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答读者问     
●怎样使紫藤年年开花?●如何防治水仙烂根?●九里香如何越冬?●“绿帝王”的栽培方法。●这种兰苗是否属于变异?  相似文献   
32.
为了迅速在转基因生物检测实验室推广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工作,对转基因大豆定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初步评定。结果表明,A类不确定度(uA)为0.000 8,B类不确定度(uB)为0.002,合成不确定度(uC)为0.002;在置信水准为95%时,包含因子(k)取1.96,扩展不确定度(U)为0.02。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表明,微量液体转移量的偏差是本次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在以后的转基因生物检测中,应尽量减小微量液体转移的偏差。  相似文献   
33.
兜兰(Paphiopedilum)由于独特的花朵造型、绚丽的花朵色彩、持久的观赏花期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备受市场欢迎,是国际花卉市场上十分珍稀的高档花卉。近年来,我国兜兰产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急速增加。但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过度采挖,兜兰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植物物种之一,所有野生种类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而被禁止交易。兜兰主要分布于亚洲热  相似文献   
34.
两种蛋白质变性剂在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抗除草剂(EPSPS)转基因大豆GTS-40-3-2为材料,在Lectin基因的扩增体系中设置了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代硫酸钠(SDS)和酚,探讨了SDS和酚这两种蛋白质变性剂在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SDS的浓度大于或等于4.8×10-4 g/mL时,能完全抑制PCR反应;酚的体积比大于或等于8.0×10-3 时,体系中的DNA聚合酶全部变性,PCR反应彻底被抑制.  相似文献   
35.
采用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条件,比较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GTS-40-3-2和非转基因栽培大豆鹤丰8157在单一种植和混合种植环境中生长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盆栽混植后,GTS-40-3-2的主茎高度、主茎节数和主茎复叶数与单植相比均显著增加,而鹤丰8157的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与单植相比则显著减少;田间混植后,GTS-40-3-2的百粒重与单植相比显著增加,鹤丰8157的主茎高度、主茎节数和主茎复叶数与单植相比显著减少,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减少程度较盆栽试验更为严重。表明混植后2种大豆存在一定的生存竞争,竞争的生长环境没有对GTS-40-3-2的生长和产量构成产生负面影响,但显著抑制了鹤丰8157的茎叶和籽粒生长,在该试验条件下,GTS-40-3-2比鹤丰8157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优势,证明非草甘膦选择压下GTS-40-3-2具有一定的栽培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玉米MON863结构特异基因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使用转基因玉米MON863结构特异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含量为1%的转基因玉米MON863样品(CRM)中结构特异片段的含量,并从扩增反应、数据处理以及微量移液器等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测量的不确定度。[结果]研究得到uA=1.7×10-2,uB=9.0×10-4,uC=1.7×10-2,U95=0.036,测量结果为1.08%±0.036。[结论]转基因玉米MON863结构特异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的主要不确定度来自检验过程中的随机效应。  相似文献   
37.
转基因成分检测是转基因产品身份确定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转基因成分检测标准体系有国标、行标以及地标3类,标准覆盖数十种检测参数和上千的动植物源性产品。本文以转基因玉米MON810品系检测为例,从目前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的适用范围、技术特点等角度讨论了在转基因产品检测过程标准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为常规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8.
为获得进口转基因玉米筛查检测策略,并根据策略建立多重PCR方法,对15个进口转基因玉米分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P-Ca MV 35S、T-NOS等2个基因组合作为检测策略可全部检出15个进口转基因玉米至少1次;将P-Ca MV 35S、P-ract1、T-NOS、bar、pat、PMI等6个基因组合作为检测策略,除MON810检出1次外,其他每个转化体可检出至少2次。同时,利用获得的筛查检测策略建立多重PCR体系,对2个基因组合的策略优化,结果表明适宜退火温度为58℃,适宜引物终浓度(μmol·L-1)配比为0.2∶0.2;对6个基因组合的策略优化,结果表明适宜退火温度为60℃,引物终浓度配比为0.2∶0.1∶0.1∶0.1∶0.1∶0.05。采用已知样品对多重PCR体系进行验证,图谱显示与转化体分子特征完全一致。该研究结果将为进口转基因玉米筛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银耳是我国珍贵的食用菌,具有很大的营养作用和药用功效,市场前景广阔。该研究初次系统地概述了银耳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银耳的生物学分类,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分子标记、基因组学等方面在银耳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以期为进一步开展银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该试验旨在研究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常规栽培稻漂移频率,评估无标记基因抗虫水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方法]该试验以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研究对象,将几种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种植在其周围,按不同距离收集F1代非转基因水稻种子。采用PCR技术对各点收集的水稻种子进行转基因杂种鉴定,统计并分析抗虫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的频率。[结果]外源Bt基因向P13381和春江063水稻平均漂移频率皆为0。而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非转基因水稻合系22-2、天香、明恢63和P1157几个品种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转基因漂移,平均漂移频率最高为0.875%,并且漂移频率随着距离加大而逐渐降低,而在7m以外的所有采样点平均转基因漂移频率为0。[结论]该研究表明抗虫水稻华恢1号外源基因的基因漂移频率非常低,其对生态环境的在风险很小,通过田间合理布局进行物理隔离,保持合适距离,以及科学安排农时,错开花期等方式,能有效控制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漂移和降低因转基因逃逸带来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