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564篇
农学   237篇
基础科学   246篇
  205篇
综合类   1173篇
农作物   183篇
水产渔业   192篇
畜牧兽医   812篇
园艺   187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自动导航的小麦精准对行深施追肥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冬小麦返青期地表追施氮肥使氮素挥发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结合目前在小麦追肥过程中缺少深施氮肥作业装备的现状,进行了基于拖拉机自动导航技术实现精准对行深施氮肥的技术研究,设计了小麦精准对行精量深施追肥机。追肥机采用安装有自动导航系统的拖拉机牵引实现精准对行,以RTK-GNSS接收机测取的作业速度为基准,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排肥机构工作,双圆盘开沟器开沟深施,采用PID控制排肥轴转速与车辆行驶速度实现实时匹配,达到精量控制追肥量的目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设置目标追肥量为200 kg/hm2,车辆行驶速度为5 km/h时,追肥机能完成对行深施追肥作业,机具对行作业误差在±6 cm以内,追肥量偏差小于9%,可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对照撒肥机表层撒肥作业,每公顷减施氮肥25 kg左右,小麦每公顷增产486.5 kg左右。  相似文献   
102.
精准变量施肥机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该文针对传统均匀施肥,没有考虑土壤肥力不一致的特点,介绍了一种可与国产拖拉机配套实现变量施肥的施肥机,该施肥机在GPS导航系统的帮助下可以按照预先设计的处方图实现变量施肥。机械采用国产的普通外槽轮作为变量施肥机的肥料计量装置,通过调整外槽轮的转动速度达到调整肥料量的目的。对变量施肥机械在田间的作业原理和机械的基本结构进行了详尽的介绍。针对变量施肥机施用肥料的种类不同,试验了在不同槽轮转速情况下,使用不同肥料排肥数量的变化情况。试验证明在施用尿素时要增加槽轮的排肥槽长度,在施用磷酸二铵等不规则的肥料时,应力求减少排肥槽轮的长度,通过增加槽轮转速达到提高排肥计量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3.
山东主要土类有机质及其与供磷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3大土类中棕壤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平均为10.69g kg-1,其次为褐土和潮土;高产农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0.9g kg-1,高于中低产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中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密切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磷酸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转化难溶性磷的强度均呈正相关,而与磷吸附最大缓冲容量MBC、固磷百分率、解吸能Qm呈负相关;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有机质对棕壤中的中度活性有机磷MLOP、潮土中的Ca2-P、褐土中的A l-P、高产农田中的A l-P,中低产田的Fe-P均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均是高产农田大于中低产田。有机质不仅直接丰富了高产农田的磷库,而且通过提高磷酸化酶的活性,降低土壤磷的吸附、固定,促进解吸,增加了土壤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杨梅的需钾特性及施钾对杨梅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钾对杨梅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仅次于微量元素硼。杨梅对N:P2O5:K2O的需要比例分别为1:0.5:2.69。浙江省杨梅主产区土壤(0-20cm)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81-2.41g/kg和83-121mg/kg。施钾能显著提高杨梅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株产50kg果实的杨梅树以施用1.0~1.5kg氯化钾并配施50g硼砂的效果较好,杨梅进行叶面施钾时以喷施0.5%KCl或0.5%磷酸二氢钾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5.
精准农业土壤采样栅格划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通过对一个地块土壤养分进行详细栅格采样分析,利用计算机插值的方法对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在采样栅格大小不同的条件下,随机选择5个采样点进行插值,分析了5个采样点在不同栅格采样条件下的插值结果。通过插值计算得到土壤中的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随着采样栅格的加大,插值点处的插值误差呈现出加大的趋势,但对于速效钾和其他的微量元素则呈现出与之不同的结论,采样点在田间的分布将直接影响计算机插值计算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为了克服竹材易霉变的缺陷,采用水性杀菌剂对竹材进行热浴改性处理,揭示了改性处理对竹材防霉及胶合性能的影响规律,为研发竹材高效防霉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性异噻唑啉酮衍生物复合杀菌剂(MBI)、异噻唑啉酮衍生物与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复合杀菌剂(DIB)、硼砂硼酸混合物(BB)溶液对竹片进行热浴改性处理,系统研究了改性处理条件对竹材吸液率、失重率、淀粉含量、接触角、竹材防霉和胶合性能、有机杀菌剂循环热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相较于25℃浸泡处理,杀菌剂热浴改性提升了竹材的吸液率、失重率、淀粉脱除率及防霉性能,且有机杀菌剂的防霉效率高于无机杀菌剂,其中DIB与MBI热浴处理竹材对黑曲霉与混合菌(桔青霉和绿色木霉)的防治效力均可达到100%。经杀菌剂热浴处理后,MBI和BB改性处理竹材的表面润湿性降低,胶合性能提升,DIB改性处理竹材的表面润湿性提升,胶合性能基本保持不变,表明杀菌剂热浴改性处理对竹材表面润湿性和胶合性能的影响与杀菌剂的种类相关。经过10次循环热浴处理后,DIB、MBI处理液的抑菌活性下降幅度均不超过30%,表明水性有机杀菌剂的热浴稳定性高。【结论】杀菌剂热浴改...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不同砧木/中间砧对红美人生产的影响,促进红美人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选取了7种国内主要砧木品种和5种中间砧,研究其嫁接红美人嫁接口愈合情况、成活率及树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品种中,资阳香橙砧红美人嫁接口愈合好、成活率高且长势最强,枳、卡里佐枳橙砧红美人次之;小红橙砧红美人嫁接口愈合一般;宁海香橙砧红美人长势最差;不同中间砧红美人中,大分砧红美人生长最好,嫁接口愈合好且嫁接成活率高、接穗生长量大,与大叶尾张中间砧红美人无显著差异,宫川砧红美人次之,本地早和椪柑为中间砧嫁接红美人,嫁接口愈合程度及嫁接成活率稍差,易出现“大小脚”情况。可为后续红美人生产砧木选择及已建园红美人生产园后续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以13年生‘东魁’与‘荸荠种’为试验材料,研究设施延迟栽培对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花青苷、总酚、VC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设施延迟栽培杨梅的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比、VC含量等品质指标均要优于露地栽培的,两者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延迟栽培后期,设施内杨梅除果实大小、单果重外,其它品质相关指标含量均有所降低。因此,综合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比、VC这些品质指标,杨梅设施延迟栽培的果实品质比露地栽培好,‘东魁’在花后90d左右采摘、‘荸荠种’在花后85d左右采摘为宜。  相似文献   
109.
“桂红柚1号”2011年从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引进,原名"Pomelit",种植于南宁市武鸣区,2014年分别在玉林市容县和崇左市扶绥县高接,经过观察,该品种在三地表现稳定,丰产稳产,果实呈圆形,平均单果重850 g,果皮的海绵层及果肉均为淡红色,果实酸甜适宜,采摘期长,在桂南地区9月中下旬至翌年2月均可采摘上市。  相似文献   
110.
为了解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复垦土壤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以大豆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设置4个处理(对照(CK)、化肥(CF)、有机肥(M)、有机肥+化肥(MCF)),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天冬酰胺酶、谷氨酰胺酶、蛋白酶、脲酶、几丁质酶、脱氢酶8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各施肥处理均可有效提高土壤中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其中,MCF处理的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天冬酰胺酶、谷氨酰胺酶、蛋白酶、脲酶、脱氢酶活性均最高,较CK提高了7.60%~322.03%;几丁质酶活性为M处理最高,比CK提高了37.70%~51.46%;土壤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生育期内变化趋势为成熟期苗期开花结荚期;土壤天冬酰胺酶、谷氨酰胺酶、蛋白酶、脲酶、几丁质酶和脱氢酶活性则随着大豆生育时期的推进而呈现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