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转Bt基因棉田与常规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消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有良好抗性,棉铃虫在转Bt基因棉田的落卵量与常规棉田落卵量差异不显著;田间幼虫存活虫量差异显著;田间越冬蛹基数差异极显著;田间蚜量转Bt基因棉田略高于常规棉田;田间优势天敌存量相当.  相似文献   
22.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新疆农垦科技》杂志2005-2011年的载文量、作者情况、载文来源及栏目设置进行了统计分析。该刊的多项指标近年来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刊的载文与著者状况,科学评价该刊质量,为刊物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利用海岛棉7214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将海岛棉抗黄萎病性状片段导入陆地棉新陆早40号,进行陆地棉抗黄萎病性状改良的研究.以期为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在陆地棉抗病性状改良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早熟、优质陆地棉品种新陆早40号为受体亲本,海岛棉7214抗黄萎病染色体片段导入系CSIL035和CSIL155为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构建研究群体,采用与抗黄萎病性状染色体片段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目标性状片段的跟踪与检测,并进行受体亲本基因组扫描,结合田间性状鉴定和品质性状检测,选择既携带目标性状片段,又具备受体亲本优良性状的优良品系.[结果]获得新陆早40号抗病性改良株系BCIL1-72.株系BCIL1-72纤维品质优异,其纤维长度31.9 mm、比强度32.8 cN/tex、马克隆值4.1;皮棉产量与对照品种新陆早36号及受体亲本新陆早40号,差异性不明显;属抗枯萎、耐黄萎类型.[结论]利用抗黄萎病染色体片段导入系,能够改良陆地棉抗黄萎病性状,获得高产、优质、抗病品系.  相似文献   
24.
摘文章以国内期刊数据库近lO年的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等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表明:(1)遥感技术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社会公益需求和遥感图片的商业应用需求两个方面:(2)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涉及面越来越广泛.但是对新疆而言.遥感技术主要应用领域在作物监测.而资源监测和灾害监测等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5.
新疆棉田病虫害防治策略与技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生态管理理论及可持续控制棉花病虫害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优化棉田生态系统,改善农区生态环境,生物防治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利用,植保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是今后新疆棉田病虫害可持续生态调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荥经县从1981年开始饲养长毛兔以来,在省内外曾作为长毛兔基地和西南片区兔毛集散重地.许多农户在饲养长毛兔和经营兔毛上发了家、致了富,长毛兔的养殖也成为我县农村的支柱产业.由于兔毛价格的下降,农民养兔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活体拔毛的兔毛比剪毛的价格每千克高30-40元,这是在探索兔毛价格低迷时期的一条新路.因此,我们于2006-2007年在荥经县内外研究荥经长毛兔活体手拔毛技术.通过试验观察,拔毛的产毛量其公兔比剪毛增加122.1g,提高11.78%;拔毛兔母兔比剪毛兔增加151.7g,提高12.2%.,其产毛明显高于剪毛长毛兔,平均年产毛量增加136.9g,提高11.99%,并且活体手拔毛对长毛兔的应急死亡率与剪毛兔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7.
一、病因 (一)结晶盐的出现 尿液中的盐分含量足够高、尿液在泌尿道要有足够的时间、有盐分形成结晶的PH、有结晶形成的核心或母核以及尿液中结晶形成抑制物含量降低.日粮中含有高浓度的矿物质和蛋白质,同时犬能够形成高浓度的浓缩尿液,这些就可形成含有盐分的过饱和尿.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肾小管重吸收降低,或细菌感染后一些代谢物的尿...  相似文献   
28.
防治棉铃虫诱杀技术在南疆的试验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0年在南疆库尔勒垦区,进行了高压汞灯、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杨枝把、玉米诱集带、性诱剂等防治棉铃虫效能试验研究与大田应用,结果表明诱蛾量(日)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性诱剂(6枚/666.7m  相似文献   
29.
陈红  宋庆平 《植物保护》2002,28(1):26-27
带状喷雾防治棉铃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敌杀死乳油、35%硫丹乳油对棉铃虫的最高防效分别是81.5%、72.4%。药后20d,35%硫丹乳油带状喷雾处理区天敌增长率是常规喷雾处理区天敌增长率的2.92倍,2.5%敌杀死乳油为2.56倍。根据试验结果 ,带状喷雾与常规喷雾对棉铃虫的最高防效无明显差异 ,但带状喷雾对棉田天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用带状喷雾施药技术和应用对天敌杀伤较轻的药剂防治棉铃虫 ,可最大限度利用棉田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有效控制棉铃虫危害  相似文献   
30.
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药剂敌杀死、赛丹等带状喷雾对棉铃虫有较好的防效,防治后第 1d防效均较低,防治后第7d都达到最高,防效分别是:81.5;和72.4;,药后20d仍有 40;~50; 的防效。带状喷雾对棉田天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5;赛丹乳油药后15d,带状喷雾区天敌增长成正增长,增长率+3.8;,常规喷雾区天敌增长成负增长,增长率-2.9;。2.5;敌杀死乳油药后20d,带状喷雾区天敌增长成正增长,增长率+11.2;,常规喷雾区天敌增长成负增长,增长率-1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