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当前我国水果进出口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水果进出口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当前水果外贸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2.
为梨树白粉病抗病基因定位和筛选奠定基础,采用田间自然发病调查法,调查‘早酥梨’ב黄冠梨’杂交F_1代215株实生树和‘锦丰梨’ב黄冠梨’杂交F_1代362株实生树的叶片白粉病发病情况,并分析两个黄冠梨杂交后代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调查区梨树白粉病发生较严重且均匀,感病对照‘苹果梨’两年感病指数分别为63.78和62.78,平均感病指数为63.28±0.71,经鉴定,梨树白粉病病原菌为梨球针壳(Phyllactinia pyri);调查发现,‘早酥梨’高感白粉病,‘锦丰梨’感白粉病,而‘黄冠梨’抗白粉病,‘早酥梨’ב黄冠梨’杂交F_1代白粉病发病率为100%,平均感病指数为23.59±3.03,低于中亲值,遗传传递力为59.78%,变异系数为92.31%;低于低亲值的实生树118株,占54.88%,抗病植株最多,占33.02%;‘锦丰梨’ב黄冠梨’杂交F_1代白粉病发病率为98.34%,平均感病指数为15.17±4.71,低于低亲值,遗传传递力为56.46%,变异系数达到111.16%,低低亲植株有257株,占70.99%,高抗植株最多,占41.71%。F_1代群体均表现出低亲遗传倾向。  相似文献   
63.
梨品种果实制汁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梨5个种类,61个品种果实制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梨和白梨品种制汁褐变程度较轻,其中丰水梨几乎不褐变;脆肉型品种适合制清汁,软溶质品种适合加工浊汁,但有些软溶质品种亦可制清汁;原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范围为9.1%~18.3%,平均值为13.1%,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范围为0.10%~1.60%,平均值为0.45%;出汁率各系统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变化范围22.3%~84.6%,平均值为54.1%,按系统排列顺序为:砂梨>白梨>种间杂种>西洋梨>秋子梨。综合评价,我国原产的秋子梨品种安梨,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酸度均较高,果汁风味浓郁,且该品种丰产、抗病、耐贮运,是制梨汁的理想品种;花盖、锦香、大南果、八里香、华金和锦丰梨,加工制成的果汁风味浓,口感好,受欢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潜力。  相似文献   
64.
早金香梨抗黑星病鉴定及组织结构与抗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早金香梨新品系进行了人工接种梨黑星病病菌试验,鉴定结果为早金香梨高抗梨黑星病,为以后梨抗病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其叶片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早金香梨叶片的栅栏组织为2层、较厚,海绵组织致密,表皮蜡质也较厚,推断这些特性决定了黑星病菌分生孢子不易侵入叶片内部,起到了抵抗黑星病菌的作用,因而早金香梨不易感病,为梨抗黑星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为了进一步探讨梨生根的影响因素,试验采用了四种不同的梨实生苗(分别为实生杜梨:杜梨1,杜梨2,杜梨3和实生山梨:内蒙山梨)进行继代增殖和生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6-BA和IAA未对梨试管苗的增殖系数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根的诱导阶段,IBA浓度为0.3 mg·L-1时,蘸根时间对内蒙山梨(试验1)和杜梨3(试验2)产生了显著影响,分别增加了41.3%和降低了33.4%。在试验2中,当蘸根时间为10 s,IBA为0.3 mg·L-1时,杜梨1生根率显著高于IBA浓度为0.2 mg·L-1的生根率46.7%。将梨试管苗在未转入不含激素的培养基、未蘸根、诱导培养基为1/2 MS+0.2 mg·L-1 IBA条件下进行直接生根培养,四种梨的生根效率显著降低。试验采用的诱导生根培养基1/2 MS+0.2,0.3 mg·L-1 IBA,四种梨试管苗的生根效率位于40%-90%之间,不同的梨试管苗之间的生根率不同,用IBA蘸根来刺激根系,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根效率。  相似文献   
66.
以‘中矮1号’等优异矮化资源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和实生选种的方式筛选出了40份矮生优株,对这些优株的矮生性状和矮化潜力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分析了砧木矮生性状与其矮化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40份矮生优株作中间砧嫁接‘早酥’梨,均具有一定的矮化效果,其中,5个株系的矮化程度大于80%,被评价为乔化砧木类型;26个株系的矮化程度在60% ~79%之间,被评价为半矮化砧木;10个株系的矮化程度在40% ~59%之间,被评价为矮化砧木。供试砧木的株高、节数、基径粗度和节间长度等性状与砧木对接穗的矮化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以砧木的株高和节间长度与接穗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可以其共同作为矮化砧木的预选参数。从所获优系的亲本来源来看,‘早酥’和‘圆黄’梨是选育优良矮生品种和矮化砧木的良好非矮生型亲本。  相似文献   
67.
‘中梨玉脆3’是从以‘八月红’为母本,‘红香酥’为父本获得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梨新品种。树势中庸,树姿半直立。果实纺锤形,平均单果质量229 g,果皮绿色,果肉白色,肉质细脆,汁液多,风味淡甜,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76%,果肉硬度6.92kg·cm-2。在辽宁兴城地区,果实8月中下旬成熟,发育期为100 d左右。以短果枝结果为主,丰产稳产,盛果期产量约为38 700 kg·hm-2。  相似文献   
68.
【目的】明确梨ARF转录因子在梨基因组中的数量、结构和组织表达差异,为揭示ARF转录因子在梨树生长素信号途径及在矮生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苹果、拟南芥等植物中的ARF转录因子基因,利用BLAST软件鉴定梨基因组中的ARF。采用SMART、PROSITE、WebLogo 3、DNAMAN 5.0、MEME、GSDS 2.0和MEGA 5.1等软件对其蛋白和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PCR方法检测梨ARF在矮生梨‘中矮1号’不同组织器官及3个不同生长势梨品种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鉴定得到31个梨ARF,所有PbARF蛋白均含有1个Auxin_resp结构域和1个B3结构域,除PbARF11、12、24、25和26外,其他序列的C末端还存在一个PB1(AUX_IAA)结构域。保守元件分析表明,PbARF基因家族包含15个保守元件,并非每个蛋白均含有所有保守元件。分组鉴定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PbARF蛋白可以被分为4组。基因结构分析表明,PbARF基因家族成员由2-15个外显子组成,基因结构进化高度保守。qPCR结果显示,所有PbARF在‘中矮1号’根、韧皮部、木质部、叶、花和果实中均有表达,表达模式各有不同,PbARF29在3个梨品种韧皮部中的表达表现出植株越矮表达量越高的趋势,PbARF16、17、18、27等4个基因在3个梨品种木质部中的表达表现为植株越矮表达量越低的趋势。【结论】梨基因组中含有31个ARF基因家族成员;所有PbARF蛋白均含有Auxin_resp和B3两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PbARF结构进化高度保守;所有PbARF在‘中矮1号’不同组织器官、基砧杜梨根系及3个梨品种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均有表达,其中,PbARF2916、17、18、27等5个基因的表达可能与梨树植株的高矮有关。  相似文献   
69.
概述了河北省曲阳县梨树产业发展现状。针对曲阳地区的梨园主要为老梨园、栻培管理方式落后、果实品质差、市场售价极低、果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较低、没有梨加工企业等问题,提出了通过发展现代果业,引导当地梨果业走上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之路,使果业增效、果农增收,同时促迚当地梨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0.
果树矮化砧和矮化中间砧的致矮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长兰 《中国农学通报》2000,16(3):31-32,70
果树矮化砧和矮化中间砧的应用是实现果树矮化密值栽培的重要手段.矮化砧木和矮化中间砧致矮机理的研究无疑对其栽培应用及进一步筛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在同一类型矮化砧和矮化中间砧上常常得出一些表面看似不同的研究结果,并据此得出一些相互矛盾的研究结论.经过深入分析发现这些研究结果并不是完全相互矛盾的,而是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而这3个方面间也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提出了关于果树矮化砧和矮化中间砧的致矮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