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多数板栗园的立地条件较差,推广深翻扩穴、爆破松土、穴贮肥水、覆膜、覆草等方法比较费工、费力。探讨局部高营养改土促根的措施,对加速山区栗园的土壤改良将提供更加简便的方法。为此,1998年应用本所“果树改土养根技术研究”课题组研制的营养调控球,进行了挖穴埋施试验。试验在泰安市郊区下港乡赵峪村进行,栗园系山地梯田,砾质棕壤,土层较薄,肥力差,有水浇条件。试树为12年生石丰,株行距3m×3.5m,树体生长、结果较好。营养调控球的主要成分为有机肥、复合肥、棉籽皮等,各成分按一定比例混匀,加工成煤球状,分1号、2号、3号三种。在树冠…  相似文献   
52.
用郯城9号、5号、13号、16号、313号、317号6个银杏品种进行嫁接试验,嫁接成活率均在83.3%以上,品种间无明显差异,新梢生长量以郯城9号最大为42.0cm,郯城9号等5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均与313号(21.2cm)有显著差异。以郯城9号为试材进行嫁接部位、接穗留芽数、接穗年龄及粗度试验,结果表明:嫁接部位在苗高50~80cm较好,成活率均在85%以上,幼树生长旺盛;接穗留3芽成活率可达90%以上,留单芽成活率仅60%;接穗年龄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接后新梢生长以1~3年生较好;接穗粗度以0.4~0.9cm为好。  相似文献   
53.
泰山板栗优系产量和品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排序法、相对值排序法、平均隶属度法3种评价方法,对23个泰山板栗优系的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量、单粒重、单粒重标准差、含糖量4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方法对泰山板栗优系产量和品质的评价结果有一定差异,认为平均隶属度法是较科学、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4个意大利扁桃品种在山东泰安引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扁桃 ( Amygdaluscommunis L .)又称巴旦杏 ,其种仁畅销国际市场 ,是世界著名干果及木本油料树种 ,发展扁桃生产具有很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探讨意大利引入扁桃品种在山东省的适应性、丰产性 ,发展扁桃产业 ,我所自 1 994年引进国外扁桃良种并进行了丰产栽培技术试验 ,取得了预期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分别设在山东省东平县南屯村、岱岳区北黄村。东平县年平均气温 1 3 .4℃ ,7月份平均气温 2 6.4℃ ,1月份平均气温 -2 .6℃ ,年平均降水量 640 mm,降水多集中在 7、 8月份 ,年日照时数 >2 450小时 ,≥ 1 0℃年…  相似文献   
55.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分子检测方法,以2018年8月分离的SY18毒株P72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MH713612.1)为参考毒株,人工合成质粒标准品,命名为pcDNA3-P72,基于该毒株P72基因序列,在1627~1876 bp处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P72基因的TaqMan探针qPCR方法,并与OIE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进行灵敏度、稳定性和特异性比较.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q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值可达到0.9932,灵敏性最低能检测到10 copies/μL,与OIE引物扩增灵敏度相当,比普通PCR方法高100倍.该方法重复性良好,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这一方法为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快速确诊提供了必要的分子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56.
研究旨在提出适宜北方茶区茶树的扦插繁育技术,为抗寒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无性系茶树品种‘中茶108’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激素种类、插穗状态、浸蘸浓度和时间等因子对茶苗发育和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优组合为A1B3C3D3,即插穗清水浸泡,扦插前浸蘸200 mg/L IBA 30 min,成活率达81.3%;4个扦插因素产生的效应由主到次依次为激素种类、插穗处理方式、激素的浸蘸时间、激素浓度。不同激素种类处理下,地上部发育指标显示IBA+NAA处理有利于叶片数量和干重增长;由茶苗根系发育情况表型观测可知,IBA+NAA处理根类组成较合理,有利于根系中一级侧根、延长根和吸收根的协同生长;由根系发育指标分析可知,IBA+NAA处理最大程度地促进了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生物量的增长。由此确立最优扦插组合为插穗斜削后立即清水浸泡,扦插前用激素组合IBA(200 mg/L)+NAA(200 mg/L)浸蘸30 min后迅速插入基质。在此扦插组合下,27个茶树品种的扦插繁育特性差异较大,扦插成活率最高为91.1%,最低仅为12.17%,高于80%的有11个。研究结果在北方茶树扦插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能够为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7.
本文通过探索唐宋以来各个时期山东和泰山茶栽培的历史与文化资料,认为金朝时期可能是山东和泰山最早的茶树栽培时期,同时梳理出大部分历史文献记载的应该是泰山植物代用茶;泰山茶树引种栽培的明确记载是民国期间。南茶北引成功后,泰山茶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区域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