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65篇
综合类   59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近几年调研发现,美国、法国、新西兰及日本等世界苹果产业强国,普遍采用市场化的体制与机制、工业化的思路、理念和措施来经营、管理现代果业,全面实现了良种化、多样化、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设施化、技术简化、水肥一体化、生草化、信息化、安全化、组织化、一体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在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苹果产业项目、山东省财政支持技术推广项目、农业部水果标准园创建项目及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水  相似文献   
12.
 用丰度为93.3%的H#+(10)#-3BO#-3于1991年秋施2.0mgB·kg#+(-1)土以及1992年春分别施B2.0、1.2和0.8mg·kg#+(-1)土。在主要物候期测细根、果实(或花)、短枝大叶、果台副梢叶、土壤(有效硼)的全硼与Bdff%,结果表明:1.秋施#+(10)B,翌年土壤的有效硼与Bdff%低于相同剂量春施#+(10)B,花与短枝大叶的Bdff%在开花期比春施高8~10倍,春施#+(10)B主要积累在根中。2.随着施#+(10)B量增加,细根中全硼与Bdff%增加,但不成比例;施1.2 mg·kg#-(-1)与2.0 mg·kg#-(-1)的地上部器官差异不明显,由开花期转至新梢旺长期,细根中的Bdff%约下降40%,而幼果提高5~7倍。3.土壤中有效硼与Bdff%随施#+(10)B量增加而提高,随时间推移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按照适应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了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路、目标、基本规格,培养方案改革的内容、特色及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桃、草莓、板栗和平邑甜茶4个树种为试材,对水分胁迫下其叶片、茎以及根中甜菜碱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各树种的叶片、茎和根中都有一定量的甜菜碱,不同树种、同一树种的不同器官甜菜碱的含量均不同;板栗的甜菜碱含量最高,平邑甜茶的含量最低;叶片的甜菜碱含量最高,根部的含量最低。水分胁迫下,各树种的甜菜碱含量都显著增加,不同树种变化幅度不一。胁迫程度不同,甜菜碱含量的变化趋势也不同。轻度水分胁迫下,平邑甜茶增幅最大,其次是桃和草莓,板栗增幅最小;中度水分胁迫下,平邑甜茶的增幅最大,其次是板栗、桃、草莓。  相似文献   
15.
 以8年生‘嘎啦’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了相同施氮量下其对一次和分次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与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一次性和分次施肥处理,果实成熟期植株各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差异显著,分次施肥处理各器官Ndff显著高于一次施肥处理。分次施肥处理,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果实和根系的Ndff均低于一次施肥处理,但在果实成熟期均高于一次施肥处理。果实成熟期测定,生殖器官分配率最高,营养器官和贮藏器官均较低,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分次施肥处理15N利用率为32.2%,显著高于一次施肥处理(23.34%)。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及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通过大量田间采样分析了山东省三种主要土壤类型苹果园土壤的有效养分状况及其分布特点 ,结果表明 :三种土壤类型果园土中有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大 ,棕壤富磷贫钾 ,潮土富钾贫磷 ,褐土介于二者之间 .不同土层间有效养分含量有较大差异 ,表层土 (0~ 2 0cm)含量最高 ,底层土 (4 0~ 60cm)含量最低 ;丰产园三土层间有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少 ,低产园差异较大 ;丰产果园三土层氮磷钾比例的平均值为 :0~2 0cm1∶0 .53∶1 .59;2 0~ 4 0cm为 1∶0 .53∶1 .69;4 0~ 60cm为 1∶0 .51∶1 .72 .与 1 0年前相比 ,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有效氮磷钾含量增加 ,其中磷钾增幅较大 .  相似文献   
17.
【目的】矮化中间砧是目前我国苹果栽培中主要的致矮手段,但在提早结果的同时存在树势早衰的现象,而有关矮化中间砧的果树氮素需求规律及其氮素与树体生长和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研究氮素施用量对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的生长、氮素吸收利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以期为苹果矮化中间砧的果树栽培中氮肥的科学施用和高效利用以及防止树体早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以三年生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Borkh cv.Fuji/SH6/M.hupehensis Rehd)为试材,于春梢萌芽前,设置3个氮肥施用水平(N 50、100、200 kg/hm2,分别以N50、N100、N200表示),同时每棵树施15N-尿素0.5 g。于春梢旺长期、春梢缓长期,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茎尖和细根的激素含量;植株停止生长时,测其春、秋梢长度,并整株解析,称量各部分鲜重、干重,测植株全氮及其15N丰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与植株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密切相关,春、秋梢长度、树体鲜重及植株全氮均以N50处理最低,N100次之,N200最高,但15N的利用率趋势正好相反,为N50N100N200;细根鲜重以N100处理(34.06 g)最高,N200(28.36g)次之,N50(22.47g)最低。施氮水平对茎尖和细根的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s)、脱落酸(ABA)和吲哚乙酸(IAA)的含量变化及其比值有较大影响。春梢旺长期和春梢缓长期茎尖、细根中的IAA和GA含量均为N50N100N200,而ZR和ABA的含量则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N50N100N200;春梢缓长期与春梢旺长期相比,除细根中GA含量(N50、N100、N200处理分别为5.13、5.68、6.17 ng/g,Fw)有所升高外,各器官的IAA、GA、ZR的含量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显著;两时期茎尖和细根的ZR/GA、ABA/GA比值均以N50处理最大,N100处理次之,N200处理最小;同一器官不同处理间(IAA+GA+ZR)/ABA比值也存在差异,N20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氮肥施用量在50 kg/hm2到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的生长促进型激素含量、植株全氮和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但15N利用率显著降低,且ZR/GA、ABA/GA比值逐渐降低。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N100 kg/hm2是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的适宜施氮量,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促进细根生长,同时可延缓树势衰老,促进成花,保证苹果矮化密植集约化栽培中的氮肥充足和均衡供应。  相似文献   
18.
红星苹果的营养诊断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姜远茂  顾曼如 《园艺学报》1995,22(3):215-220
通过测定山东省三种土壤类型‘红星’苹果园耕层上和叶片的养分含量,运用DRIS、M—DRIS和DOP法对山东省红星苹果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三种土类的耕层土和叶养分含量差异显著。棕壤土苹果叶内最缺的养分是钾,褐土最缺锰和钾,潮土最缺锰和氮。三种土类相比,潮土苹果叶内的元素最不平衡。本文还讨论了诊断结果与测试结果间的关系及三种诊断方法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肥料袋控缓释对草莓N素利用率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鬼怒甘草莓为试材,应用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肥料袋控缓释对设施促成栽培草莓氮素利用率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肥料袋控缓释处理比同剂量散施处理氮素利用率提高1倍以上,肥料回收率增加1.7倍,产量约增加0.5倍;在田间条件下,袋控缓释处理比同剂量分2次(定植与开花前)施用,总产量提高12%左右,但前期产量约下降10%。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苹果园肥料施用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东省胶东半岛、鲁中南地区和黄河故道地区苹果主产区的肥料施用现状以及其它管理措施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山东苹果生产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农户经营规模较小,果园立地条件差,苹果品种组成过于单一,果园有机肥投入不足等。山东不同苹果产区的区域间氮、磷、钾肥施用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山东省苹果施肥现状提出了合理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