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为中国野生葡萄的加工利用及种质资源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变叶葡萄、刺葡萄、华东葡萄、桦叶葡萄、毛葡萄、秋葡萄、桑叶葡萄、山葡萄、腺枝葡萄、燕山葡萄和蘡薁等11个野生种98个株系的葡萄果实为试材,以欧亚种品种‘赤霞珠’为对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对不同野生种成熟葡萄果皮中的黄烷-3-醇类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不同野生种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桑叶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含量高于对照,其余野生种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含量低于对照,其中桦叶葡萄和变叶葡萄最低,仅为对照的64%。供试野生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组成与对照相似,均由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棓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成,并以表棓儿茶素和表儿茶素为主;这4种组成单元均可以末端单元和延伸单元的形式参与聚合黄烷-3-醇的形成。11个野生种葡萄果皮中90%以上的黄烷-3-醇类物质以聚合体的形式存在;不同野生种葡萄果皮中聚合黄烷-3-醇的平均聚合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山葡萄果皮聚合黄烷-3-醇的平均聚合度高达50,而桦叶葡萄果皮中聚合黄烷-3-醇的平均聚合度仅为25左右,而其余野生种则介于25—45。对不同野生种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的代谢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毛葡萄和秋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的积累更偏向于F3′5′H代谢路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野生种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而刺葡萄与其他野生种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结论】刺葡萄、桦叶葡萄、桑叶葡萄、山葡萄和腺枝葡萄均有黄烷-3-醇含量高于‘赤霞珠’的株系,这些株系均可作为提高黄烷-3-醇的育种材料。此外,不同野生种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中国野生葡萄种质资源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安和上海两地葡萄根瘤蚜种群周年消长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以来在我国多地发现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 Fitch.)。为了解其种群年增长动态,对西安和上海两地田间葡萄根瘤蚜种群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两地的葡萄根瘤蚜为根瘤型,以孤雌生殖为主,在8—10月出现有性世代更替,田间调查发现少量根瘤蚜有翅型若虫,但未发现有翅型成虫;虫口总量分别在7月和10月出现两次高峰。从11月开始,成虫大量死亡,卵的数量随之减少,种群数量开始下降,逐渐进入越冬休眠状态,1龄幼虫是其越冬的主要形态。春季当地温上升到13.0℃左右时,葡萄根瘤蚜结束休眠,幼虫开始取食,经过几次蜕皮逐渐转变为成虫,进行孤雌生殖产卵。  相似文献   
13.
‘郑葡2号’是以‘红地球’与‘早玫瑰’杂交选育出的中熟鲜食葡萄二倍体新品种。果穗圆锥形,平均单穗质量918.0 g。果粒圆形,紫黑色,平均单粒质量12.0 g,无香味,每果粒含种子2 ~ 5粒,多为3粒,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0%。在河南省郑州地区,8月中旬果实成熟。丰产稳产性好,叶片对霜霉病较为敏感,但强于‘红地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中国野生种葡萄以及山欧杂交品种VvmybA1基因型,并对不同材料VvmybA1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对山欧杂种VvmybA1的基因型和表达分析,揭示白色杂交品种‘熊岳白葡萄’果皮无花色苷合成的分子机理。【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在DNA水平上利用分子克隆手段和绝对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葡萄属的不同样品VvmybA1基因型。采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手段,对山欧杂交品种果实转色过程中VvmybA1和UFGT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①检测的中国野生种葡萄材料不存在VvmybA1a等位基因;②与欧亚种葡萄相比,中国野生葡萄VvmybA1基因在启动子、内含子以及第三个外显子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碱基的缺失、插入和替换,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许多野生种葡萄VvmybA1基因的内含子、外显子和启动子区域存在一些特有序列或突变,这些位点可筛选作为鉴别葡萄种和品种的分子标记;③在‘公酿1号’、‘北红’、‘熊岳白葡萄’等山欧杂交葡萄品种以及分类地位未定的‘宿晓红’葡萄中检测到VvmybA1a等位基因,并且‘熊岳白葡萄’为VvmybA1a纯合类型;④RT-PCR分析结果表明,在葡萄果皮转色过程中,‘公酿1号’葡萄果皮VvmybA1和UFGT的表达量增加,然而在‘熊岳白葡萄’果实成熟期未检测到VvmybA1和UFGT 的表达。【结论】证明VvmybA1a等位基因是欧亚种葡萄以及其杂交种独有的基因型,不存在于中国野生种葡萄中,推测‘宿晓红’葡萄具有欧亚种葡萄血缘;葡萄属不同种的VvmybA1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揭示,山欧杂交品种‘熊岳白葡萄’果皮不能合成花色苷是由于VvmybA1a纯合,VvmybA1不表达。  相似文献   
15.
在葡萄的生产过程中,优良品种是提高葡萄质量和种植效益的必要条件,也是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培育适合本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的葡萄优质品种一直是各国葡萄育种工作者的目标,近些年来,国内葡萄育种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选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或品系.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和网站,我们对2015年国内审定的葡萄新品种进行了整理、汇总(表1),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自育葡萄新品种的利用与推广,也为今后我国葡萄育种目标的制定和优良亲本的选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近些年国内葡萄保护地栽培和避雨栽培模式的兴起,对早熟、大粒、抗病品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早熟葡萄品种的选育对于调整当地葡萄生产,优化当地品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长期从事葡萄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利用研究,在国家相关项目的支持下,陆续开展了葡萄新品种的杂交育种工作,相继培育出‘郑美’,‘郑艳无核’,‘贵园’和‘庆丰’等新一代早熟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17.
果树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其经济性状大多属于数量性状。基于连锁分析的QTL作图是研究这些复杂性状的有效手段,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关联分析已然成为发掘性状控制基因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以连锁不平衡为基础,发掘生物性状与遗传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寻找控制性状的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全面论述了关联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其优越性。并综述了关联分析在果树数量性状、标记开发及功能基因挖掘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而,探讨关联分析在果树种质资源中的发展方向,并对其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红地球葡萄(Red Globe)作为我国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鲜食葡萄品种,以其大粒、晚熟、耐贮运等优良特性,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得到迅猛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巨峰的第2大鲜食葡萄品种。该  相似文献   
19.
早熟红无核(Flame seedless)又名:火焰无核、红光无核、早熟大粒红无核、弗蕾无核、弗蕾、火凤凰、红珍珠。由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于1961年杂交育成。198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从美国引入我国。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栽培。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秋冬季河南省出现了50年一遇的严重旱情,2009年元月15—24日又出现高低温骤然变化的天气,极端温度在-15℃以下,2009年春季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葡萄抽干、树死亡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现场和电话调查,对河南省发生的葡萄树死亡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