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65篇
综合类   59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以矮化苹果砧木M9T337幼苗为试材,设置4个氮水平(N 0,150,300,450 mg/kg,分别以N0、N1、N2、N3表示)和2个磷水平(P_2O_5 100,200 mg/kg,分别以P1、P2表示),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苹果砧木幼苗生长、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果园磷肥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配施显著影响M9T337幼苗生物量及根系形态,以N2P2处理效果最佳,其次为N1P2处理。植株磷素积累量及磷肥利用率分别在N2P2、N2P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同一磷水平下适量增氮可促进幼苗对磷素的吸收,有效提高植株磷肥利用率。高氮处理(N3P1、N3P2)显著抑制幼苗对土壤磷素的吸收,不利于砧木幼苗的生长。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主要受施磷量的影响,在N2P2处理下达到最大,为27.86 mg/kg;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在N2P1处理下最大,为2.12 mg/(g·d)。与单施磷肥相比,氮磷配施增加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Ca_8—P、Al—P所占土壤磷库的比例,降低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Ca_(10)—P比例,Ca_2—P的比例也有所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Ca_8—P、Al—P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均在N2P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Ca_(10)—P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Fe—P、O—P含量在不同施氮量下则无明显变化趋势。合理的氮磷配施可通过改变土壤无机磷库组成,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促进砧木幼苗的生长和对土壤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42.
从连作苹果园健康苹果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苹果连作障碍镰孢属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XC1,该菌对尖孢镰孢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79.83%.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gyr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目前菌株XC1已保藏于中国微生...  相似文献   
43.
为明确矮化中间砧苹果树合理的施肥位置,减少氮肥的浪费.试验于2018年和2019年,以'烟富3'苹果/SH6/八棱海棠为试材,借助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萌芽前在树冠投影范围距树干由近及远的3个水平距离——内环、中环和外环施氮对新梢旺长期细根和土壤15N分布、树体15N吸收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各处...  相似文献   
44.
硼对平邑甜茶幼苗硝态氮吸收、利用及分配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  田歌  刘晶晶  于波  葛顺峰  姜远茂 《园艺学报》2017,44(7):1244-1250
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运用~(15)N同位素示踪和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不同供硼(硼酸0、1.0、2.0、3.0、4.0、5.0和6.0 mg·L~(-1))水平对平邑甜茶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 mg·L~(-1)硼酸处理的幼苗根系活力及根系形态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幼苗的全氮量及~(15)N吸收量增幅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4%和75.0%。随供硼水平的增加,植株氮素利用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0 mg·L~(-1)硼酸处理时最大,为14.8%,是对照的1.8倍。施硼处理对幼苗的~(15)N分配率有一定的影响,3.0 mg·L~(-1)硼酸处理的根系~(15)N分配率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非损伤微测结果显示,3.0 mg·L~(-1)硼酸处理时,平邑甜茶根系对NO_3~-有强烈吸收且内流速度达到最大,在缺硼和高硼(硼酸0和6.0 mg·L~(-1))处理时有明显外排趋势。因此,3.0 mg·L~(-1)硼酸处理最有利于平邑甜茶根系的生长、根系活力的提高和氮素的吸收利用,而低硼和过量供硼均会抑制根系生长及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45.
苹果园春季土施尿素的利用及其在土壤中的累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林  姜远茂  彭福田  张序  房祥吉  李洪波 《园艺学报》2009,36(12):1805-1809
 以7年生嘎拉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 利用15N示踪技术, 研究了苹果生产体系中氮素年周期 的利用、残留、损失及在土壤中的迁移动态。结果表明, 对春季土施尿素的利用率盛花期较低, 为11.38% , 至采收后达到最高。土壤氮素残留率盛花期最高, 为57.10% , 果实采后残留率最低。年周期中各土层氮素残留量不同, 盛花期20~40 cm土层残留量最高, 采收后最低, 0~20 cm土层在新梢旺长期残留量最高, 果实成熟期最低, 而40~60 cm土层在果实膨大期残留量达到最高, 在采收后0~20 cm土层残留有所增加, 其余各土层残留量均达到最低值。氮素损失与土壤残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氮素损失率在盛花期最低为31.53% , 随物候期的推迟逐渐升高, 在果实采后高达58.40%  相似文献   
46.
苹果园土壤营养诊断采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山东烟台地区代表性的红富士苹果园内,通过随机设置采样点及同一采样点不同位置取样,测定土壤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状况,探讨不同采样方式及相同采样点数条件下不同混合方式之间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果园中同一采样点不同采样位置之间土壤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在误差范围内,设置7个采样点就能够反映土壤养分的真实状况。设置7个采样点的前提下,不同取样方式之间土壤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果园面积为666.7 m^2时,设置呈“Z”字型的7个采样点,能够真实反映果园土壤养分的丰缺程度。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喷施不同钙肥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12年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于2011年盛花期(5月10日)、新梢旺长期(6月11日)、花芽分化期(7月10日)、果实膨大前期(8月7日)、果实膨大后期(9月7日)、果实成熟期(10月11日)7个时期采样并测定。[结果]在同一生理期内,SPAD值含量变化规律一致:以CK值最低,各处理大于CK,且各处理间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从盛花期(5月)至果实采收后(11月),各处理SPAD值含量变化规律也一致,即由盛花期至果实膨大前期SPAD值含量逐渐升高,在果实膨大期至果实成熟期达到最高范围,果实成熟期后逐渐降低;各处理提高和维持SPAD值含量效果最佳为处理2、5(分别喷CaNO3、新禾丰果蔬钙肥)。喷施钙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富士苹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单果重、套袋数目、单株产量等各项指标,但不同类型叶面喷施钙肥对提高富士苹果不同品质指标的效果也不同,其中处理4[喷施众德(康朴盖美膨)]对提高富士苹果品质效果最佳,处理3、8对提高其产量效果最好。各处理果实中元素含量顺序均表现为:K含量最高,其次是N、P,其他中、微量元素含量由大到小顺序分别为Mg、Ca、Fe、B、Zn、Cu。以Ca元素为中心,与果实品质、贮藏性密切相关的K、Mg与Ca呈正相关,其他各元素(除Cu外)与Ca也均呈正相关,其中Ca与K相关系数为0.74**,达极显著相关。各元素(除K、Cu)与果实硬度均呈正相关但均不显著;各元素(除Cu、Zn、B)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正相关,但仅Ca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与可溶性糖含量正相关性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74**;各元素(除Cu)与单株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Ca、Mg与单株产量间正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80**。[结论]喷施钙肥能够显著提高富士苹果品质和同时对果实中各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48.
【目的】中国苹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氮肥施用量偏高。本研究为苹果生产上合理应用秸秆和生物质炭来提高土壤缓冲性能和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两年生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标记示踪技术,研究添加秸秆和生物质炭对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植株生长及氮素转化(树体吸收、氨挥发、N2O排放和土壤残留)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对照(CK)、单施氮肥(N)、施用氮肥并添加生物质炭(N+B)和施用氮肥并添加秸秆(N+S)。【结果】不同处理的土壤容重在0-5 cm和5-10 cm两个土层中的变化趋势一致。CK与N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N+B和N+S处理;两个添加外源碳的处理间,N+B处理的土壤容重显著低于N+S处理。与N处理相比,N+S和N+B处理的0-5 cm和5-10 cm两个土层的容重分别降低了0.06、0.09 g•cm-3和0.07、0.11 g•cm-3。与CK(18.32 cmol•kg-1)和N(19.61 cmol•kg-1)处理相比,N+S(22.27 cmol•kg-1)和N+B处理(25.35 cmol•kg-1)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并且以N+B处理效果较好。3个施氮处理间植株总干重、15N积累量和15N利用率均以N+B处理最高,N+S处理次之,N处理最低。与CK相比,3个施氮处理(N、N+S和N+B处理)的氨挥发量均显著增加。与N处理相比,添加外源碳的两个处理(N+S和N+B处理)显著减少了氨挥发损失量,以N+B处理减少幅度最大。与CK相比,3个施N处理(N、N+S和N+B处理)的N2O排放量均显著增加,以N+B处理最高,其次为N+S处理,N处理最低,可见添加外源碳的两个处理的N2O排放量均有所增加,但3个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去掉CK本底值后,N、N+S和N+B处理的氮素总气态损失量(氨挥发+N2O排放)占施氮量的比例分别为6.54%、4.33%和3.04%。可见,添加秸秆和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氮素气态损失,以N+B处理效果较好。耕层土壤(0-50 cm)的15N残留量以N+B处理最高,N+S处理次之,N处理最低;而深层土壤(50-100 cm)则以N处理最高,N+S处理次之,N+B处理最低。3个施氮处理间,N回收率(树体吸收+土壤残留)以N+B处理最高,为42.26%,其次为N+S处理(37.22%),N处理最低(31.54%);N损失率以N处理最高,为68.46%。其次为N+S处理(62.78%),N+B处理最低(57.74%)。【结论】添加秸秆和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促进了苹果植株生长和对肥料氮的吸收,增加了土壤对氮的固定,减少了氮肥的气态损失,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其中以添加生物质炭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9.
以4年生盆栽沾化冬枣树为试材,研究其对萌芽前土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沾化冬枣萌芽前施^15N-尿素,根系吸收^15N-肥后优先分配到贮藏器官(包括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中,然后外运用于植株新生器官(包括枣吊及其叶片、新生营养枝、细根和果实)建造,与贮藏氮利用特性相似;果实采收后,树体内的^15N-开始向贮藏器官回流。萌芽前施的^15N-尿素根系吸收后,^15N-在树体内的运转分配主要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转移。幼叶期解析时,^15N-在贮藏器官粗根和主干木质部中的分配势(Ndff%)最强;盛花期解析时,^15N-在枣吊叶片(包括花)中的分配势最强;果实速长期解析时,^15N-在果实中的分配势最强;果实采收后解析时,^15N-在根系中的分配势最强。随着冬枣生长发育,植株对^15N-尿素的吸收利用率逐渐上升,在果实速长期时达到最高,采果后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50.
栖霞市苹果园养分投入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栖霞市苹果园养分投入状况,本研究对栖霞市苹果重点镇75个苹果园的立地条件、面积、主栽品种、树龄、产量和肥料施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果园土壤酸化现象严重,平均pH为5.21;有机质含量为12.34 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分别为137.38,91.17和277.83 mg/kg。果园666.7m2平均产量为3 628 kg,最高达5 533 kg;果园无机养分投入量非常高,666.7m2施用N、P2O5、K2O分别为90.03、73.87、83.68 kg,而有机肥施用量偏低,仅为373 kg,且农家肥施用较少,大部分为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