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1.
瓠子瓜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瓠子瓜含有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是夏季深受市民喜爱的蔬菜,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糖、防癌抗癌等功效。为实现瓠子瓜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将瓠子瓜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对促进瓠子瓜产业发展、调节市场需求、解决市场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HT5”K]湘早优1号是以B02-1为母本,以B1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极早熟苦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第1雌花着生于主蔓第6~8节,主蔓雌花节率高,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直圆筒形,果皮绿白色,果实纵径30~35 cm,横径6~8 cm,单果质量550~650 g,每667 m2产量4 200 kg左右,适宜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温室、大棚或露地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13.
筛选出适宜在衡阳地区冬春季种植的耐抽薹甘蓝品种,作者对17个甘蓝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9QF4、19QF12、19QF13、19QF14和19QF17未发生抽薹开花和茎秆升高现象,属中晚熟品种,抗病性强,生长整齐,纯度高达100%,定植至采收需114~122 d,叶面蜡粉少,单球重2.26~2.53 kg,没有裂球现象,叶球紧实,叶质脆嫩,品质优,外形美观,产量高,适宜在衡阳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苦瓜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夏秋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的广泛使用,重茬地面积不断扩大,致使土壤内疫病病原菌大量积累,苦瓜疫病发生日趋加重,据报道,苦瓜疫病发病率为15%~25%,严重时高达60%~80%,疫病流行时田间出现大量死藤,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了苦瓜的产量与品质.为此,湖南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进行了苦瓜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苦瓜疫病是苦瓜连作重茬及轮作时间不够的保护地苦瓜栽培的重要病害,其田间发病率高达25%~35%,死株率亦超过10%.利用嫁接栽培和未嫁接栽培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对其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栽培极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和死株率,在现实生产中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鄯善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偏东的吐鲁番盆地,远离海洋、群山环绕、地貌复杂,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夏热(7月平均气温29.2~33℃,曾出现过48℃高温),冬冷(1月平均气温-11℃~10℃,最低气温出现过-29.7-28.7℃),春旱干燥(年降水量为17.6-25.3mm,但蒸发量极大,为2751-3216.6mm),  相似文献   
17.
苦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苦瓜10个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瓜长、单瓜质量等2个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前期产量、瓜形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始收期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第一坐瓜节位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结果数和单瓜质量2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因此,可以作为苦瓜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8.
嫁接对苦瓜疫病抗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籽南瓜、黑皮冬瓜、瓠瓜和威龙1号(白籽南瓜)作砧木,研究了苦瓜嫁接成活率,以及嫁接对植株生长、疫病控制效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砧木与湘早优1号苦瓜接穗嫁接亲和,嫁接对植株叶绿素含量、果实产量和品质没有影响,对疫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其中以威龙1号嫁接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8 %,疫病发病率仅为1.7 %,病情指数为3.4,产量比自根苗对照增加63.2 %。  相似文献   
19.
从哈密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多种细菌,通过试验室拮抗试验和日光温室大田试验来筛选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品种,为哈密瓜枯萎病生物防治提供初步的参考。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25个菌株中,对哈密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有18种,将这18种进行复筛,得到6个菌株进行大田防治试验,其中S-1、H-10和K-16的发酵液对哈密瓜枯萎病防治效果良好,防效分别为82.3%、81.5%和79.6%;而这3株菌株发酵液防治后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6.8、21.2和24.5,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和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哈密瓜枯萎病病株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得出其病原菌为尖镰孢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对其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和产孢量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该病原菌整个生理过程中的最适温度为29~31℃,最适pH值为5.6~6.8之间,光照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