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31.
植物内生菌是重要的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表面灭菌、稀释涂布法分离燕麦内生菌,并对得到的内生细菌进行生物测定。从来自52个燕麦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了512株微生物,其中9株细菌对燕麦叶斑病菌和炭疽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YN-J3菌株抑菌效果最强,离体和田间条件下,对燕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分别为75.27%、74.53%和63.57%;菌株YN-J3能够产生IAA,同时具有解磷、解钾功能,对于燕麦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经鉴定,菌株YN-J3为解淀粉芽胞杆菌。以上结果表明,内生菌YN-J3能够有效防治燕麦炭疽病,并对燕麦有促生效果,是具有应用潜力的生物防治资源。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分析湿热环境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抗氧化生理及子房发育的影响,为黄瓜耐高温高湿鉴定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湿热黄瓜品种‘燕青’和喜冷凉黄瓜品种‘津春4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常温常湿CK(28 ℃、空气湿度(RH)75%)、常温高湿T1(28 ℃、RH95%)、高温常湿T2(42 ℃、RH75%)和高温高湿T3(42 ℃、RH95%)4个处理,测定并比较各处理下2个黄瓜品种幼苗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含量、生长指标以及子房发育状况。【结果】T1处理下,2个黄瓜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基本与CK差异不显著(P>0.05),仅气孔导度(Gs)显著(P<0.05)高于CK。T2和T3处理下,‘燕青’的Pn较CK明显下降,GsCi极显著(P<0.01)下降,而Tr极显著(P<0.01)上升;‘津春4号’的Pn较CK极显著(P<0.01)下降,Gs明显下降,Tr极显著(P<0.01)上升,而Ci与CK差异不显著(P>0.05)。2个黄瓜品种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各处理间大多差异不显著(P>0.05),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仅T1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P>0.05),而T2和T3处理下,‘燕青’和‘津春4号’的ΦPSⅡ、ETR和qP较CK极显著(P<0.01)下降。2个黄瓜品种在T1处理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与CK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T2和T3处理下SOD、POD活性均极显著(P<0.01)低于CK,‘燕青’的CAT活性仅T3处理显著(P<0.05)低于CK,‘津春4号’的CAT活性T2和T3处理均与CK差异不显著(P>0.05)。‘燕青’的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津春4号’在T2和T3处理下O-2·含量显著(P<0.05)高于CK,而H2O2含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个黄瓜品种在T1处理下的植株干质量、株高、茎粗、单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均与CK无显著差异(P>0.05);T2和T3处理下,植株干质量、单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均较CK显著(P<0.05)下降,株高和‘津春4号’的茎粗则较CK显著(P<0.05)上升,而‘燕青’的茎粗仅T2处理较CK极显著(P<0.01)上升。2个黄瓜品种在处理9 d时,T2和T3处理下子房长度增量和子房直径增量均较CK极显著(P<0.01)下降。【结论】苗期高温高湿对黄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及生理都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高温高湿伤害略大于高温常湿,常温高湿的影响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133.
在分析植物液泡转化酶基因保守区序列的基础上,设计1对PCR引物,以番茄(中蔬四号)叶片总RNA的反转录产物为模板,扩增出长为668 bp的cDNA片段,并克隆入pMD-18 T simple载体。测序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片段为番茄液泡转化酶基因TIV1的片段;PCR和酶切分析表明,该片段已成功定向连入到双无载体pBinAR的CaMV 35S启动子和OCS终止子间,构建成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BinAR-aTIV1;菌落PCR表明质粒成功转化入农杆菌EHA105;瞬时表达证明该反义片段对番茄叶片液泡转化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4.
几种复合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几种复合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菇渣、玉米秸、草炭按体积比2∶2∶1配比的基质(T1)上,黄瓜幼苗总的生长势较好;在菇渣、玉米秸、河沙按体积比2∶2∶1配比的基质(T2)上,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与T1相比差异不显著,但T2不用草炭,育苗基质更加方便易得。  相似文献   
135.
套袋对黄瓜果实发育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津优2号黄瓜为试材,分析了中棚春黄瓜不同时期套袋对果实袋内微环境、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果实袋内微环境平均温度较对照提高;无论晴天、阴天或雨天,光照强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弱。结果前期套袋处理的坐瓜率较对照提高,单瓜重大于对照;而结果中后期套袋处理的坐瓜率低于对照,单瓜重与对照相同。结果前期和结果中后期套袋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都不同程度低于对照;而结果前期套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对照低,结果中后期套袋的较对照高。套袋黄瓜果实色泽鲜绿,质地脆嫩,口味稍淡,感官综合评价为优。  相似文献   
136.
选用耐低温性不同的 4个黄瓜品种 ,研究了黄瓜发芽期耐低温性鉴定的方法与指标。在室温 ( 2 5± 0 .5)℃及低温 ( 1 5± 0 .5)℃条件下 ,发芽高峰后各品种超弱发光值与其耐低温性强弱相一致 ;低温条件下胚根相对伸长率可反映品种间的耐低温性差异 ;浸种后36~ 48h为耐低温性鉴定的适期 ;浸种 36h的种芽经 ( 2 .5± 0 .5)℃处理 2 4 h,恢复期的胚根伸长率可以区别品种间的低温耐受性 ;用种子活力综合指标、超弱发光指标及胚根伸长指标构建的黄瓜芽期低温鉴定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黄瓜的低温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7.
试验表明,黄瓜采种时,发酵温度越高。发酵时间越长,对种子活力的影响越大;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间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在15℃温度下,发酵时间延长至7d对种子活仍无明显影响,但在25℃温度下,发酵时间达3d以上,则种子活力开始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8.
荞麦是世界上一种重要杂粮作物,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是荞麦上的主要害虫。本文研究了70%噻虫嗪可分散粉剂拌种荞麦种子对花蓟马的防治效果及药剂对荞麦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噻虫嗪拌种在荞麦花期对花蓟马的防治效果为35.59%~62.50%,拌种可降低荞麦种子的发芽率,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其中5.0 g/kg剂量拌种处理可显著提高荞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噻虫嗪拌种对荞麦生长发育有影响,出苗2周后荞麦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比对照都有增加,剂量越大影响越大。噻虫嗪5.0 g/kg拌种处理显著提高了荞麦植株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荞麦出苗前2周,7.5 g/kg噻虫嗪拌种显著降低了荞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5.0 g/kg处理在前3周显著提高了SOD的活性,2.5 g/kg在测定时间内对SOD活性无显著影响。噻虫嗪拌种后荞麦丙二醛(MDA)的含量随着噻虫嗪拌种量的增加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第5周时MD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噻虫嗪可以作为拌种剂有效防治荞麦花蓟马,并且改良荞麦生长状态及提高荞麦体内防御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9.
为开发出适宜于飞防的苦参碱可溶液剂,并明确其润湿性能及喷雾性能,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苦参碱可溶液剂的润湿分散剂种类及用量,测试了各配方的热贮和低温稳定性,利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试制剂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利用水敏纸测试苦参碱可溶液剂在无人机喷雾时的雾滴密度及覆盖率,以此评价药剂的润湿性和喷雾性能。结果显示:BY-125为适宜于苦参碱可溶液剂的润湿剂,且当BY-125用量为1%~5%时,制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随着BY-125用量升高,苦参碱可溶液剂的静态表面张力(SST)和动态接触角(DCA)逐渐下降。向稀释液中添加1.5%倍达通后,SST和DCA均分别降低48.78%~52.39%和56.59%~62.81%;桶混1.5%倍达通后,1%苦参碱可溶液剂对燕麦蚜虫麦二叉蚜的防效、雾滴密度和覆盖率较未桶混倍达通时均有显著提高。研究表明,BY-125可用于配制苦参碱可溶液剂,其最佳用量为1%,桶混1.5%倍达通可显著提高苦参碱可溶液剂的润湿性能和沉积性能,本文优化了苦参碱可溶液剂在飞防中的喷雾性能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0.
为明确不同生态型黄瓜种质资源的耐湿热特性,以3种生态型39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常温条件下常湿(65%)和高湿(95%)试验;以不同热敏性的3种生态型6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高湿条件下不同高温试验。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相对于常湿处理,高湿处理主要使黄瓜幼苗叶面积增加,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且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而对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品种间差异较大,并与生态型有关。高湿条件下,38~40℃高温对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44~46℃高温对大多数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表现抑制作用,42℃高温处理下幼苗的叶面积、地上部和根干质量能很好地区分黄瓜品种的耐热性。综上,42℃/32℃(昼/夜)+95%(空气相对湿度)可作为黄瓜品种耐湿热性鉴定的温湿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