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正>红地球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鲜食葡萄品种,以其粒大、晚熟、耐贮运等优良特性,在各葡萄产区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巨峰的第二大鲜食葡萄品种。但该品种存在枝条成熟度差、果实和叶片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尤其在我国中东部产区存在果实着色不良问题,已成为困扰当地葡萄  相似文献   
52.
规模化果园高标准、机械化整地建园新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果园建园时,传统整地建园技术是首先用挖掘机沿着定植沟将土壤挖出,然后将肥料施入定植沟内或铺设到挖出的土方上,将肥料与土壤混匀后,再用挖掘机将土回填,最后用旋耕机将地整平。这种做法存在以下问题:(1)在肥料混匀这一工序上,由于是在沟内或土方上进行,工作难度大,很难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易出现烧苗问题;(2)定植沟开挖和施肥后土方回填,会使用两次挖掘机,造成费用增加;(3)定植沟开挖、施肥、混匀、回填、  相似文献   
53.
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中保存的历史数据为数据源,以《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为基础,以"每个数据都是一个‘数据库’、数据动态变化"为原则,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ASP动态网页、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技术,构建了葡萄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对种质历年数据的管理,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葡萄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持。本文简单介绍了该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54.
葡萄根瘤蚜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出入侵有害生物——葡萄根瘤蚜的风险管理对策,使其风险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第11号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从有害生物分布、潜在为害性、受害寄主重要性、移植可能性和管理难易程度等5个方面对葡萄根瘤蚜在中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葡萄根瘤蚜的综合风险值为2.0,是对中国具有高危险性的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55.
56.
‘郑葡1号’是由‘红地球’ב早玫瑰’杂交选育出的中熟葡萄新品种。果穗圆柱形,平均穗质量685.0g,最大穗质量910.0g。果粒着生极紧,成熟一致,着色一致。果粒近圆形,红色,平均粒质量10.3g。果粒与果柄较难分离。果粉中等厚。每果实含种子2~4粒,多为2粒。果皮无涩味,果肉较脆,无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0%,品质中上。果实生育期90d左右,在郑州地区8月上中旬成熟。植株生长势中庸。每结果枝结果1-2穗,2穗居多。叶片对霜霉病较为敏感,果实易感染白腐病。适合在温暖、雨量少的气候条件下种植。进入结果期早,定植第2年开始结果,易早期丰产。棚、篱架均可栽培,以中、短梢修剪为主。  相似文献   
57.
葡萄无核性状的SSR新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发葡萄无核性状的SSR新分子标记,对葡萄杂种后代进行早期无核性状鉴定,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对母本‘红地球’与父本‘森田尼无核’及F1代杂交群体的133份葡萄材料进行RAD-seq,将测序结果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运用SAMtools软件生成CaSFS软件所需的pileup和glf文件,过滤获得亲本之间的有效SNP集;采用窗口滑动的方法,确定每个窗口的基因型,选择以每15个SNP为一个窗口,每次滑动一个SNP,得到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并生成bin图;对生成的bin图采用拟测交的方式利用Joinmap软件进行连锁分析,构建‘红地球’与‘森田尼无核’遗传连锁图谱;用WindowQTLCartographer2.0软件进行QTL定位,在定位区间通过Perl程序语言找到符合SSR特征序列的35个SSR分子标记,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35个SSR分子标记引物对,通过HRM技术筛选亲本之间在无核性状上存在差异的SSR分子标记,并在131株F1代杂交群体及65个葡萄品种的自然群体中检测无核分型正确率、无核检测率、无核保持率。【结果】在‘红地球’与‘森田尼无核’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上,将葡萄无核性状定位在chr18号染色体上,定位区间26 835 846-26 960 426,对无核的贡献率为77.9%,LOD阈值为26.3。亲本之间在无核性状上存在差异的SSR分子标记为VvSD10,其在111 bp等位点能对葡萄无核性状进行鉴定,利用分子标记VvSD10上的111 bp等位点通过HRM技术在葡萄F1代杂交群体及自然群体中进行葡萄无核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分子标记VvSD10在F1代杂交群体及自然群体中的无核分型正确率分别为97%、94%,其无核检测率均为56%,无核保持率分别为77%、85%。【结论】分子标记VvSD10在遗传群体及自然群体中的无核分型均能提供较高的准确信息,为无核葡萄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目的】以欧亚种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建立适于葡萄属(Vitis)植物完整叶绿体基因组组装及其特征分析的方法,为研究葡萄属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提供方法指导。【方法】采用Illumina Hi Seq PE150双末端测序策略对其全基因组DNA建库测序,建库类型为350 bp DNA小片段文库,测序深度为10倍。以已发表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欧亚种葡萄‘黑比诺’(Pinot Noir)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为参考,通过BLASTN比对提取葡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用SOAPdenovo软件进行组装,得到‘赤霞珠’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结果】基于高通量Illumina测序,共获得5.2 G的全基因组原始数据,其中,葡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为0.42 G,约占全基因组序列的8%。用抽提出来的葡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成功组装出‘赤霞珠’完整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表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60 676 bp,包括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和2个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IRA和IRB),长度分别为89 134、19 072和26 235 bp,具有典型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环状四分体结构;共注释得到154个基因,包括99个蛋白编码基因、47个t RNA基因和8个r RNA基因;其叶绿体基因组的GC含量为37.43%;共检测到37个串联重复序列(tandem repeat sequence)和53个散在重复序列(dispersed repeats),其中,绝大部分串联重复序列的长度为11—42 bp,占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0.83%,而散在重复序列占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5.33%;此外,还检测到50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位点,大部分的SSRs均由A或T组成,同时SSRs在‘赤霞珠’叶绿体基因组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LSC区段含有39个SSRs,而SSC区段和IR区段分别仅有7个和4个SSRs;与蛋白编码基因对应的密码子偏好使用A/T碱基,并且编码亮氨酸(L)的密码子使用频率最高,而编码半胱氨酸(C)的密码子使用频率最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赤霞珠’与‘黑比诺’、夏葡萄(Vitis aestivalis)、圆叶葡萄(Vitis rotundifolia)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基于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成功组装出‘赤霞珠’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与传统获得叶绿体基因组的方法相比,此方法不需要分离叶绿体和提取cpDNA,缩短了试验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试验的可行性。‘赤霞珠’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结构、基因顺序、GC含量和密码子偏好性均与典型的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类似。  相似文献   
59.
种质分发与利用是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的主要任务之一,自200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以来,葡萄研究、育种和生产工作不断得到重视,葡萄种质资源的社会需求不断加大,种质分发利用的数量持续增加。统计结果表明,15年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共向国内273家科研院所、企业和生产单位分发各种质材料11,082份次,被广泛用于新品种选育、基础研究和研究生试验等,分发的种质以科研单位和高校为多,主要集中在江苏、湖南、河南和北京等省市,鲜食葡萄种质的分发仍占绝对优势,与我国的葡萄生产状况基本一致,同时,种质资源在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出,并对葡萄种质资源分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