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利用非线性规划进行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方案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试验费用最小为目的构建目标函数 ,根据区域试验的精度要求构建约束方程 ,提出确定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最佳年份数、试点数和重复数的非线性规划模型 ,阐述了实际应用中确定模型中各项参数以及规划求解的具体方法 ,并以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为例作了分析。同时 ,改进提出反映区域试验精度的综合性指标 ( DRD) ,对相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棉花基因组重复序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棉族基因组中DNA重复序列的划分、特点进行了概括,介绍了重复序列在基因组的作用和棉花重复序列18S—26S rDNA、5SrDNA的同步进化,并对重复序列在起源和进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染色体操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在3N 性状加性-显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3N 胚乳性状的三重测验杂交的分析方法,并对两套 O_2玉米软硬自交系所组配产生的 F_2群体的三个胚乳品质性状硬质度、赖氨酸含量及粗蛋白含量进行了遗传规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胚乳品质性状不仅存在显著的加性或显性效应,还存在显著的基因上位性效应,说明8个供试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3个性状的实际上位性方差σ_d~2占总遗传方差σ_g~2的比率均小于15%,表明了上位性效应对性状遗传的贡献作用不大,8个胚乳性状的遗传主要由加性或显性效应控制。本文还对3N 和2N 模型在三重测交条件下的异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1986年始,以奥帕克玉米的软硬胚乳相近基因型为材料,在与种子幼胚相同的世代上以单粒胚乳分析为基础,采用莫惠栋3N 胚乳模型探讨胚乳硬质度、胚乳赖氨酸含量及胚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奥帕克-2(opaque-2)主基因的修饰基因属多基因系统·位点间上位性互作效应起重要作用。6~9对因子间互作被鉴别出来。比较了采用2N 模型分析3N 性状所带来的偏差。并对胚乳性状遗传特点与模型配合的有关问题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5.
研究表明,位于第七染色体第16位点的隐性突变单基因奥帕克-2(Opague-2,简称 O_2)能使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成倍增长,且有不透明胚乳的表征,便于育种中应用。但O_2玉米籽粒质地疏松、易感病、易破碎不耐贮藏,给生产利用带来困难。我国自七十年代开始利用 O_2基因选育高赖氨酸玉米,已先后育出了几十个优良的 O_2自交系并已初步鉴定出较  相似文献   
26.
以八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考查产量品质等16个性状作亲本间遗传距离研究,同时以相应的杂种一代作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性状间遗传相关的主成分值可以较充分地概括众多育种性状的遗传信息,以主成分为基础的遗传距离可以较充分地反映出亲本间的遗传差异,用类平均法比用最短距离法对亲本进行聚类能较好地反映出亲本间的关系。遗传距离与超标优势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超亲优势这一参数在高赖氮酸杂种玉米育种中无实际利用价值。一个亲本与其它所有亲本的遗传距离的平均(~2)与该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GCA)有曲线关系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2与GCA 呈直线关系,r(~2,GCA)=0.7896(P<0.1121)。直线回归方程为GCA=-0.6341+0.8D~2。~2与由该亲本构成的优良组合的比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r(~2,优良组合比例)=0.9027(P<0.05)。因此可望用~2来预测亲本的 GCA 及获得成功的把握性,从而减少实测配合力的大量繁重劳动,提高育种效率。以单位面积赖氨酸产量为指标能较好地概括高赖氮酸玉米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7.
用高赖氨酸玉米双列杂交材料(亲本自交系数为15)就亲本自交系与 F_1分别进行了通径分析,尝试建立了11个性状的结构图。结果表明:①产量因子中发生早的性状对发生晚的性状,即穗行数对行粒数,穗行数对千粒重,行粒数对千粒重具有负向直接影响;②抽雄期、株高、穗位高对产量因子的决定作用各异,但总的决定作用不大;③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含量不能由抽雄期、株高、穗位高决定;④赖氨酸产量主要由行粒数、千粒重、赖氨酸含量决定。讨论了性状结构通径分析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8.
多年多点区试中一种分析品种稳定性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作物品种多年多点试中几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方差的部分方法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含义,提出以地点内品种×年份(V×Y)和年份内品种×地点(V×S)的互作变异系数来评价品种稳定性,同时以Shukla方法为基础,发展了一套分解V×Y和V×S方差到品种的方法,并以黄河流域棉花区试的一套资料为例进行分析。最后对本文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高油玉米基础群体选择效果的评价及选择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北农大高油(BHO)基础群体的不同选择周期C0,C3,C4,C5,C6,C7和C8,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1992和1993两年进行比较试验,分析了含油量等16个品质和农艺性状,研究了这些性状的动态变化以及含油量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关系,评价了BHO的选择效果,对选择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结果表明:①对BHO基础群体8个周期的选择使含油量从4.81%提高到9.24%,平均每周期提高0.55%。实现遗传力为0.4877±0.02。经8个周期的选择,群体内方差无明显变化,近交水平提高很少。BHO群体仍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改良潜力。②对含油量的选择,也导致BHO群体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显著提高,分别由9.84%和0.31%提高到12.02%和0.38%;产量、百粒重、穗重、穗粒重、株高、穗粗在选择前期(C0~C4)显著降低,以后变化则不显著;蛋白质品质、穗位高、稳行数、行粒数、稳长、出籽率则无显著变化。③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稳重、穗粒重、穗粗、百粒重、产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株高及其它性状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④对BHO采用的选择方法(家系内选择)是合理和有效的,但如果采用综合选择的话,则可使遗传进展提高近10%。  相似文献   
30.
玉米籽粒重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胚乳。玉米的许多重要经济学性状属胚乳性状。胚乳性状的遗传受3N 遗传结构的控制,而胚所发育的性状由2N 遗传结构来决定。长期以来人们用2N 的遗传模型研究着3N 的胚乳性状,而且在许多研究中误把当代植株与其所结种子当作同一世代进行遗传分析,这就给许多关于胚乳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带来根本的偏差。普通玉米的蛋白质品质不佳。奥帕克一2(02)单隐性基因突变体可以大大改善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