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有机基质中微生物数量随番茄生育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基质配方中微生物数量在番茄不同生育期的变化,为进一步揭示有机基质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以稻壳、玉米秸秆、玉米芯、麦糠、菇渣等农业生物质为原料,将其腐熟后配成5种复合有机栽培基质,基质A:V(玉米秸秆)∶V(麦糠)∶V(菇渣)=2∶5∶3,基质B:V(稻壳)∶V(玉米芯)∶V(菇渣)=5∶2∶3,基质C:V(稻壳)∶V(玉米秸秆)∶V(菇渣)=5∶2∶3,基质D:V(稻壳)∶V(玉米芯)∶V(菇渣)=3∶2∶5,基质E:V(玉米芯)∶V(麦糠)∶V(菇渣)=2∶3∶5,同时以常规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V(泥炭)∶V(珍珠岩)=2∶1)为对照(CK)。2009-07-25将番茄幼苗定植于装有上述不同配方基质的基质袋中,定期取样采用平板法测定各基质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结果】在番茄生育期内,不同配方基质中的微生物数均以细菌最多,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基质A、B、C的细菌和真菌数均在番茄结果前期达到峰值,分别为每g干样中5.17×107,6.53×107,6.64×107个和26.80×104,18.00×104,19.33×104个;基质D、E和CK中的细菌和真菌数均在番茄结果中期达到峰值,分别为每g干样中5.34×107,5.06×107,2.54×107个和8.00×104,7.73×104,27.73×104个。所有基质的放线菌数均在番茄结果中期达到峰值,峰值以基质B最高,达每g干样11.27×106个;其次是基质C,为7.81×106个;对照基质(CK)最少,为5.30×106个。【结论】不同配方基质中的微生物数量在番茄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对番茄叶片气孔传导及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栽培番茄品种AilsaCraig的6叶期幼苗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50,75和100g/LPEG水分胁迫对叶片气孔传导、光合色素含量及发叶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气孔传导度和发叶速度降低,光合色素增加。气孔传导度和发叶速度的降低均与水分胁迫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而光合色素的增加主要与胁迫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大蒜白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中红皮蒜(抗病)和改良蒜(感病)为鉴别品种,对大蒜抗白腐病鉴定中的接种叶龄、接种部位、接种后培养温度及调查时期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期白腐病菌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均可浸染大蒜植株,而花芽鳞芽分化期通过伤口侵入。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叶龄为6叶期,离体接种法较活体接种法更简便快捷。离体接种鉴定时叶面接种和叶背接种鉴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接种后最适培养温度为18 ℃,最适调查时期为接种后7 ~ 8 d。以G005(抗病)、G023(感病)和G025(感病)大蒜为验证品种,离体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建立的大蒜白腐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可行,能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当地黄瓜生产品种单一的问题,筛选适宜春季塑料大棚栽培的黄瓜新品种。【方法】引进黄瓜新品种18个,在塑料大棚内进行春季栽培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早熟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综合评价。【结果】与津优10(CK1)相比,密刺型品种中,长势较强壮的有津优36、DL-22和津优38;各品种霜霉病普遍发生,但品种间病情指数有差异;第1雌花开放期相当或较早的有德瑞特、德尔LD-1、津优31、津优35、津优36、新超越、津优38、冬冠3号、德尔77、DL-22和津优32,早期产量显著较高的有津优38、博耐13B和津优36;25节内雌花数多但坐果率较低的有津优32、DL-22、德瑞特、其他津优系列和德尔LD-1;单瓜质量较大的有津优39、博耐13B和津优38;总产量较高的有博耐13B、DL-22、津优38、津优32和博耐13K;可溶性糖含量比CK1高过10%的有博耐13K、德尔LD-1、津优31、新超越、德尔1-2、津优35、津优36、DL-22和津优38,博耐13K的蛋白质含量稍高,博耐13K、津优35和津优38的Vc含量相近或稍高;冬冠3号口感有涩味,德尔77和津优39果味稍淡,德尔LD-1果肉紧。与戴多星(CK2)相比,水果型品种北斗星长势较好,熟性偏晚,早期产量低,但总产量和果实含糖量较高,商品性和其他内在品质与CK2相近。【结论】在杨凌地区春季大棚栽培中,可以示范推广密刺型品种津优38和博耐13B;水果型黄瓜丰产优质栽培中可选北斗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比较了5种化学药剂和4种微生物菌剂对腐烂茎线虫的室内触杀活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化学药剂与微生物菌剂复合使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在5种供试化学药剂推荐浓度条件下,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26.92 g/L对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效果最好,72 h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7.32%,20%噻唑膦水乳剂6.06 g/L与41.70%氟吡菌酰胺悬浮剂5.21 g/L对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次之;用以上3种化学药剂100倍稀释液处理腐烂茎线虫,72 h后20%噻唑膦水乳剂2.00 g/L与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7.00 g/L的效果最好,腐烂茎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4.61%和81.68%。在供试的4种微生物菌剂中,推荐用量条件下,有效活菌数≥200.0亿/g抗根结线虫菌剂粉剂500 g/L对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效果最好,72 h的校正死亡率达76.48%,其次为10亿活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66.6 g/L。有效活菌数≥200.0亿/g抗根结线虫菌剂粉剂在推荐用量基础上增加25%用量可提高对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效果,72 h校正死亡率达到85.58%。同时,化学药剂与微生物菌剂在一定浓度条件下复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对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效果,其中有效活菌数≥200.0亿/g抗根结线虫菌剂粉剂与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复合处理的效果最好,腐烂茎线虫在48 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3.30%;其次为有效活菌数≥200.0亿/g抗根结线虫菌剂粉剂与20%噻唑膦水乳剂的组合,48 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1.68%。本研究为腐烂茎线虫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截形叶螨在保护地黄瓜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强度与叶螨的密度有关,随着密度的上升而下降;截形叶螨在保护地黄瓜上呈指数增长,模型为N1=1.3634e^0.31261(R=0.9174^**)。应用最优分割法将截形叶螨种群动态划分为3个阶段:初建期、发展期和高峰期。在种群初建期,截形叶螨开始迁入,数量较低,以扩散为主,分布不均匀,聚集强度较高;在发展期,截形叶螨种群不断扩散,分布日均匀,聚集强度逐渐下降;在高峰期,截形叶螨种群数量急剧增长到高峰,聚集强度继续下降,此阶段由于黄瓜接近成熟及受害枯萎.截形叶螨因缺少食物而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紫皮大蒜品种‘G075’为试材,研究了鳞茎发育过程中鳞茎外皮花青苷的积累规律及与其生物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儿酮异构酶(CHI)和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活性的关系,分析了不同设施栽培方式、基质pH值、基质氮素水平和磷素水平对花青苷生物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蒜鳞茎的发育,鳞茎外皮花青苷含量逐步提高,CHI活性与鳞茎外皮花青苷积累关系密切,其活性变化与花青苷积累趋势吻合;露地栽培温度相对较低的紫皮大蒜花青苷积累高于保护地温度相对较高的栽培大蒜,基质pH 6.5和1/2氮素水平(7.5 mmol · L-1)时对花青苷合成有利,花青苷积累随磷素水平提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目前公共选修课程——园艺学概论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等方面,对园艺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专用吸附剂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Bienko)成虫体表挥发物进行收集,并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雌、雄成虫体表挥发物的组分基本相同,主要含有醛类和醇类,只是各化合物在挥发物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其中壬醛和癸醛在挥发物中所占比例较高,雌虫体中分别占56.05%和24.34%,雄虫体中分别占56.48%和22.97%。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地大棚番茄主栽品种单一而生产和消费多元化需求的问题,从国内外引进百利、格雷、雪莉、曼西娜、美杰罗2号、抗线晶美、东粉3号、粉宝等番茄新品种,以强选4号为对照,在杨凌示范区种植,从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方面综合评价,筛选适宜春季塑料大棚栽培品种。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相比,供试品种均植株高大;晚疫病发病较普遍,灰霉病以抗线晶美、曼西娜和格雷较普遍或严重;美杰罗2号、东粉3号、抗线晶美和雪莉的早期产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百利和东粉3号总产量较高,美杰罗2号、粉宝、格雷、雪莉和抗线晶美的总产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商品性和营养品质较好的品种有美杰罗2号、东粉3号、抗线晶美、粉宝、百利、曼西娜和雪莉。试验认为,美杰罗2号、东粉3号、粉宝和抗线晶美可作为粉红果品种在杨凌地区大棚栽培中示范,并优先选用美杰罗2号和东粉3号;百利作为中型红果品种可以示范种植;曼西娜作为小型红果串收番茄可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