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白三叶对桃园小气侯和桃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在桃园种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清耕作业对桃园小气候及大桃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区与清耕区比较,前者能够维持气温和地温、保持土壤水分,明显改善桃园小气候,为桃树生育提供适宜的小环境;增加果桃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了可滴定酸含量:白三叶区大桃品质明显好于清耕区,其中糖酸比增加6.18,显著地提高了大桃的口感。  相似文献   
42.
重金属ATP酶基因HMA2介导的Cd长距离运输对植物体内Cd的分配及解毒起重要作用。然而,有关马蔺(Iris lactea)体内Cd长距离运输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马蔺根中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获得了重金属ATP酶基因片段,以中间载体pHANNIBAL和植物表达载体pART27为基础,采用酶切和连接的方法,构建了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含有IlHMA2基因片段反向重复序列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pARTG1G2,用冻融法将此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GV3101,并转入到马蔺幼苗体内获得了IlHMA2-RNAi转化株系。这将为阐明IlHMA2介导的Cd长距离运输在马蔺适应重金属镉污染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3.
温度对10个白三叶品种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Rivendel、Durana、Tribute、Tahora II、Prop、Barbzan、Haifa、Alice、Dutch White、Huia 10个白三叶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处理温度(30℃、25℃、20℃、15℃和10℃),测定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根尖长等指标,旨在揭示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Rivendel、Tahora II和Dutch White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Durana、Prop、Haifa和Alice在25℃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达最大值,而Barbzan和Huia在20℃时表现较好。Tribute在25℃时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达最大值。15℃时10个白三叶品种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较20℃时有所降低且种子发芽指数和根尖长下降显著,10℃时降幅更为显著。10℃和15℃均不利于白三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44.
19份高燕麦草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11个国家收集到的19份高燕麦草(Arrhenatherum elatius(L.)J.et C.Pressl)种质材料,置于温室采用苗期模拟干旱胁迫-复水法进行抗旱性评价试验.于停水当天(CK)、持续干旱胁迫7、14、21、28、35、42 d和复水后7 d分别取样测定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RE...  相似文献   
45.
马蔺种质材料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连续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我国野生分布的23份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种质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对迁移率(Rf)为0.041~0.515的位点处,共有30个位点检测出谱带,谱带数为5~9条,其中BJCY ML004和BJCY ML024谱带数最多(9条),而BJCY ML001、BJCY ML018、BJCY ML021、BJCY ML029谱带数最少(5条),表现出谱特征差异较大,说明POD同工酶具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检测。POD同工酶相似性系数值范围为0.516~1.000。BJCY ML004和BJCY ML020之间相似性系数最小(0.516),BJCY ML028和BJCY ML031之间相似性系数最大(1.000),其他材料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548~0.968,说明来自不同居群马蔺种质材料有极近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当相似性水平为0.71时,可将参试的23份种质材料划分为4个一级类群,也充分反映了不同居群马蔺种质材料与其地理分布和生境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6.
饲用菊苣刈割青饲饲喂泌乳奶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于2003年5月17日至7月24日在顺义三高区进行,选择一个种植菊苣生产示范田的奶牛养殖户进行菊苣饲喂奶牛的试验。试验采用交叉分组设计,试验组和对照组共有4个重复。结果表明,试验组牛比对照组平均每头每天多增奶1.23kg(P<0.05),差异显著;试验组牛比对照组牛的乳蛋白率增加了0.10%(P<0.05),差异显著;试验组牛比对照组牛的乳脂率降低了0.005%(P>0.05),差异不显著;经济效益方面,每头奶牛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912.5元。  相似文献   
47.
京郊平原区苜蓿生产能力与耗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北京地区气候与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特点通过定量灌溉控制,设置水分相对充足(WS)、水分中度 (WM)和水分亏缺(WD)3个水分梯度处理,对苜蓿各茬次与全年干草产量、土壤含水量以及干草产量与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关系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苜蓿干草产量与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线性相关关系,当灌溉量较大、水分充足时,可增加苜蓿各茬次与全年干草产量,其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应增加,表明相对充足灌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在北京相对干旱的2003年,生长时期的自然降水为285.6 mm,仅依靠自然降水并不能获得苜蓿高产以满足生产需要,适当的灌水是有必要的,按返青和每次刈割后灌溉60 mm/次(以保持土壤含水量75%时),全年耗水量530.33 mm,全年可获得苜蓿干草产量17 927.48 kg/hm2.  相似文献   
48.
根据已报道的其他植物高亲和钾离子转运蛋白(HKT1;4)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以长穗偃麦草幼根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出长穗偃麦草HKT1;4,基因命名为EeHKT1;4。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长度为614 bp,编码204个氨基酸,所得序列与其他植物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80%以上,特别是和一粒小麦TmHKT1;4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2%。这为长穗偃麦草HKT1;4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其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9.
三份偃麦草种质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产地来源不同的3份偃麦草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旨在为其细胞学特性和演化趋势的研究奠定科学基础。结果表明,来源于俄罗斯列宁格勒的偃麦草种质ER044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4L+14M2+20M1+4S,核型公式为:K(2n)=6X=42=2M+32m+8sm。来源于阿富汗喀布尔的偃麦草种质ER058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 2L+20M2+16M1+4S,核型公式K(2n)=6X=42=30m+12sm(2sat)。采自于中国新疆的偃麦草种质ER132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4L+16M2+16M1+6S,核型公式为:K(2n)=6X=42=32m+8sm(4sat)+2st。3份偃麦草种质的染色体核型均属于“2B”类型。  相似文献   
50.
不同居群马蔺抗旱性评价及生理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我国北方不同居群的15份野生马蔺种质材料采用温室苗期模拟旱境胁迫-复水方法,于干旱胁迫0,5,10,15,20,25 d和复水后5 d分别取样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C)、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叶绿素SPAD值、相对含水量(RWC)、植株相对生长率(RGR)等生理与生长指标,利用欧氏最大距离法聚类分析划分为强抗旱、中度抗旱和弱抗旱3个抗旱级别,研究其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显示,在连续干旱胁迫下,3个抗旱级别马蔺种质材料的REC、Pro和MDA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增幅表现为强抗旱<中度抗旱<弱抗旱,于胁迫前20 d三者间REC差异不显著,但胁迫到25 d时,呈显著差异(P<0.05);于胁迫前15 d 三者间Pro、MDA差异不显著,但胁迫到20和25 d时,差异均显著(P<0.05)。3个抗旱级别种质的叶绿素SPAD 值和RWC呈逐渐下降趋势,降幅表现为强抗旱<中度抗旱<弱抗旱,分别于胁迫到20和25 d达到显著差异(P<0.05)。复水后,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