的山丹百合为研究对象,设样地调查其群落特征,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居群间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对居群间生态多样性进行评价,探讨山丹百合资源的漂移线路。结果表明:山丹百合主要生长在以绣线菊、马莲、马仙蒿、金露梅和棘豆为优势种的阴坡灌丛中,在垂直结构上居于灌木层片。12个居群的山丹百合各土壤性状都表现出显著差异,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各土壤因子中以全氮含量与其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显著,各地理因子中以年均温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坡向和年日照时长。通过研究发现青海省山丹百合存在3条主要的迁徙路线,表现出由低海拔向高海拔、低纬度向高纬度以及高经度向低经度迁徙的趋势。  相似文献   
30.
以百合为试材,研究了焦锑酸钾沉淀法用于定位百合花柱钙分布的条件和效果及固定液的pH值对固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焦锑酸钾沉淀法准确稳定,样品经含焦锑酸钾的固定液处理后钙沉淀颗粒非常明显,易于识别;而固定液中未添加焦锑酸钾的对照中则不存在黑色钙沉淀颗粒;固定液pH为7.0~7.6时细胞结构清晰度较pH为6.8好,该范围内不同的pH值对固定效果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