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82篇
林业   312篇
农学   185篇
基础科学   171篇
  133篇
综合类   1338篇
农作物   128篇
水产渔业   217篇
畜牧兽医   676篇
园艺   197篇
植物保护   17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超声波裂解的鸡毒霉形体(MG)S6菌液作抗原建立了检测鸡血清和卵黄中MG抗体的血凝抑制(HI)试验,HI试验的敏感性比血清平板凝集(SPA)试验提高了2~32倍。HI试验可检出卵黄中SPA试验不足以检出的MG抗体。以SPF鸡血清、卵黄抗体、鸡滑液囊霉形体(MS)阳性血清作对照,证明无假阳性反应及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92.
实施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实现"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而创业基地的建设 ,是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我校近几年大力加强创业基地的建设,在满足各专业教学实践需要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创业谋生的本领。   一、创业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校于 1996年提出"专业产业化"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其指导思想就是让专业教育和社会产业(行业)结合,和当前的农村…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多媒体讲座的教学形式弥补了金工实习资源的不足,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把实习工厂里已有和没有的设备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展示给学生,并通过多媒体的窗口了解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掌握了加工原理与制造工艺,充实金工实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994.
以IBDVCM株104TCID50和IBD-B87鸡胚中毒力活疫苗1羽份,分别免疫14日龄非免疫健康三黄鸡。免疫后第3,7,10,14,21,24天剖杀鸡只,取其法氏囊、胸腺、脾脏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IBDVCM株免疫雏鸡后,前期对法氏囊稍有损伤,免疫后期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995.
该文阐述了韭菜对温度、光照、湿度、土壤,肥料以及气体环境等条件的适应性反应,以及相对应的生产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996.
主要栽培因素对无子西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栽培因素对无子西瓜产量和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南西瓜生长前期低温、多雨、寡照和后期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无子西瓜的播种期:海拔300m左右的平湖、丘陵区以3月底、4月初为宜,海拔600~800m的高寒山区以5月上、中旬为宜,栽培密度为7500株/hm2,双蔓式整枝的产量最高,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产量高,果实品质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揭示β1-微管蛋白基因(β1-tub)和β2-微管蛋白基因(β2-tub)在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对多菌灵的抗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PCR克隆测序法测定Js449(EC50=7.911μg·m L-1)、Js462(EC50=6.515μg·m L-1)、Js484(EC50=5.031μg·m L-1)、Js506(EC50=8.455μg·m L-1)和Js519(EC50=6.280μg·m L-1)等5个多菌灵抗性菌株的α-、β1-、β2-、γ-tub序列,并与敏感菌株HG-1(EC50=0.552μg·m L-1)进行比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测定β1-tub和β2-tub在多菌灵胁迫下的抗性菌株Js506中的相对表达量。构建β1-tub和β2-tub的超量表达载体,分别在HG-1中表达。运用split PCR获得含有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和目标基因的融合片段,并对Js506进行原生质体转化,通过同源重组获得β2-tub的敲除体和互补体。对菌株Js506、HG-1及其突变体分别进行多菌灵敏感性测定、菌落生长观察和致病力测定。【结果】基因比对结果表明,5个抗性菌株的α-、β1-、γ-tub基因序列与敏感菌株的一致。对β2-tub序列比对结果表明,Js449、Js462和Js506菌株的第167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Phe)变为酪氨酸(Tyr)。Js484菌株的第200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Phe)变为酪氨酸(Tyr)。Js519菌株的第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Glu)变为谷氨酰胺(Gln)。5μg·m L-1多菌灵能诱导Js506菌株的β1-tub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10μg·m L-1的多菌灵对Js506菌株的β2-tub表达量影响不显著。β1-tub的超量表达使HG-1突变体的EC50增加至2.839μg·m L-1,抗药性显著增强(P0.05)。β2-tub超量表达突变体的抗性水平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对Js506菌株的β2-tub进行敲除试验,分别获得了2个转化体(△β2tub-Js506-1、△β2tubJs506-2),经潮霉素抗性筛选、PCR和Southern杂交验证,确认2个转化体均不含有β2-tub。与野生型菌株Js506相比,敲除体△β2tub-Js506-1(EC50=0.078μg·m L-1)和△β2tub-Js506-2(EC50=0.072μg·m L-1)对多菌灵均表现为超级敏感,且菌落生长变慢,致病力显著下降(P0.05)。对△β2tub-Js506-1进行互补转化获得了2个互补体,β2tub-Js506-C1(EC50=7.521μg·m L-1)和β2tub-Js506-C2(EC50=7.243μg·m L-1),2个互补转化体均使敲除体△β2tubJs506-1基本恢复了抗性、菌落生长速率和致病力。【结论】5个赤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与β2-tub的第167、198、200位密码子突变有关,与α-、β1-和γ-tub序列的突变无关。β1-tub在多菌灵胁迫下诱导表达,且β1-tub的超量表达能增强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β2-tub是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所必需的,β1-tub和β2tub均能影响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对亚欧博览会绿地景观进行优化,借鉴已有研究成果,选取科学的评价指标,并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数学评价模型对亚欧博览会绿地系统中的40个样地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个样地景观等级为优,13个样地景观等级为良,18个样地景观等级为中,4个样地景观等级为差,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绿地景观所存在的问题,对绿地景观的优化具有一定指导性。同时,也证明了模糊评价方法的科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农艺措施的响应,揭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以紫泥田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石灰、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3个处理,对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不同处理对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调理剂处理提高了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而石灰处理降低了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石灰和有机肥处理的细菌α多样性显著高于调理剂处理。与对照相比,石灰、有机肥和调理剂处理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64.77%、95.69%和67.52%,石灰处理变形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10.40%和11.99%,而有机肥处理降低了9.17%和43.06%,调理剂处理降低了10.67%和31.0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石灰和有机肥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但调理剂处理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和全钾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阳离子交换量、全磷、有效态镉、全氮、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影响较小。研究表明,不同农艺调控措施改变了紫泥田水稻土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00.
探究氮肥深施对小麦光合生理的影响,为化肥深施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度为100 cm的生长模拟桶,设置15 cm(W15)、30 cm(W30)、和45 cm(W45)3个施氮深度,测定小麦旗叶的光响应曲线并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模拟、SPAD值、生物量及产量等指标,计算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Rd)等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增加,W15和W30的旗叶PnGsTr均呈上升趋势,而Ci则下降;W45的旗叶PnGsTr的增加幅度和Ci的下降幅度低于W30,表明施氮深度显著影响小麦旗叶的光合特性;PnmaxLcpLspRd随施氮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初始量子效率(α)呈下降趋势,即氮肥深施利于增强小麦对于强光、高温的适应能力,并提高了利用弱光的能力。在苗期,W15的SPAD值显著高于W30和W45处理;在拔节期-挑旗期,W30的SPAD值最高;抽穗和扬花期W15和W30的SPAD值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W45;灌浆期W15的SPAD值显著高于W30和W45。W30干物质累积量较W15和W45分别增加12.8%和24.3%,且在生殖生长阶段干物质累积速率显著高于W15和W45。基于改善的光合和生长特性,W30的籽粒产量较W15和W45分别增加13.0%、15.4%。因此,适当增加施氮深度有助于优化小麦旗叶光合生理特性,提高小麦光能利用潜力和干物质累积量,促进籽粒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