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课堂内容的延伸等方面阐述了对制药设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农业类院校动物药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2.
为阐明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无机氮空间分布的影响,确定有利于有效氮素循环的最佳密度,选择密度为350、750、850、1000、1200和2970株·hm-2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测定分析了土壤矿化氮质量分数与净氮矿化速率.结果表明:随着樟子松造林密度增大,土壤NH+4-N、NO-3-N和矿质氮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少,在1000株·hm-2时达到峰值;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先增后减.土壤NH+4-N、NO-3-N、矿质氮质量分数主要集中在0~20 cm,呈现出表聚性.随着土层加深,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均逐渐减小,40~100 cm土层显著小于0~40 cm.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氮矿化指标与人工林株高、枯落物厚度及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碱解氮(AN)质量分数相关关系显著.通过RDA分析发现,土壤全氮、有机碳能够作为土壤氮矿化过程中的主要养分指示因子.由此表明,不同密度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具有不同的氮矿化特征,合理的造林密度对沙地土壤有效氮质量分数有积极影响,造林密度为1000株·hm-2时,土壤氮有效性最优.  相似文献   
63.
以红菊芋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菊芋全生育周期的器官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以及光合性能指标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器官生长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均在苗后第56天之前变化缓慢,之后迅速上升,第126天达到峰值,之后开始迅速转向块茎生长,块茎干物质积累则经过了块茎形成、块茎形成与膨大并行、块茎迅速膨大3个阶段,峰值出现在第161天(298.15g·株-1);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在出苗后第56天之前变化缓慢,之后呈对数式生长,相关性都极显著,第126天达到峰值,分别为6.55和401 016m2·d-1·hm-2,之后迅速下降;叶绿素相对含量在地上部干物质开始向块茎转移前有高峰出现,峰值为38.4。可以将整个生长期分为出苗期、快速生长期和块茎膨大期等3个阶段。  相似文献   
64.
许多植物能够产生抗真菌的次生代谢物。这些物质有的存在于健康的植物体中,属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组成成分,称为预先合成的抗真菌物质;有的在健康的植物体中不存在,而是做为植物防御反应的一部分,在受到病原体攻击时诱导合成,称为植物抗毒素。研究表明,预先合成的抗真菌化合物可能是植物防御潜在病原真菌侵染的第一道化学屏障。文中综述了三类预先合成的抗真菌物质异羟肟酸、葡萄糖异硫氰酸盐和生氰糖苷在植物病害抵抗中的角色及其机制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分析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济源市地下害虫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迎迎  孔涛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213-213,217
济源市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对农作物的种子、地下根、茎等造成较大危害。对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地下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煤矸石对盐碱土壤绿化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煤矸石对盐碱土壤绿化的改良效果和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将不同用量(0,10%,20%,30%,40%,50%)和不同粒径(小粒径1mm,中粒径1~5mm,大粒径5mm,以及小中大粒径等比例的混合粒径)煤矸石施用于盐碱土壤,进行紫花苜蓿盆栽试验,测定紫花苜蓿株高、生物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煤矸石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的脲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以及紫花苜蓿株高、生物量均随着煤矸石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混合粒径、小粒径、中粒径、大粒径煤矸石处理的盐碱土上述指标分别在20%,20%,30%,40%用量下达到峰值。其中,20%用量的混合粒径煤矸石在盐碱土壤的绿化方面应用效果最好,将紫花苜蓿株高和鲜重分别显著提高了34.86%和45.28%。因而,一定用量的煤矸石可以改善盐碱土壤的生态质量,20%用量的混合粒径煤矸石可以作为盐碱土壤绿化的改良剂。  相似文献   
67.
菊芋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乙醇提取法从菊芋中提取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0℃,70%乙醇,料液比1:20,提取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68.
干旱胁迫条件是矿区生态复垦面临的重要难题。为揭示微生物菌剂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矿区土壤性质及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紫花苜蓿为供试植物,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土壤为基质,在单施哈茨木霉菌(TH)、枯草芽孢杆菌(BS)以及两种菌剂(TH+BS)混施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进行干旱胁迫研究,测定其土壤微生物性质及植物抗逆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重,矿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酶活性逐渐降低。TH、BS的施用总体上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性质。依据土壤综合指数(SQI),BS单施处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土壤微生物性质指标的提升效果最佳,其SQI比CK提高了37.85%,TH单施处理次之,提高了34.94%,TH+BS混施处理最低,比CK提高了20.92%。随干旱胁迫程度加重,紫花苜蓿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持续增多,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经由植物综合指数(PQI)可以发现微生物菌剂的施用能够提高植物抗逆性,BS单施处理的PQI最小,平均值比CK降低了34.31%,TH单施次之,降低了9.56%,TH+BS混施处理最大,比CK降低了6.75%。因此,TH、BS的单施和混施均能提高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69.
采用碱提酸沉法从花生粕中提取花生分离蛋白,用蛋白质提取率作为衡量提取工艺的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pH值、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确定碱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g∶10 mL、pH值10.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花生粕蛋白质最高提取率可达75.88%。在试验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pH值>提取时间>料液比。  相似文献   
70.
白藜芦醇是由植物在遭受“逆境”时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属于非黄酮类的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近年来引起了广大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对白藜芦醇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调节代谢、抗应激、提高免疫力、改善肠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的综述,为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