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良良  安华明 《园艺学报》2016,43(7):1377-1382
以‘贵农5号’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为材料,采用离体浸泡处理的方法研究了外源Ca2+和Cu2+两种金属离子对刺梨果实抗坏血酸(AsA)含量及其相关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对刺梨果实中AsA的积累有促进作用,而Cu2+则引起AsA含量明显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添加Ca2+对L–半乳糖途径中的基因GalLDHGPP以及再生途径中的基因DHARMDHAR的表达有显著的上调作用,说明Ca2+参与了刺梨果实AsA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而外源Cu2+除对AsA合成途径的GalLDHGGP两个基因表现出较小幅度的下调作用外,对分解代谢过程的基因并未有明显的上调效应,意味着Cu2+并不是主要在基因转录水平促进AsA的氧化。  相似文献   
62.
���ݲ�ͬ����Ұ�������ʵƷ�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果实品质良好的刺梨资源,以收集到的贵州11个县市共242份野生刺梨为材料,测定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及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单果重,福泉市刺梨样品最大,平均为(14.04±3.73)g;最小的是绥阳刺梨,为(9.62±2.83)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遵义样品最高,为(14.07±3.84)%;兴义样品最低,为(10.54±1.34)%.平均可滴定酸含量,福泉市最高,为(0.86±0.20)%;罗甸县的最低,为(0.59±0.12)%.可溶性总糖含量,平坝县的样品最高,平均为(3.25±1.16)%;罗甸县的最低,为(1.96±0.66)%.维生素C含量,遵义样品的最高,平均含量达2318.38 mg/100g;惠水的最低,为(1035.00±96.55)mg/100g.结论:贵州不同地区野生刺梨果实品质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筛选出优良或特色资源的巨大潜力,其中盘县、安龙和遵义地区的刺梨可作为良好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3.
刺梨对土壤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用土壤干旱胁迫的方法 ,发现刺梨 (RosaroxburghiiTratt .)的抗旱力甚弱 ,在黄壤上 ,其萎蔫系数高达2 2 .7%。受旱后 ,其叶水势、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都明显下降 ,轻度干旱时 ,其根中的NR活性迅速大幅度下降 ,叶中的SOD、POD活力及GA1+ 3 、IAA、ZRs含量也明显降低 ,根和叶中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脯氨酸显著增加。正常情况下 ,刺梨根、叶、茎中NR活性比值约 1∶0 .4 5∶0 .11。在严重干旱胁迫时 ,茎和叶与其根相比更能够维持较高的NR活性  相似文献   
64.
为探索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刺梨园土壤、刺梨树枝梢生长及成花坐果的影响,筛选适宜于刺梨园覆盖的适宜地膜类型,试验以自然生草不覆盖为对照,设置四种不同颜色(无色T1、红色T2、绿色T3及黑色T4)地膜覆盖处理,地膜材质均为PE,比较分析各处理下果园土壤物理性质及微生物碳含量、刺梨树枝梢生长量、成花坐果及产量表现等的差异。结果表明:(1)地膜覆盖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温度,并导致物候期提前,其中覆盖黑色和红色地膜的处理开花期较对照提前4~5d。(2)覆盖黑色地膜处理下土壤物理参数如盐度、体积含水率、总溶解固体、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等整体高于对照,其余几种地膜处理无此效果,但其土壤物理性质更趋稳定。(3)覆盖黑色和红色地膜可显著抑制刺梨园杂草生长,覆盖区域内杂草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减少88.36%和89.5%,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及对照。地膜覆盖均能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且绿色地膜对促进刺梨新梢生长最为有利。(4)覆盖无色和黑色地膜均可显著促进刺梨成花,前期坐果量较对照分别增加约43.8%和37%,最终覆盖无色地膜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为突出,较对照提高52.55%,而黑色地膜因同时会导致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落果数增加从而其最终产量较对照仅增加14.39%。研究结果说明不同颜色地膜在改善或稳定土壤物理参数、促进树体生长、抑制杂草及提高产量等方面各具优势,生产上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其中无色地膜对提高产量的效果尤其明显,可作为刺梨覆膜栽培的优先推荐地膜类型。  相似文献   
65.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华明  樊卫国 《种子》2002,(6):43-44
为探索猕猴桃果实内糖份的含量变化和积累规律,以秦美猃猴桃为试材,通过生育期定期采样,研究了果实干物质重,果实内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及淀粉的含量和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猴猴桃果实内可溶性总糖和蔗糖的百分比含量大致呈现“升--降--升--降“的趋势;而还原糖含量在后期没有下降反而还在不断增加;淀粉含量在整个生育期间持续缓慢增加,没有较大的起伏。由于生育期内各种糖份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环境条件的共同作用,导致各糖份在几个时期出现负积累。  相似文献   
66.
[目的]为刺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分别采用改进的CTAB-LiCl法和CTAB法提取刺梨果实中的总RNA和基因组DNA。对刺梨总RNA进行反转录,生成cDNA第1链。根据GenBank上的蔷薇科肌动蛋白(Acti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跨内含子引物Actin1和Actin2,以cDNA第1链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将含有目的片段的凝胶进行回收纯化,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选取带有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将目的片段回收后克隆于T载体,可获得298 bpActin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所得核苷酸序列与蔷薇、桃和葡萄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达83%,与富士苹果、甜菜等的相似性也超过80%。刺梨Actin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梨的相似性最高(达97%),其次是葡萄、花生、大豆、棉花和马铃薯,而与水稻、拟南芥等的相似性也达90%以上。[结论]Actin基因跨内含子,用该Actin基因片段作内标可以减少DNA污染。  相似文献   
67.
银杏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银杏叶片中的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杏新梢叶片中氮、磷、钾、锌、锰,铜元素的含量随叶龄增大而降低;钙,镁元素的含量随叶龄增大而增加;在幼叶期,铁的含量随叶龄增大而减少,但在5月份后,铁的含量逐渐增加。根据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叶分析的采样时期。  相似文献   
68.
在贵州省刺梨种植园区开展施药防治刺梨白粉病试验,以25%腈菌唑乳油和清水为对照,评价5种绿色或生物源杀菌剂对刺梨白粉病的防效,对刺梨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刺梨白粉病的防效均达90%以上,处理后刺梨果实品质明显提高,增产率也达150%以上;1%多抗霉素水剂、1...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无刺1号刺梨在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过程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筛选,建立高效茎段快繁体系。以无刺1号当年生茎段为材料,利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茎段进行腋芽诱导、增殖及生根,并进行炼苗移栽。结果表明:无刺1号茎段组培的最佳时期是4-5月,最佳消毒方案是30 s 75%酒精+10 min 0.1% 升汞;适合无刺1号初代培养的培养基为MS+ 2.5 mg?L-1 6-BA+ 0.1 mg?L-1 NAA,萌芽率达90.63%;增殖培养基为MS+ 1.5 mg?L-1 6-BA+0.1 mg?L-1 NAA,增殖系数为3.94;在1/2MS+ 0.3 mg?L-1 IBA+ 20 g?L-1 蔗糖+ 0.5 g?L-1 活性炭的培养基上,无刺1号的生根率为87.30%,驯化移栽成活率达87.74%。  相似文献   
70.
采用10对EST-SSR引物和9个果实品质性状指标对收集的220份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27条,多态百分率为76.67%;9个品质性状中平均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固酸比、维生素C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达到20%以上;说明该220份贵州野生刺梨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分布范围较广,适于进行核心种质的构建研究。进一步将9个品质性状指标进行6级分类,并处理为9个品质标记共产生54条多态带,与EST-SSR标记一起,采用Nei’s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同时采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进行核心种质构建,以表型保留比例、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变异系数变化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等对核心种质进行评价,并利用主坐标分析法对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构建的32份核心种质在分子水平,表型水平及地区分布上都能够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