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该文基于金坛区碳汇监测山区调查点范围内,第250,77号国外松林小班的LiDAR数据和样地实测数据,利用冠层高度模型与点云分割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单木识别,以实测胸径作为因变量,估测树高作为自变量,通过建立非线性回归方程的方式进行林分胸径反演和公顷蓄积量估算.结果表明:机载LiDAR估测的国外松数据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设置3组反演模型并进行方程优选,确认当LiDAR估测树高范围在14—22 m时,推荐y=-2.1849x2+13.569x-17.605(R2=0.8063)作为胸径反演最优方程.将250号LiDAR估测树高代入方程反算胸径,并根据《江苏省主要树种一元材积表》计算公顷蓄积量,获LiDAR估测胸径为26.6 cm,估测公顷蓄积量为157.2 m3/hm2,估测精度符合《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中的允许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12.
观赏海棠不同叶位色彩特征及特异种质挖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rite色差仪对62份观赏海棠种质的1年生嫁接苗上、中、下叶位的叶片色彩进行测定,研究生长季内不同叶位的叶片色彩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了观赏海棠叶色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优良观叶品种。(1)基于L*、C*、h°构建了不同叶位CIELCH色空间三维动态分布图,发现所有品种上位叶的色彩最为丰富,L*、C*、h°位点最为分散;中位叶的色彩有所淡化,L*、C*呈持续下降趋势,h°呈增大趋势;下位叶的色彩变为深绿,L*、C*位点最低,h°位点最高。(2)基于5月上位叶色彩参数(L*、a*、b*),构建了叶色聚类分析树状图,发现在欧式距离12.5水平上62个海棠品种划分为2大色系类群和5个子色系类群,即绿色系(含深绿色、褐绿色和亮绿色3个子色系)和红色系(含紫红色和红棕色2个子色系)。(3)基于聚类分析结果以及色彩参数分别构建了观赏海棠绿叶种质评价体系和红叶种质评价体系,发现‘迎春雪’、‘金雨滴’和多花海棠叶色亮丽,色彩整齐性较高,是优良的绿叶观赏品种;‘完美紫色’、‘紫宝石’、‘宝贝’、‘红衣主教’具有优异的红叶观赏特性,叶红,色彩整齐性,稳定,是优良的红叶观赏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给观赏海棠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日本海棠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对其花粉活力展开了研究,探讨并观察了观赏海棠花粉离体萌发条件和花粉萌发过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蔗糖、硼酸、硝酸钙的处理浓度分别为10%、0.02%(其萌发率与0.04%浓度处理的无显著差异)、0.02%(其萌发率与0.01%浓度处理的无显著差异)时,日本海棠的平均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最高值分别达到55.2%与853.11μm、54.4%与595.07μm、37.6%与713.74μm,显著高于同一试验因素下的其余各处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0%蔗糖+0.02%硼酸+0.04%硝酸钙的组合培养基为日本海棠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以此培养基培养的日本海棠其平均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分别达到70.1%和777.02μm,显著高于除以(10%蔗糖+0.01%硼酸+0.03%硝酸钙)组合培养基处理以外的其他组合培养基处理。在日本海棠花粉离体萌发过程中,培养第1个小时内花粉未萌发,培养2~4 h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速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达23.4%/h及259.01μm/h,培养8 h后,其萌发速率趋于平稳,培养12 h后,其花粉管生长速度趋于平稳。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海棠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0%蔗糖+0.02%硼酸+0.04%硝酸钙)组合培养基,以此组合培养基培养2~4 h其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生长速率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5年生观赏海棠‘高原红’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花粉离体培养、荧光显微技术等研究了‘高原红’花粉的形态、生活力及贮藏特性,分析了花粉离体培养基成分、离体与活体萌发的区别及花粉贮藏过程中活力的变化。探讨了花粉萌发及贮藏特性,旨在为揭示花粉萌发特性、建立花粉贮藏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硼酸与蔗糖溶液均对‘高原红’花粉萌发有显著的影响,单因素最佳培养基为10%蔗糖溶液;离体与活体花粉在萌发时间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离体萌发较快于活体萌发,且活体萌发中花粉管在授粉后第8—12 h为快速伸长期;花粉贮藏过程中,室温(17—20℃)下贮藏的花粉活力急速下降,花粉管长度与4,-20℃及-70℃时差异显著,4℃下贮藏的花粉离体萌发率同样呈急速下降的趋势,与-20,-70℃时差异显著,而-20℃与-70℃下贮藏的花粉其离体萌发率之间与花粉管长度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在我国推广应用以来,1GL—60型旋耕机一直是其主要配套机具。该机具问世后,一直没有得到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6.
一、低温条件下使用汽车的特点1.发动机启动困难。一般气温在-10-15℃范围时,汽车启动则有一定困难。当气温降至- 40℃以下时,不经预热,则根本无法启动,发动机低温条件下难以启动的主要原因:一是润滑油粘度增加,加大了曲轴的旋转扭矩,使发动机启动转数降低;二是随着外界温度的降低,燃料的粘度和密度均  相似文献   
17.
1GL-60型旋耕机的改进设计姜文龙(江苏悦达实业集团)自1970年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在我国推广应用以来,1GL-60型旋耕机一直是其主要配套机具。该机具在我国问世后,一直没有得到更新换代。该机具主要性能参数:耕幅60cm,最大耕深12~14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扬州地区主栽的5个抗性较强的海棠品种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及评价,为进一步开发海棠果实的应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X-Rite SP64型色差仪、分析天平、游标卡尺、PR-101α全糖仪、蒽酮比色法等测定金丰收、红珠宝、红哨兵、冬金和冬红5个海棠品种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及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对其果实的色度值(L*,a*,b*)、单果重、果梗长和粗、果实横径和纵径、果皮及果肉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糖酸比等16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5个海棠品种果实品质相差明显,金丰收海棠果实颜色最亮,冬红海棠果实颜色最暗;红哨兵海棠单果重及果实橫、纵径最大,果梗粗,果实硬度小;红珠宝海棠单果重及果实橫、纵径最小,果梗较细,果实硬度大;冬红海棠果实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红珠宝海棠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和固酸比均最低;红哨兵海棠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和固酸比均最高。16个品质指标的部分指标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和负相关;合成合理—满意度排序为金丰收红珠宝红哨兵冬金冬红。【结论】5个海棠品种果实品质差异明显,从内在品质来看,红哨兵和冬红果实更适合于鲜食或产品加工,金丰收、红珠宝和冬金果实可用于园林观赏;从最终满意度来看,金丰收、红珠宝和红哨兵整体性状最佳,适于扩大面积栽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机载LiDAR技术对江苏连云港南云台林场杉木人工林进行林分因子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和含碳系数,运用生物量方程法估测生物量和碳储量,旨在为杉木林经营管理和开展固碳增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y=4.6642e0.1237x(R2=0.8012)为胸径优选反演模型;2)杉木人工林碳储量随径级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其地上碳储量(4.31~72.79 t/hm2)显著高于地下碳储量(1.17~21.44 t/hm2),在全株碳储量(5.48~94.23 t/hm2)中占绝对优势;3)对比不同径组间全株碳储量倍数关系,中径组是小径组的3.4倍;大径组是中径组的2.68倍;特大径组是大径组的1.89倍,碳储量增速随径级增大呈逐渐降低趋势;4)从杉木碳储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来看,树干和树枝中的碳储量随径级的增加而增多,叶片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20年常州市金坛区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以GIS为平台,将上述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进行融合研究,在厘清林地、草地、湿地与其他土地范围界线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技术对林草湿图斑进行属性更新,形成金坛区林草资源“图数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