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六种生物杀菌剂对平菇及杂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林  宋金俤  曲绍轩 《食用菌》2010,32(3):58-59
采用平板内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法测定了6种生物杀菌剂稀释1000倍后对木霉、黄曲霉、黑曲霉及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生物杀菌剂对3种杂菌及平菇菌丝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生菌素对3种杂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大,5d后黄曲霉菌丝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木霉和黑曲霉菌落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43mm、11.83mm,其次为宁南霉素;宁南霉素和中生菌素对平菇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小,5d后平菇菌落直径分别为12.50mm和12.33mm。试验表明中生菌素和宁南霉素适合在食用菌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32.
比较了化学裂解与酶裂解相结合法、氯化苄法、CTAB法、改良CTAB法、MP土壤试剂盒法和植物试剂盒法6种提取草菇培养料总DNA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A260/A280比值有较大差异,其中化学裂解与酶裂解相结合法提取DNA的产量最高,而新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培养料DNA的产量最低,分别为(2372.72...  相似文献   
33.
棕色蘑菇主要特性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和分析了棕色蘑菇(Agaricus brunnescens)ACCC50031的出菇温度、抗病性、子实体农药残留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供试棕色蘑菇正常出菇温度为2~26℃,对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2796为12~26℃;接种疣孢霉病菌21d后,双孢蘑菇2796的发病率达36%,而棕色蘑菇无病菇出现。10种农药施用后的检测结果表明,棕色蘑菇的子实体中无农药残留或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指标。营养成分分析表明,新鲜棕色蘑菇的粗蛋白、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14%、3.28%和1.26%,均高于双孢蘑菇2796。  相似文献   
34.
杏鲍菇菌渣富含菌丝体蛋白、纤维素等营养物质,为充分利用灌南县丰富的杏鲍菇菌渣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围绕品种选择、菇房建设、培养料发酵、播种覆土、养菌出菇等生产环节,系统开展了以杏鲍菇菌渣为主要基质的双孢蘑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建立健全了关键技术体系,对指导双孢蘑菇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分别测定氟虫双酰胺、烯啶虫胺和噻虫嗪3种杀虫剂对古田山多菌蚊(Docosia gutiuushana)的杀虫活性.室内毒力测定表明,3种杀虫剂对多菌蚊都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其中噻虫嗪的杀虫效果最好,氟虫双酰胺效果最差,噻虫嗪室内毒力测定的LD50值为40.84 mg/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噻虫嗪制剂浓度为2000 mg/L时,1d的多菌蚊校正死亡率为90.36%,7d的校正死亡率为79.98%,且显著高于其它药剂.  相似文献   
36.
37.
宋金 《中国蜂业》2006,57(9):41-41
1971年6月下旬,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养蜂场7个蜂场,到黑龙江尚志市亚布力东南约200多公里的深山,即张广岭东麓采椴树蜜,放蜂时遇到一些不寻常的故事。现分三则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38.
宋金俤  华秀红 《食用菌》2006,28(3):57-58
食用菌产业已排入我国农业的六大产业之中,年产量达1200万t以上,成为农业区域的特色和支柱性产业。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食用菌在全国的栽培面积以每年15%持续增加,其中中温和高温型品种数量增长,病虫种类增多,侵害程度加重,经全国多点病虫调查和信息汇集,总结出2005年度全国食用菌主要产区中病虫发生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预测2006年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以此提示菇农提早预防.减少病虫害程度,稳定产量、提高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9.
40.
根据食用菌生产的特点,指出在食用菌生产各环节和采后管理中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提出各生产环节的安全指标,强调食用菌病虫害环境控制的重要性,介绍安全使用农药的国内外,主要是国外的多种标准;提出质量监控和病虫害综合防范4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