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146篇
农学   105篇
基础科学   89篇
  71篇
综合类   720篇
农作物   102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392篇
园艺   141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67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及其重组表达蛋白VP2,VP3和单抗做各种ELISA试验,测定单抗识别的IBDV蛋白抗原及其多肽片段,并分析单抗识别IBDV抗原表位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抗IBDV单抗A,B,C,D,E,G与重组表达蛋白VP2呈阳性反应,而与表达蛋白VP3呈阴性反应,单抗C与表达蛋白VP2和VP3均呈阳性反应;单抗A,B,D,E,G识别IBDV VP2蛋白上相近或相似的抗原表位,均识别VP2蛋白多肽序列PJ1,PJ2,PJ5,PJ14,属于同一类群的构像性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72.
食品中4种致病微生物的多重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耗时长、灵敏性差,难以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要求,建立和完善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针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根据其特异基因设计出4对引物,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梯度离心处理、改良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基因组DNA和多重PCR(multiplex PCR)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这4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通过人工污染检测和市场样品检测,同时进行传统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只需经过增茵4~8h其最低检出限可达1cfu/mL,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检测和临床检验等领域。  相似文献   
73.
钙在苹果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对提高果实品质,尤其是果实的贮藏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苹果幼果期、膨大期分别喷3次(间隔10-15 d)“满你圃”钙肥1 000倍液,可明显增加果实中钙、锌的含量,且果实光洁,着色好,果实硬度和含糖量增高,果锈、畸形果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4.
基于对四川省武胜县的调研,分析了武胜县耕地撂荒的现状及原因,研究发现造成四川省武胜县耕地撂荒的原因主要来自4个方面: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制度因素和人为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制耕地撂荒蔓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5.
水稻正反交杂种优势存在不一致现象即细胞质效应,在三系杂交水稻中,恢复系与保持系杂种子一代的杂种优势往往大于恢复系与不育系的杂种优势,这表明不育细胞质存在负效应。基于此,综述了细胞质效应的概念、细胞质效应对性状的影响以及细胞质效应的基因调控理论。  相似文献   
76.
氮肥配施能够促进还田秸秆的分解,为了解其对不同C/N秸秆还田下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油菜饼(C/N为4)、玉米秸秆(C/N为28)、水稻秸秆(C/N为41)和小麦秸秆(C/N为71)等4种不同C/N植物残渣在不同量氮肥(无氮、低氮和高氮)配施下对红壤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氮肥配施增加了不同植物残渣的CO2-C累积排放量,且仅在高C/N的小麦秸秆处理中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低氮和高氮下CO2-C累积排放量分别达到1 271.44、1 212.83 mg·kg-1,显著高于无氮肥配施的883.40 mg·kg-1。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最大的为油菜饼处理组,低氮量的配施进一步增强了N2O的产生,其累积排放量达到5 550.42μg·kg-1,显著高于无氮肥配施的4 430.44μg·kg-1,然而当氮肥施用量进一步增加时却抑制了N2O的排放(3752.84μg·kg-1)。氮肥配施并未显著影响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处理组的N2O累积排放量。在培养期内,每一个处理均表现为CH4的吸收现象,氮肥施用能够增加土壤对CH4的累积吸收量,但差异显著性仅在对照和油菜饼处理中发现。  相似文献   
77.
小麦组织培养体细胞胚胎的次生胚状体发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首次通过幼胚和成熟胚培养,对小麦体细胞胚胎的次生胚状体发生潜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幼胚培养效益显著优于成熟胚,主要体现为成熟胚外植体存在严重的难以克服的微生物污染难题,其平均污染率达50%以上,而幼胚仅为0.97%。同时.叶状体化愈伤组织发生率和植株再生率.幼胚极显著高于成熟胚(P〈0.001)。对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物的组织学切片观察发现,成熟胚愈伤组织的细胞大、多呈长形或不规则形、胞质稀薄或空囊状、胞间排列松散,没有明显的分生组织区;而幼胚愈伤组织的细胞小、多圆形、胞质浓密、染色深、胞间排列紧密、具有明显的分生组织区,能分化形成体细胞胚胎,并且还发现材料“Fan-33”具有体细胞胚胎的次生体细胞胚胎发生潜力。这种优异的体细胞无性克隆特性,对优化小麦遗传转化系统,提高转基因工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为提高马里兰烟的品质,采用3种不同的收晾方式(全剥叶划筋晾制,全剥叶不划筋晾制,半整株晾制)处理马里兰烟后测定其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马里兰烟中上部叶的质量受收晾方式影响较大;产值表现为全剥叶不划筋晾制全剥叶划筋晾制半整株晾制;全剥叶不划筋晾制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评吸质量较好;半整株晾制烟叶的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次之,但其TSNAs总量及其NNK含量低;全剥叶划筋最差。因此,采用全剥叶不划筋和半整株砍收相结合的收晾方式,提高马里兰烟的品质。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新疆乌恰县气候因子与葡萄延晚栽培的关系,及延晚栽培模式下葡萄果实成熟期叶片光合作用,探讨设施葡萄延晚栽培生理生态特性,为改进设施光照调节手段,建立高效优质栽培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乌恰县气候因子和延晚栽培条件下温室环境因子,以木纳格和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用TPS-2光合作用系统测定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利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计算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补偿点、暗呼吸速率等参数.[结果]乌恰县最热月最高气温27℃,最低气温14℃;最冷月最高气温-1℃,最低气温-14℃,11月至翌年2月最低气温均在-6℃以下.果实转色至成熟期间,温室日平均气温在15.3 ~ 20℃,果实成熟后挂树期间在8.4~17.6℃;木纳格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是945.6和40.5 μmol/(m2·s),红地球葡萄分别是1 058和55.6 μmol/(m2·s);两个品种最大光合速率为5.4和5.8μmol/(m2·s).[结论](1)乌恰县冷凉的气候既能满足葡萄休眠的低温需求,又能满足葡萄生长和结果,并保证成熟;(2)果实成熟后挂树低温保存,可延迟至1月中旬采收;(3)葡萄延晚栽培叶片光合速率低于露地栽培,弱光利用率属于中低水平,并存在光合午休现象;(4)副梢功能叶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衰老叶片.  相似文献   
80.
【目的】建立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数学模型,为利用地径测算林木立木材积提供测算方法。【方法】实测148株尾叶桉立木的地径、胸径和树高,运用SPSS软件建立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回归模型,进行选优和适应性检验。【结果】研究区尾叶桉地径—胸径、地径—树高、地径—材积最优模型分别为D1.3=0.857D0-0.539、H=0.966D01.048、V=0.0000481D02.749,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均显著相关。地径—胸径模型适应性检验的总相对误差为-1.14%、平均相对误差为1.29%,精度为98.46%;地径—树高模型适应性检验的总相对误差为13.07%、平均相对误差为-14.32%,精度为94.88%;地径—材积模型适应性检验的总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87%、1.69%,精度为94.70%。【结论】选出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3个最优回归模型,其中地径—树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过大,不提倡以尾叶桉地径直接估算树高;地径—胸径、地径—材积模型预测误差均在±5%以内,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估算立木材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